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部中学2007年秋季初三入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同8页,2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完整 3,答案按要求直接写在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匚题号 总分 (三) 得分 (四) 得分评卷人 积累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尽你所能依次认真书写在方格内。(2分) (1)、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e)而不舍。 (2)、胸存自信,手书华章:努力表现,永不言(qi)。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i)迹 4)、《恰同学少年》塑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群(feng)华正茂的青年形象。 2、古诗文积累(5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3)、《次北固山下》中有两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 是 4)、环境有好有坏,人生有得有失,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要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 说的那种广阔胸襟 (5)、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 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组句子来。 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境? (2分)
- 1 - 杨部中学 2007 年秋季初三入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同 8 页,24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完整。 3,答案按要求直接写在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一,积累运用。(20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尽你所能依次认真书写在方格内。(2 分) (1)、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而不舍。 (2)、胸存自信,手书华章;努力表现,永不言(qì)。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ì)迹。 (4)、《恰同学少年》塑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群(fēng)华正茂的青年形象。 2、古诗文积累(5 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2)、《醉翁亭记》 中描绘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 。 ( 3 )、《次 北固 山下 》中 有两 句 蕴含 新事 物孕 育于 旧事 物解 体 之时 的哲 理, 这两 句 是: , 。 (4)、环境有好有坏,人生有得有失,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要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 说的那种广阔胸襟:“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 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组句子来。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境? (2 分) 得分 评卷人
4,仿照下面的示例,请你从备选的事物中任选一种,从褒、贬两个角度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 的句子要有一定的思想意蕴,字数不一定与例句相同。(3分) 示例:天平(事物) 谁给的东西多,就偏向谁。(贬义) 始终追求平等,作为一生的使命。(褒义) (事物:时钟、竹子、蜡烛、粉笔) (贬义) (褒义) 5.综合性学习。(8分) 桥是一条放大的板凳,这是科学家形象的比喻;路断了还有桥,这是文学家表述的哲理。桥 是历史的见证,桥是心灵的纽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欣赏多姿多彩的桥之美 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 【活动一:识桥】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中,你会发现我国的桥梁命名十分有趣,如:根据所在地 命名A,根据形状命名B,根据习俗命名C,以抒情方式命名D。请从下列选项中给 A、B、C、D处选填合适的桥名。(只填序号)(2分) 选项:①放生桥②销魂桥⑧赵州桥④钥匙桥 我会选:A B 【活动二:赏桥】下图是标志武汉市经济腾飞的武汉长江三桥。请你观赏此桥(时间为晚上),展 开合理想象,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绘图中美景。(3分) 【活动三:说桥】(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1分) (2)请结合你的积累,说说卢沟桥的历史意义。(2分)
- 2 - 4,仿照下面的示例,请你从备选的事物中任选一种,从褒、贬两个角度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 的句子要有一定的思想意蕴,字数不一定与例句相同。(3 分) 示例:天平(事物) 谁给的东西多,就偏向谁。(贬义) 始终追求平等,作为一生的使命。(褒义) (事物:时钟、竹子、蜡烛、粉笔) ○1 : (贬义) ○2 : (褒义) 5.综合性学习。(8 分) 桥是一条放大的板凳,这是科学家形象的比喻;路断了还有桥,这是文学家表述的哲理。桥 是历史的见证,桥是心灵的纽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欣赏多姿多彩的桥之美, 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 【活动一:识桥】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中,你会发现我国的桥梁命名十分有趣,如:根据所在地 命名 A ,根据形状命名 B ,根据习俗命名 C ,以抒情方式命名 D 。请从下列选项中给 A、B、C、D 处选填合适的桥名。(只填序号)(2 分) 选 项:①放生桥 ②销魂桥 ⑧赵州桥 ④钥匙桥 我会选:A. B. C. D. 【活动二:赏桥】下图是标志武汉市经济腾飞的武汉长江三桥。请你观赏此桥(时间为晚上),展 开合理想象,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绘图中美景。(3 分) 【活动三:说桥】(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1 分) (2)请结合你的积累,说说卢沟桥的历史意义。(2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5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6分) 最温暖的墙 ①我的朋友是一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 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毒裏的同时,也消然腐蚀着她手指 ②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 肤油,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焐住 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她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 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竞将白色的粉笔点 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她拿出纸擦掉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安 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 出的轻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她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 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臧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 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头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 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 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老师以为学生们是开玩笑的,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 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有字! ⑦细看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 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很特别,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 着。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己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 独特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老师。她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 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竞在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的婆娑和妩媚,弥散 着温馨。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 的撸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簿簿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 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 烧着 6、感知深刻内容,提炼:(3分) 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并说说题目“最温暖的墙”的含义 7、剖析鲜明形象,理解:(4分) (1)从我的朋友冬天不顾开裂流血、忍痛板书等细节,可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 3 -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5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6---10 题。 (16 分) 最温暖的墙 ①我的朋友是一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 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毒裹的同时,也消然腐蚀着她手指。 ②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 肤油,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焐住 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她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 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竞将白色的粉笔点 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她拿出纸擦掉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安 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 出的轻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她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 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 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头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 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 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老师以为学生们是开玩笑的,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 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有字! ⑦细看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 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很特别,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 着。