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气与健康 魏红英 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健康系 暴露生物学课题组 2015.05.05 1
魏红英 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健康系 暴露生物学课题组 2015.05.05 1
环境分类 大气圈 大气与健康 自然环境 水圈 水与健康 土壤岩石圈 (人体) 土壤与健康 生物圈 境 社会环境:经济、文化、人际、社会心理 2
环 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经济、文化、人际、社会心理 大气圈 水圈 土壤岩石圈 环境分类 生物圈 (人体) n 大气与健康 n 水与健康 n 土壤与健康 2
内容 1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2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3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大气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3
内 容 1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21 31 41 5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3
第一节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大气的结构 二、大气的组成 三、大气的物理性状 4
第一节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大气的结构 二、大气的组成 三、大气的物理性状 4
一、大气的结构 外大气层(逸散层) ◆ 外层大气;大气圈与外层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500km 大气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速度快 1200℃ 地球对气体分子的吸引力小 热层 宇宙射线作用下处于电离状态 电离后的氯能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 80km 90km= 非均质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92℃ 均质层 能反射无线电波 中间层 该层内臭氧含量少 ◆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50km -2℃ 水汽极少,仍有垂直对流运动 高空对流层或上对流层 平流层 臭氧层 在30~35km以下,气温趋于稳定—同温层 同温层 ◆ 空气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10-16km- 在高约15~35km处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 -56℃ 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对流层 地表 ◆ 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汽量,污染物聚集 KKKKKKmr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天气变化复杂,与人类关系密切 5
n 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汽量,污染物聚集 n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n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n 天气变化复杂,与人类关系密切 n 在30~35km以下,气温趋于稳定——同温层 n 空气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n 在高约15~35km处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 n 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n 该层内臭氧含量少 n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n 水汽极少,仍有垂直对流运动 n 高空对流层或上对流层 n 宇宙射线作用下处于电离状态 n 电离后的氧能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 n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n 能反射无线电波 n 外层大气;大气圈与外层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n 大气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速度快 n 地球对气体分子的吸引力小 一 、大气的结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