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第三卷 第十一章山地进攻 在第六篇的第五章及其以后的几章°中,我们已详细地 探讨了防御和进攻时山地在战略上一般能起什么作用,我们 也尽力阐明了山地作为真正的防线时能起什么作用。由此就 可以看出,进攻一方应该如何看待作为真正防线的山地。因 此,这个重要问题我们在这里就没有多少可说的了。在那里 我们的主要结论是:在进行次要的战斗时和进行主力会战时 对山地防御的看法应该是完全不同的。在次要战斗中,只能 把对山地的进攻看作是不得已的下策,因为这时一切情况都 对进攻者不利,但是在主力会战中,山地却对进攻者有利 因此,具有进行会战的兵力和决心的进攻者应在山地同 敌人作战,而且,他一定能从中得到利益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来谈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结论很 难得到别人的赞同,这个结论不仅同表面的现象有矛盾,而 且初看起来还同一切战争经验相抵触。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 还看到,进攻的军队不管是否寻求主力会战,都把敌人没有 占领位于敌我双方之间的山地看作是不寻常的幸事,于是总 是急急忙忙地先敌占领前面的山地;任何人都不会认为这种 ①应为第六篇第十五、十六、十七章。—一译者
第 十 一 章 山 地 进 攻 在 第 六 篇 的 第 五 章 及 其 以 后 的 几 章 ① 中 , 我 们 已 详 细 地 探 讨 了 防 御 和 进 攻 时 山 地 在 战 略 上 一 般 能 起 什 么 作 用 , 我 们 也 尽 力 阐 明 了 山 地 作 为 真 正 的 防 线 时 能 起 什 么 作 用 。 由 此 就 可 以 看 出 , 进 攻 一 方 应 该 如 何 看 待 作 为 真 正 防 线 的 山 地 。 因 此 , 这 个 重 要 问 题 我 们 在 这 里 就 没 有 多 少 可 说 的 了 。 在 那 里 , 我 们 的 主 要 结 论 是 : 在 进 行 次 要 的 战 斗 时 和 进 行 主 力 会 战 时 对 山 地 防 御 的 看 法 应 该 是 完 全 不 同 的 。 在 次 要 战 斗 中 , 只 能 把 对 山 地 的 进 攻 看 作 是 不 得 已 的 下 策 , 因 为 这 时 一 切 情 况 都 对 进 攻 者 不 利 , 但 是 在 主 力 会 战 中 , 山 地 却 对 进 攻 者 有 利 。 因 此 , 具 有 进 行 会 战 的 兵 力 和 决 心 的 进 攻 者 应 在 山 地 同 敌 人 作 战 , 而 且 , 他 一 定 能 从 中 得 到 利 益 。 在 这 里 我 们 不 得 不 再 来 谈 这 个 问 题 , 是 因 为 这 个 结 论 很 难 得 到 别 人 的 赞 同 , 这 个 结 论 不 仅 同 表 面 的 现 象 有 矛 盾 , 而 且 初 看 起 来 还 同 一 切 战 争 经 验 相 抵 触 。 在 大 多 数 情 况 下 我 们 还 看 到 , 进 攻 的 军 队 不 管 是 否 寻 求 主 力 会 战 , 都 把 敌 人 没 有 占 领 位 于 敌 我 双 方 之 间 的 山 地 看 作 是 不 寻 常 的 幸 事 , 于 是 总 是 急 急 忙 忙 地 先 敌 占 领 前 面 的 山 地 ; 任 何 人 都 不 会 认 为 这 种 2 6 战 争 论 第 三 卷 ① 应 为 第 六 篇 第 十 五 、 十 六 、 十 七 章 。 — — 译 者
战争论第三卷 行动同进攻者的利益有什么矛盾。在我们看来,这样做也是 可以的,但是,对不同的情况必须小心地分别对待。 支准备发动一次主力会战而向敌人前进的军队,当它 必须越过未被占领的山地时,自然会担心敌人可能在最后时 刻封锁那些他想利用的隘路。因为如果防御者真的封锁了这 些隘路,进攻者就不再能够获得防御者占领一个普通的山地 阵地时通常为他提供的那种利益。这时防御者已不再过于分 散,不再不知道进攻者要走那条道路,而进攻者则不再能针 对敌人的配置来选择自己的道路了。因此,在这种山地会战 中,进攻者就不再具备我们在第六篇中所说的一切有利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防御者就有可能占领一个坚不可摧的阵地。