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 独特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老师。她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 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竞在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的婆娑和妩媚,弥散 着温馨。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 的撸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簿簿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 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 烧着…… 6、感知深刻内容,提炼:(3 分) 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并说说题目“最温暖的墙”的含义。 7、剖析鲜明形象,理解:(4 分) (1)从我的朋友冬天不顾开裂流血、忍痛板书等细节,可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得分 评卷人
(2)举例说说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孩子们的顽皮、懂事、富有爱心的可爱性格的? 8、透视细腻情感,体验:(4分) (1)老师为什么要“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孩子们又为什么不让撕? (2)最后一段说“此刻,她的心里涌动著一种说不出的力量”,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9、揣摩童真世界,设想:(3分) 第七段画线句说“这是多么富有读音的独特创意啊”,假如你也是这个班上的一员,你怎样表达对 老师的关爱?(50字左右,如创意独特,且文笔生动的可另加1分) 10、品读精彩语言,任选一题赏析:(2分) (1)、第一段画线句使用了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最后一段画线句写得隽永生动,耐人寻味。请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作点赏析 得分评卷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0分) (1)博客,即“网络日志”,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它让任何人都能够完成个人 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 (2)2004年,博客已经演变为一种全球性的大众表达方式,但中国博客还悄无声息。在接下来 的十几个月中,博客在中国疯狂发展。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球中文博客站点数量超过5000万。同 时,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博客在勤奋地敲打着一个新的互联网传奇。《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1.23亿网民中,2800万经常写博,这个数字是 上一年的两倍。 (3)人人可以博客,人人可以创造内容,人人可以展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正是因为加入博客的 “零门槛”,它在人们的心中更具诱惑力。不过,博客的意义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 (4)首先,博客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人们可以及时记录和发布自己 的生活故事、思想历程,发挥个人无限的创造和表达能力,还能以文会友,同别人进行深度的沟 通 (5)其次,自由发表和个性化书写的传播,使博客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博客将成为公 众的武器,人们用它来表达政治见解,对国家的政策走向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 自己的看法。 (6)再次,博客的即时出版,还改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冲击。它造成 人们对传统出版业的怀疑和审视,从而影响到整个出版行业作出新的选择和调整 (⑦)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质疑博客浪潮会使网络变成新的信息垃圾场,如揭露他人隐私,恶意攻
- 4 - (2)举例说说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孩子们的顽皮、懂事、富有爱心的可爱性格的? 8、透视细腻情感,体验:(4 分) (1)老师为什么要“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孩子们又为什么不让撕? (2)最后一段说“此刻,她的心里涌动著一种说不出的力量”,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9、揣摩童真世界,设想:(3 分) 第七段画线句说“这是多么富有读音的独特创意啊”,假如你也是这个班上的一员,你怎样表达对 老师的关爱?(50 字左右,如创意独特,且文笔生动的可另加 1 分) 10、品读精彩语言,任选一题赏析:(2 分) (1)、第一段画线句使用了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最后一段画线句写得隽永生动,耐人寻味。请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作点赏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10 分) (1)博客,即“网络日志”,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它让任何人都能够完成个人 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 (2)2004 年,博客已经演变为一种全球性的大众表达方式,但中国博客还悄无声息。在接下来 的十几个月中,博客在中国疯狂发展。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球中文博客站点数量超过 5000 万。同 时,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博客在勤奋地敲打着一个新的互联网传奇。《第 18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06 年 6 月 30 日,中国 1.23 亿网民中,2800 万经常写博,这个数字是 上一年的两倍。 (3)人人可以博客,人人可以创造内容,人人可以展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正是因为加入博客的 “零门槛”,它在人们的心中更具诱惑力。不过,博客的意义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 (4)首先,博客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人们可以及时记录和发布自己 的生活故事、思想历程,发挥个人无限的创造和表达能力,还能以文会友,同别人进行深度的沟 通。 (5)其次,自由发表和个性化书写的传播,使博客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博客将成为公 众的武器,人们用它来表达政治见解,对国家的政策走向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 自己的看法。 (6)再次,博客的即时出版,还改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冲击。它造成 人们对传统出版业的怀疑和审视,从而影响到整个出版行业作出新的选择和调整。 (7)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质疑博客浪潮会使网络变成新的信息垃圾场,如揭露他人隐私,恶意攻 得分 评卷人
击他人等。博客的随意性与开放性导致内容泥沙俱下,缺乏公信力。但这些都不妨碍博客的发展 一边探索一边建设,一边表达一边吸收,“人人皆博”的浪潮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11、概括第(2)段的主要内容。(2分) 12、第(3)段中加点的“零门槛”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 13、从本文看,博客的意义有哪些?(3分) 14、第(⑦)段提到,博客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你是怎样看待博客的呢?请 结合本文,简要阐述你的看法。(3分) 得分评卷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3分)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 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 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 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 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 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 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 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 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 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 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奷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 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 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
- 5 - 击他人等。博客的随意性与开放性导致内容泥沙俱下,缺乏公信力。但这些都不妨碍博客的发展, 一边探索一边建设,一边表达一边吸收,“人人皆博”的浪潮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11、概括第(2)段的主要内容。(2 分) 12、第(3)段中加点的“零门槛”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 分) 13、从本文看,博客的意义有哪些?(3 分) 14、第(7)段提到,博客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你是怎样看待博客的呢?请 结合本文,简要阐述你的看法。(3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5---19 题。(13 分)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 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 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 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 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 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 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 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 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 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 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 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 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 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 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 得分 评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