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况 工程概况 长垣县天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建阳光家园住宅小区,我院勘察 队受其委托,对拟建场地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详勘工作,本 次勘察工作于2007年5月21日完成,室内土工试验工作于2007年5 月25完成,5月28日提交本报告 1、场地地理位置及周围建筑环境 勘察场地位于长垣县长城大道北侧,阳光家园住宅小区内,场地较 为平坦,对施工较为有利。 2、拟建物特征 拟建住宅楼五栋,平面上均呈矩形,高六层,6#楼南北宽为16.0m, 7#、8#、9#和10#楼南北宽均为12.0m,6#、9#、10#东西长均为50.0m, 7#东西长为42.0m,8#东西长为36.0m,拟采用砖混结构,条形基础, 基础埋深自然地面下1.5m,上部结构荷载平均值为9OKN/m2。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勘察和任务要求及依据的技术标准 1、本次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主要为拟建建筑物施工图设计提供所需的岩土工程详勘 资料,应满足如下要求: a)査明建筑场地内的地层结构及分布情况,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 学指标。 b)査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腐蚀性及水位季节性变化特征。 c)判明建筑物范围内及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d)长垣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需对场地类别进行划分,对地基 土液化可能性进行判定并划分其等级
1 第一章 概 况 一、 工程概况 长垣县天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建阳光家园住宅小区,我院勘察 队受其委托,对拟建场地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详勘工作,本 次勘察工作于 2007 年 5 月 21 日完成,室内土工试验工作于 2007 年 5 月 25 完成,5 月 28 日提交本报告。 1、场地地理位置及周围建筑环境 勘察场地位于长垣县长城大道北侧, 阳光家园住宅小区内,场地较 为平坦,对施工较为有利。 2、拟建物特征 拟建住宅楼五栋,平面上均呈矩形,高六层,6#楼南北宽为 16.0m, 7#、8#、9#和 10#楼南北宽均为 12.0m,6#、9#、10#东西长均为 50.0m, 7#东西长为 42.0m,8#东西长为 36.0m,拟采用砖混结构,条形基础, 基础埋深自然地面下 1.5m,上部结构荷载平均值为 90KN/m 2。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二、勘察和任务要求及依据的技术标准 1、本次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主要为拟建建筑物施工图设计提供所需的岩土工程详勘 资料,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查明建筑场地内的地层结构及分布情况,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 学指标。 b)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腐蚀性及水位季节性变化特征。 c) 判明建筑物范围内及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d) 长垣县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需对场地类别进行划分,对地基 土液化可能性进行判定并划分其等级
e)对地基土的承载力、压缩性作出评价,结合建筑物特征,对地 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安全经济的地基基础方案 依据的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如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第二章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原则 及主要的勘察试验方法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原则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的重 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二级,故 本工程岩土勘察等级为乙级,按照第4.1.15-4.1.19条规定,结合拟建 物特征和场地条件,沿拟建场地均匀布置勘探点,本工程共布勘探孔18 个,其中静力触探孔11个,取土孔3个,标贯孔4个,孔深10.0m-15.0m 勘探点一览表附后 、勘察试验方法 采用钻探与静探相结合、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手 段对场地进行勘察。 1、钻探:钻探采用DPP100-3E钻机,采用麻花钻、岩心管回转钻 进,一般每米2-3钻,严格按照钻探规程进行施工,以确保钻探工作质
2 e) 对地基土的承载力、压缩性作出评价,结合建筑物特征,对地 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安全经济的地基基础方案。 2、依据的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如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第二章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原则 及主要的勘察试验方法 一、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原则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的重 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二级,故 本工程岩土勘察等级为乙级,按照第 4.1.15-4.1.19 条规定,结合拟建 物特征和场地条件,沿拟建场地均匀布置勘探点,本工程共布勘探孔 18 个,其中静力触探孔 11 个,取土孔 3 个,标贯孔 4 个,孔深 10.0m-15.0m。 勘探点一览表附后。 二、勘察试验方法 采用钻探与静探相结合、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手 段对场地进行勘察。 1、钻探: 钻探采用 DPP100-3E 钻机,采用麻花钻、岩心管回转钻 进,一般每米 2-3 钻,严格按照钻探规程进行施工,以确保钻探工作质 量