这 样一来,防御者就有可能为了进行主力会战而有效地利用山 地。当然,这一切是可能发生的,不过,如果我们考虑到防 御者在最后时刻扼守一个良好的山地阵地(特别是当他事先 完全没有占领这个阵地时)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我们就会发 现这种防御手段是完全不可靠的,而进攻者所担心的那种情 况是不大可能发生的。尽管这种情况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但 是担心这种情况会发生却是很自然的,因为在战争中,常常 有些担心虽然是相当多余的,但却是很自然的。 进攻者这时必然担心的另一种情况是防御者可能用前卫 或前哨线进行暂时的山地防御。虽然这个手段也只有在极少 数场合才对防御者有利,但是进攻者很难估计在哪种场合对 防御者有利,在哪种场合对防御者不利,因此他会担心可能 遇到对自己最不利的情况。 此外,我们上面的见解,并不排除一个阵地借助于山地
行 动 同 进 攻 者 的 利 益 有 什 么 矛 盾 。 在 我 们 看 来 , 这 样 做 也 是 可 以 的 , 但 是 , 对 不 同 的 情 况 必 须 小 心 地 分 别 对 待 。 一 支 准 备 发 动 一 次 主 力 会 战 而 向 敌 人 前 进 的 军 队 , 当 它 必 须 越 过 未 被 占 领 的 山 地 时 , 自 然 会 担 心 敌 人 可 能 在 最 后 时 刻 封 锁 那 些 他 想 利 用 的 隘 路 。 因 为 如 果 防 御 者 真 的 封 锁 了 这 些 隘 路 , 进 攻 者 就 不 再 能 够 获 得 防 御 者 占 领 一 个 普 通 的 山 地 阵 地 时 通 常 为 他 提 供 的 那 种 利 益 。 这 时 防 御 者 已 不 再 过 于 分 散 , 不 再 不 知 道 进 攻 者 要 走 那 条 道 路 , 而 进 攻 者 则 不 再 能 针 对 敌 人 的 配 置 来 选 择 自 己 的 道 路 了 。 因 此 , 在 这 种 山 地 会 战 中 , 进 攻 者 就 不 再 具 备 我 们 在 第 六 篇 中 所 说 的 一 切 有 利 条 件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防 御 者 就 有 可 能 占 领 一 个 坚 不 可 摧 的 阵 地 。 这 样 一 来 , 防 御 者 就 有 可 能 为 了 进 行 主 力 会 战 而 有 效 地 利 用 山 地 。 当 然 , 这 一 切 是 可 能 发 生 的 , 不 过 , 如 果 我 们 考 虑 到 防 御 者 在 最 后 时 刻 扼 守 一 个 良 好 的 山 地 阵 地 ( 特 别 是 当 他 事 先 完 全 没 有 占 领 这 个 阵 地 时 ) 会 遇 到 的 种 种 困 难 , 我 们 就 会 发 现 这 种 防 御 手 段 是 完 全 不 可 靠 的 , 而 进 攻 者 所 担 心 的 那 种 情 况 是 不 大 可 能 发 生 的 。 尽 管 这 种 情 况 是 · 不 · 大 · 可 · 能 · 发 · 生 · 的 , 但 是 担 心 这 种 情 况 会 发 生 却 是 很 自 然 的 , 因 为 在 战 争 中 , 常 常 有 些 担 心 虽 然 是 相 当 多 余 的 , 但 却 是 很 自 然 的 。 进 攻 者 这 时 必 然 担 心 的 另 一 种 情 况 是 防 御 者 可 能 用 前 卫 或 前 哨 线 进 行 暂 时 的 山 地 防 御 。 虽 然 这 个 手 段 也 只 有 在 极 少 数 场 合 才 对 防 御 者 有 利 , 但 是 进 攻 者 很 难 估 计 在 哪 种 场 合 对 防 御 者 有 利 , 在 哪 种 场 合 对 防 御 者 不 利 , 因 此 他 会 担 心 可 能 遇 到 对 自 己 最 不 利 的 情 况 。 此 外 , 我 们 上 面 的 见 解 , 并 不 排 除 一 个 阵 地 借 助 于 山 地 战 争 论 第 三 卷 2 7
