教案(30) 授课日期2006年月日 课题 第13章供应链管理 课时 掌握供应链的含义,特征和类型;理解供应链管理 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目标 供应链的含义,特征和类型;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内 教学 重点/容和目标 教学 供应链的含义,特征和类型;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内 难点容和目标 课型 讲授 授课时数 2 更新、补充 删减内容 使用 教具 课外 作业 课后 体会
教 案 (30) 授课日期 2006 年 月 日 课题 第 13 章 供应链管理 课时 教学 目标 掌握供应链的含义,特征和类型;理解供应链管理 的内容和目标。 教学 重点 供应链的含义,特征和类型;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内 容和目标。 教学 难点 供应链的含义,特征和类型;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内 容和目标。 课型 讲 授 授课时数 2 更新、补充 删减内容 使用 教具 课外 作业 课后 体会
复习:ERP的产生、主要思想及基本处理逻辑 供应链产生的背景 (1)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资源利用要求提高:产品研发提升到企业 竞争的重要地位:全球化市场的建立和无国界竞争的加剧:用户个性化 样化需求的出现;全球性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2)企业面临压力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企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的压力:平衡 售前、售后服务和运作成本的压力:企业内部变革面临更多压力 全球化压力使企业面对的具体挑战: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库存水平 缩短交货期;提供定制化服务产品和服务。 (3)传统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传统“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是:增加企业投资负 担: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在每个业 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 (4)供应链管理模式产生 有鉴于“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横向一体化 ( Horizontal Integration)”思想兴起
1 复习:ERP 的产生、主要思想及基本处理逻辑。 一、供应链产生的背景 ( 1 )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资源利用要求提高;产品研发提升到企业 竞争的重要地位;全球化市场的建立和无国界竞争的加剧;用户个性化、多 样化需求的出现;全球性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 2 )企业面临压力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企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的压力;平衡 售前、售后服务和运作成本的压力;企业内部变革面临更多压力。 全球化压力使企业面对的具体挑战: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库存水平; 缩短交货期;提供定制化服务产品和服务。 ( 3 )传统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传统 “ 纵向一体化 ” 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是:增加企业投资负 担;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在每个业 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 ( 4 )供应链管理模式产生 有鉴于 “ 纵向一体化 ” 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 横向一体化 ( Horizontal Integration ) ” 思想兴起
“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 穿所有企业的“链”——供应链( Supply chain 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链上的 所有企业都能受益一—产生了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 供应链的概念 2001年,中国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 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更新换代或服务提供 给最终客户的上游或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供应链的结构 供应商的供应商 用户的用户 供应商4 用户 核心企业 应 需求源 物流或/和服务流 资金流 图1-1供应链的网络结构模型 四、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 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多地域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 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 “ 横向一体化 ” 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 穿所有企业的 “ 链 ”—— 供应链( Supply Chain ) 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链上的 所有企业都能受益 —— 产生了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简称 SCM ) 二、供应链的概念 2001 年,中国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 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更新换代或服务提供 给最终客户的上游或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三、供应链的结构 四、供应链的特征 ( 1 )复杂性。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 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多地域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 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动态性。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 要,其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3)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 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4)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 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 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五、供应链的类型 (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 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而基 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 (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 斜的供应链。一个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所 有节点企业能力的综合,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但用 户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供应链的生产能力能和用户需求平衡时 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而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 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 六、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3 ( 2 )动态性。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 要,其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 3 )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 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 4 )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 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 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五、供应链的类型 ( 1 ) 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 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而基 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 ( 2 ) 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 斜的供应链。一个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所 有节点企业能力的综合,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但用 户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供应链的生产能力能和用户需求平衡时, 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而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 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 六、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2001年,我国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 T18354-2001)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 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 七、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较的特点 ·以客户为中心 在供应链管理中,顾客服务目标优先于其他目标,以顾客满意为最 高目标 跨企业的贸易伙伴之间密切合作、共享利益和共担风险 在供应链中,企业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源来参与市场竞争,而要 通过与供应链参与各方进行跨部门、跨职能和跨企业的合作,建立共同利益 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多赢 集成化管理 供应链管理应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重新组织和安排业务流程, 实现集成化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对物流的一体化管理 供应链管理把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 体进行统一管理,始终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物流的各项活动,使整个供应链 的库存水平最低,实现供应链整体物流最优化
4 2001 年,我国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 GB / T18354-2001 )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 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 七、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 1 )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较的特点 • 以客户为中心 在供应链管理中,顾客服务目标优先于其他目标,以顾客满意为最 高目标。 • 跨企业的贸易伙伴之间密切合作、共享利益和共担风险 在供应链中,企业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源来参与市场竞争,而要 通过与供应链参与各方进行跨部门、跨职能和跨企业的合作,建立共同利益 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多赢。 • 集成化管理 供应链管理应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重新组织和安排业务流程, 实现集成化管理。 • 供应链管理是对物流的一体化管理 供应链管理把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 体进行统一管理,始终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物流的各项活动,使整个供应链 的库存水平最低,实现供应链整体物流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