2、静探:静力触探采用CY-3型静力触探机施工,双桥探头,JTY-3 型静探数据釆集仪,施工时严格按照静力触探技术标准进行,从而保证 了测试质量。 3、标贯试验:贯入测试方法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落锤法,当贯入 击数小于50击时,直接记录贯入30cm的锤击数,当贯入击数大于50 击时记录击数及贯入深度,然后再换算成30cm的锤击数。标贯试验完 全符合规范的测试要求。 4、原状样的采取:原状样采用静压法采取,并及时密封送试验室 进行试验,保证了土样的原始状态,使土样级别不低于Ⅱ级。 5、室内试验:室内土工试验按照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 标准》进行,开土、切样认真细致,资料三级审核,保证了数据的可靠 性和真实性。 、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 本次勘察完成钻探进尺81.5m,静探进尺113.0m,总勘探量194.5m, 取原状样29件,扰动样35件,标贯试验46次。 第三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区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十分平坦,假定长城大道 路中心标高62.00m,场地地面标高为61.8-62.0m(高程为施工高程系, 坐标为数学坐标系)。 二、场地地层特征 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纪黄河冲积物。依据土工试验、标贯 试验、静力触探及野外观察,按其土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将本场 地土自上而下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单元层,现将各单元层的土质特征描 述如下
3 2、静探: 静力触探采用 CY-3 型静力触探机施工,双桥探头,JTY-3 型静探数据采集仪,施工时严格按照静力触探技术标准进行,从而保证 了测试质量。 3、标贯试验:贯入测试方法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落锤法,当贯入 击数小于 50 击时,直接记录贯入 30cm 的锤击数,当贯入击数大于 50 击时记录击数及贯入深度,然后再换算成 30cm 的锤击数。标贯试验完 全符合规范的测试要求。 4、原状样的采取: 原状样采用静压法采取,并及时密封送试验室 进行试验,保证了土样的原始状态,使土样级别不低于Ⅱ级。 5、室内试验: 室内土工试验按照 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 标准》进行,开土、切样认真细致,资料三级审核,保证了数据的可靠 性和真实性。 三、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 本次勘察完成钻探进尺 81.5m,静探进尺 113.0m,总勘探量 194.5m, 取原状样 29 件,扰动样 35 件,标贯试验 46 次。 第三章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场区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十分平坦,假定长城大道 路中心标高 62.00m,场地地面标高为 61.8-62.0m(高程为施工高程系, 坐标为数学坐标系)。 二、 场地地层特征 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纪黄河冲积物。依据土工试验、标贯 试验、静力触探及野外观察,按其土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将本场 地土自上而下划分为 6 个工程地质单元层,现将各单元层的土质特征描 述如下:
第(1)工程地质单元层 粉质粘土夹粉土:粉质粘土为灰黄色,硬可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无摇振反应,稍光滑;粉土为灰黄色,稍湿,中密,干强度和韧性低,光泽 反应,摇震反应中等,本层粉土厚约0.5m。属中压缩性土,厚 度:0.80-1.70m,平均1.33m;层底标高:60.10-61.18m,平均60.63m;层 底埋深:0.80-1.70m,平均1.33m。 第(2)工程地质单元层 粉土:灰黄色,湿,中密,干强度和韧性低,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 中等。属中压缩性土,厚度:1.80-3.30m,平均2.62m;层底标 高:57.43-58.44m,平均58.00m;层底埋深:3.50-4.70m,平均3.95m。 第(3)工程地质单元层 粘土:棕红色,可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光滑。属中 压缩性土,厚度:0.60-1.70m,平均0.93m;层底标高:56.58-57.54m,平 均57.07m;层底埋深:4.40-5.50m,平均488m 第(4)工程地质单元层 粉土夹粉质粘土:粉土为灰黄色,湿,中密一密实,干强度和韧性 低,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中等;粉质粘土为灰黄色,可塑,干强度和韧 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光滑,本层粉质粘土厚约0.5m左右。属中压 缩性土,厚度:2.40-4.30m,平均3.32m;层底标高:53.24-54.36m,平均 53.75m;层底埋深:7.50-8.70m,平均8.20m 第(5)工程地质单元层 粉质粘土:灰色,可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光滑。 属中压缩性土,厚度:1.00-2.10m,平均1.36m;层底标高:51.86-53.00m, 平均52.32m;层底埋深:9.00-10.10m,平均9.62m 第(6)工程地质单元层