战争论第三卷 地形的特点成为完全坚不可摧的阵地的可能性。这样坚不可 摧的阵地是有的,但并不一定要在山地才有,如皮尔纳、施 莫特赛芬、迈森和费耳特基尔赫等。这些阵地正因为不在山 地,所以才更有作用。尽管人们可以设想,在山地里(比如 在很高的台地上)也可以找到这样坚不可摧的阵地,在这种 阵地上防御者可以摆脱山地阵地常见的不利条件,但是, 样的阵地极为少见,而我们考察的却只能是大多数情况。 我们正是在战史中看到山地多么不适于进行决定性的防 御会战,伟大的统帅想要进行这种会战时总是宁愿在平原上 选择阵地。在整个战史上,除了革命战争时期以外,就再也 没有在山地进行决定性会战的战例。在革命战争时期,不得 不进行决定性会战时,所以也利用山地阵地,显然是错误地 使用了山地阵地和进行了不正确的推论的缘故。1793年和 1794年在孚日山,以及1795、1796和1797年在意大利的情 况就是如此。大家都指责梅拉斯在1800年没有占领阿尔卑斯 山的通路16,这是一种欠思考的批评,是一种可以说是肤浅和 幼稚的批评。拿破仑如果处于梅拉斯的地位,恐怕同样也不 会占领这些通路的。 有关山地进攻的部署的问题,绝大部分属于战术性质,在 这里我们认为只需要对山地进攻的一般情况,也就是对那些 同战略关系密切和同它一致的部分作如下几点说明: (1)军队在山地不能象在别的地方那样离开道路行进,如 果急需分割兵力而由一路变成两路或三路,大多只能拥塞在 很长的隘路上,所以军队一般说应该沿着几条道路前进,或 者更正确地说应该在一个稍宽的正面上前进
地 形 的 特 点 成 为 完 全 坚 不 可 摧 的 阵 地 的 可 能 性 。 这 样 坚 不 可 摧 的 阵 地 是 有 的 , 但 并 不 一 定 要 在 山 地 才 有 , 如 皮 尔 纳 、 施 莫 特 赛 芬 、 迈 森 和 费 耳 特 基 尔 赫 等 。 这 些 阵 地 正 因 为 不 在 山 地 , 所 以 才 更 有 作 用 。 尽 管 人 们 可 以 设 想 , 在 山 地 里 ( 比 如 在 很 高 的 · 台 · 地 上 ) 也 可 以 找 到 这 样 坚 不 可 摧 的 阵 地 , 在 这 种 阵 地 上 防 御 者 可 以 摆 脱 山 地 阵 地 常 见 的 不 利 条 件 , 但 是 , 这 样 的 阵 地 极 为 少 见 , 而 我 们 考 察 的 却 只 能 是 大 多 数 情 况 。 我 们 正 是 在 战 史 中 看 到 山 地 多 么 不 适 于 进 行 决 定 性 的 防 御 会 战 , 伟 大 的 统 帅 想 要 进 行 这 种 会 战 时 总 是 宁 愿 在 平 原 上 选 择 阵 地 。 在 整 个 战 史 上 , 除 了 革 命 战 争 时 期 以 外 , 就 再 也 没 有 在 山 地 进 行 决 定 性 会 战 的 战 例 。 在 革 命 战 争 时 期 , 不 得 不 进 行 决 定 性 会 战 时 , 所 以 也 利 用 山 地 阵 地 , 显 然 是 错 误 地 使 用 了 山 地 阵 地 和 进 行 了 不 正 确 的 推 论 的 缘 故 。 1 7 9 3 年 和 1 7 9 4 年 在 孚 日 山 , 以 及 1 7 9 5 、 1 7 9 6 和 1 7 9 7 年 在 意 大 利 的 情 况 就 是 如 此 。 大 家 都 指 责 梅 拉 斯 在 1 8 0 0 年 没 有 占 领 阿 尔 卑 斯 山 的 通 路 1 6 5 , 这 是 一 种 欠 思 考 的 批 评 , 是 一 种 可 以 说 是 肤 浅 和 幼 稚 的 批 评 。 拿 破 仑 如 果 处 于 梅 拉 斯 的 地 位 , 恐 怕 同 样 也 不 会 占 领 这 些 通 路 的 。 有 关 山 地 进 攻 的 部 署 的 问 题 , 绝 大 部 分 属 于 战 术 性 质 , 在 这 里 我 们 认 为 只 需 要 对 山 地 进 攻 的 一 般 情 况 , 也 就 是 对 那 些 同 战 略 关 系 密 切 和 同 它 一 致 的 部 分 作 如 下 几 点 说 明 : ( 1 ) 军 队 在 山 地 不 能 象 在 别 的 地 方 那 样 离 开 道 路 行 进 , 如 果 急 需 分 割 兵 力 而 由 一 路 变 成 两 路 或 三 路 , 大 多 只 能 拥 塞 在 很 长 的 隘 路 上 , 所 以 军 队 一 般 说 应 该 沿 着 几 条 道 路 前 进 , 或 者 更 正 确 地 说 应 该 在 一 个 稍 宽 的 正 面 上 前 进 。 2 8 战 争 论 第 三 卷
