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益体泛充問 行能每北防所 树 杜甫 兵车行
兵 车 行 杜 甫
杜甫(712—770)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盛唐大 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 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 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社 拾遗、杜工部。“诗史”“诗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 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 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712—770)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盛唐大 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 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 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 拾遗、杜工部。 “诗史”“诗圣” 。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 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 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胸怀天下,悲悯黎民,又嫉恶如仇, 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能 给予批评和揭露。他甚至幻想着为解救底层 社会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 千四百多首。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 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 别》
他胸怀天下,悲悯黎民,又嫉恶如仇, 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能 给予批评和揭露。他甚至幻想着为解救底层 社会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 一千四百多首。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 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 别》
关于“浓郁顿挫” “沉郁顿挫”来源于杜甫的《进雕赋表》,严羽《沧浪诗 话》说杜甫诗歌“沉郁”,李白诗歌“飘逸”。清朝翁方 纲把“沉郁顿挫”作为杜诗的基本风格。 吴瞻泰《杜诗提要》:“浓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沉郁,指深沉的忧思,深沉的感情,意境的低沉、狭窄 如杜诗中的国破家难,已病,怀才不遇,年华已逝,命途 多舛,壮志未酬,怀亲思友。比如同是鄙薄权贵,李白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却说: “野人旷荡无靦(tian)颜,岂可久在王侯间”。一浓郁 飘逸,很明显。 顿挫,情感、语势的高低、停顿与转折
关于“浓郁顿挫” “沉郁顿挫”来源于杜甫的《进雕赋表》,严羽《沧浪诗 话》说杜甫诗歌“沉郁”,李白诗歌“飘逸”。清朝翁方 纲把“沉郁顿挫”作为杜诗的基本风格。 吴瞻泰《杜诗提要》:“浓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沉郁,指深沉的忧思,深沉的感情,意境的低沉、狭窄, 如杜诗中的国破家难,已病,怀才不遇,年华已逝,命途 多舛,壮志未酬,怀亲思友。比如同是鄙薄权贵,李白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却说: “野人旷荡无靦(tiǎn)颜,岂可久在王侯间”。一浓郁 一飘逸,很明显。 顿挫,情感、语势的高低、停顿与转折
写作背景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 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 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 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 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 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 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 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 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 连枷送诣军所。…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 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 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写作背景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 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 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 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 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 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 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 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 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 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 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 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