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 ●问题:文学各个学科是如何界定的?比如“中国现代 文学”,何为“现代”? 讨论:一般的文学史如何处理中国大陆文学与港澳台 ●1 文学的关系?大陆学者与海外学者的态度有何不同? (海外汉学研究状况,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在海外的 影响,被译介的状况?以莫言为例) 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有专章“从边缘看 中国文学:台湾、香港和澳门
学科发展 问题:文学各个学科是如何界定的?比如“中国现代 文学” ,何为“现代”? 讨论:一般的文学史如何处理中国大陆文学与港澳台 文学的关系?大陆学者与海外学者的态度有何不同? (海外汉学研究状况,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在海外的 影响,被译介的状况?以莫言为例) 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有专章“从边缘看 中国文学:台湾、香港和澳门
·学科概况: 。1缘起: ●1 979年,北京《当代》杂志发表白先勇的《永远的尹 雪艳》。 ·这是大陆文学界首先注意到自己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 个复杂的文学空间。 ●随之而来的是“台湾文学”与“香港文学”等的命名 及其研究热潮:
学科概况: 1.缘起: 1979年,北京《当代》杂志发表白先勇的《永远的尹 雪艳》。 这是大陆文学界首先注意到自己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 个复杂的文学空间。 随之而来的是“台湾文学”与“香港文学”等的命名 及其研究热潮:
·2.发展: 1982年,在暨南大学召开全国首届“台湾香港文学讨 论会”。之后,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 研讨会。 1986年,召开第三届时,由于海外前来参加的华人作 家、学者较多,因此会议更名为“台港暨海外华文文 学学术讨论会
2.发展: 1982年,在暨南大学召开全国首届“台湾香港文学讨 论会” 。之后,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 研讨会。 1986年,召开第三届时,由于海外前来参加的华人作 家、学者较多,因此会议更名为“台港暨海外华文文 学学术讨论会”
·1991年,第五届研讨会,因为有澳门代表参加,并提 交有关澳门文学的论文,会议又更名为“台港澳及海 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1993年,在庐山举行的第六届研讨会上,与会学者有 感于华文文学日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在世 界上已形成一个体系,于是将会议更名为“世界华文 文学国际研讨会”。 至此,“世界华文文学”这一提法,较之于此前“海 外华文文学”等提法,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认同
1991年,第五届研讨会,因为有澳门代表参加,并提 交有关澳门文学的论文,会议又更名为“台港澳及海 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1993年,在庐山举行的第六届研讨会上,与会学者有 感于华文文学日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在世 界上已形成一个体系,于是将会议更名为“世界华文 文学国际研讨会” 。 至此, “世界华文文学”这一提法,较之于此前“海 外华文文学”等提法,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认同
世界华文文学之总体特征 ●1.世界华文文学之“世界性” ● (1)突破了地域和国别的界限,而具有世界性。(从 “世界文学”的大视角来关照华文文学) ·(2)具有全球性和跨文化对话的色彩。(体现出文化 的开放性和交融性)
世界华文文学之总体特征 1.世界华文文学之“世界性” 。 (1)突破了地域和国别的界限,而具有世界性。(从 “世界文学”的大视角来关照华文文学) (2)具有全球性和跨文化对话的色彩。(体现出文化 的开放性和交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