4 第(1)工程地质单元层 粉质粘土夹粉土:粉质粘土为灰黄色,硬可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无摇振反应,稍光滑;粉土为灰黄色,稍湿,中密,干强度和韧性低,光泽 反应, 摇震反应中等, 本层粉土厚约 0.5m 。属中压缩性土,厚 度:0.80-1.70m,平均 1.33m; 层底标高:60.10-61.18m,平均 60.63m;层 底埋深:0.80-1.70m,平均 1.33m。 第(2)工程地质单元层 粉土:灰黄色,湿,中密,干强度和韧性低,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 中 等 。属 中 压缩 性 土, 厚度 :1.80-3.30m, 平 均 2.62m; 层底 标 高:57.43-58.44m,平均 58.00m;层底埋深:3.50-4.70m,平均 3.95m。 第(3)工程地质单元层 粘土:棕红色,可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光滑。属中 压缩性土,厚度:0.60-1.70m,平均 0.93m; 层底标高:56.58-57.54m,平 均 57.07m;层底埋深:4.40-5.50m,平均 4.88m。 第(4)工程地质单元层 粉土夹粉质粘土:粉土为灰黄色,湿,中密-密实,干强度和韧性 低,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中等;粉质粘土为灰黄色,可塑,干强度和韧 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光滑,本层粉质粘土厚约 0.5m 左右。属中压 缩性土,厚度:2.40-4.30m,平均 3.32m; 层底标高:53.24-54.36m,平均 53.75m;层底埋深:7.50-8.70m,平均 8.20m。 第(5)工程地质单元层 粉质粘土:灰色,可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光滑。 属中压缩性土,厚度:1.00-2.10m,平均 1.36m; 层底标高:51.86-53.00m, 平均 52.32m;层底埋深:9.00-10.10m,平均 9.62m。 第(6)工程地质单元层
粉土夹粉质粘土:粉土为灰黄色,湿,中密一密实,干强度和韧性 低,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中等;粉质粘土为灰黄色,可塑,干强度和韧 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光滑。本层粉质粘土厚约0.5m左右。属中压 缩性土,该层未穿透,最大揭露厚度为4.90m。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场地内初见地下水位埋深3.5m左右,地下水稳定水位 埋深3.2m(近3-5年本场地最高水位1.5m左右),据区域水文资料,场 区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其动态变化主要受季节性影响,年水位变幅 2.0m左右。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为主,以蒸发,人 工开采和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途径。 四、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内无泥石流沟谷、崩塌、滑坡等,但本场地存在在地震液化地 层,属于不良地质作用 拟建场地地形平缓,勘探期间场地地基内亦未发现坑、塘、古井等 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第四章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原位测试成果统计 各土层的试样符合规范要求样品标准,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按照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规定进行,试验方法严格、 数据可靠。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规定原则,由计算机分别进行分层统计,在统计过程 中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了舍弃。其统计结果详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表1(个别土样资料利用一期工程资料)。各土层的静力触探成果按其厚 度,不同土类分别统计锥尖阻力q,侧壁摩阻力fs,统计结果见表1
5 粉土夹粉质粘土:粉土为灰黄色,湿,中密-密实,干强度和韧性 低,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中等;粉质粘土为灰黄色,可塑,干强度和韧 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光滑。本层粉质粘土厚约 0.5m 左右。属中压 缩性土,该层未穿透,最大揭露厚度为 4.90m。 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场地内初见地下水位埋深 3.5m 左右,地下水稳定水位 埋深 3.2m(近 3-5 年本场地最高水位 1.5m 左右),据区域水文资料,场 区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其动态变化主要受季节性影响,年水位变幅 2.0m 左右。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为主,以蒸发,人 工开采和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途径。 四、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内无泥石流沟谷、崩塌、滑坡等,但本场地存在在地震液化地 层,属于不良地质作用。 拟建场地地形平缓,勘探期间场地地基内亦未发现坑、塘、古井等 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第四章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一、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原位测试成果统计 各土层的试样符合规范要求样品标准,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按照 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规定进行,试验方法严格、 数据可靠。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规定原则,由计算机分别进行分层统计,在统计过程 中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了舍弃。其统计结果详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表 1(个别土样资料利用一期工程资料)。各土层的静力触探成果按其厚 度,不同土类分别统计锥尖阻力 qc,侧壁摩阻力 fS,统计结果见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