战争论第三卷 (2)对正面很宽的山地防御,进攻者当然应该集中兵力 实施进攻。但在这种情况下要包围敌人整个军队是不可想象 的,要取得重大的胜利,主要要采用突破敌人的防线和击退 敌人的侧方部队的方法,而不是采用旨在切断敌人退路的包 围的手段。因此,在敌人主要退路上迅速而不停顿地前进是 进攻者的自然趋向 (3)但是,如果在山地对兵力配置得比较集中的敌人进 攻,那么迂回就是进攻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为正面攻击 会遇到防御者用最大兵力进行的抵抗。而迂回必须主要以真 正切断防御者的退路为目的,而不是以进行战术上的翼侧攻 击或背后攻击为目的。原因是:如果防御者不缺少兵力,那 么他在山地阵地的背面也能够进行激烈的抵抗:只有让敌人 担心可能失去退路,进攻者才能期望最快地取得成果。在山 地,防御者的这种担心产生得更早,它的影响也较大,因为 在山地处境危急时是不容易用手中的剑杀出一条血路的。单 纯的佯动在迂回时不是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最多只能把敌 人诱出阵地,不能带来什么了不起的成果,因此必须以真正 切断敌人的退路为目的
( 2 ) 对 正 面 很 宽 的 山 地 防 御 , 进 攻 者 当 然 应 该 集 中 兵 力 实 施 进 攻 。 但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要 包 围 敌 人 整 个 军 队 是 不 可 想 象 的 , 要 取 得 重 大 的 胜 利 , 主 要 要 采 用 突 破 敌 人 的 防 线 和 击 退 敌 人 的 侧 方 部 队 的 方 法 , 而 不 是 采 用 旨 在 切 断 敌 人 退 路 的 包 围 的 手 段 。 因 此 , 在 敌 人 主 要 退 路 上 迅 速 而 不 停 顿 地 前 进 是 进 攻 者 的 自 然 趋 向 。 ( 3 ) 但 是 , 如 果 在 山 地 对 兵 力 配 置 得 比 较 集 中 的 敌 人 进 攻 , 那 么 迂 回 就 是 进 攻 的 一 个 很 重 要 的 部 分 , 因 为 正 面 攻 击 会 遇 到 防 御 者 用 最 大 兵 力 进 行 的 抵 抗 。 而 迂 回 必 须 主 要 以 真 正 切 断 防 御 者 的 退 路 为 目 的 , 而 不 是 以 进 行 战 术 上 的 翼 侧 攻 击 或 背 后 攻 击 为 目 的 。 原 因 是 : 如 果 防 御 者 不 缺 少 兵 力 , 那 么 他 在 山 地 阵 地 的 背 面 也 能 够 进 行 激 烈 的 抵 抗 ; 只 有 让 敌 人 担 心 可 能 失 去 退 路 , 进 攻 者 才 能 期 望 最 快 地 取 得 成 果 。 在 山 地 , 防 御 者 的 这 种 担 心 产 生 得 更 早 , 它 的 影 响 也 较 大 , 因 为 在 山 地 处 境 危 急 时 是 不 容 易 用 手 中 的 剑 杀 出 一 条 血 路 的 。 单 纯 的 佯 动 在 迂 回 时 不 是 有 效 的 手 段 , 这 种 手 段 最 多 只 能 把 敌 人 诱 出 阵 地 , 不 能 带 来 什 么 了 不 起 的 成 果 , 因 此 必 须 以 真 正 切 断 敌 人 的 退 路 为 目 的 。 战 争 论 第 三 卷 2 9
战争论第三卷 第十二章对单线式防线的进攻 如果攻防双方在单线式防线上进行一次主力决战,那么 进攻者就会从中得到真正的利益,因为这种防线正面过宽,比 直接的江河防御或直接的山地防御更不符合进行决定性会战 的各种要求。1712年欧根在德南所设的防线就可以算是这种 防线6,那一次他受到的损失完全同会战失败时所受的损失 样。但是,如果当时欧根集中地配置了兵力,那么维拉尔 恐怕就很难取得这种胜利了。如果进攻者不具备进行一次决 定性会战所需要的手段,而扼守防线的又是对方的主力,那 么进攻者就不敢轻易地进攻这种防线了,如1703年维拉尔就 没有敢轻易地进攻路德维希·冯·巴登指挥的施托耳霍芬防 线。然而,如果防线只由一支次要的军队占领,那么,自然 一切都取决于进攻者能用多少兵力进行进攻了。在这种场合, 抵抗大多并不激烈,至于胜利的成果,当然也很少会具有很 大的价值。 围攻者的围攻防卫圈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我们将在论 述对战区的进攻时予以讨论 切单线式的配置,例如加强的前哨线等等,总有容易 被突破的特点。但是,如果突破不是为了继续前进从而求得 决战,那么进攻者只能得到微小的成果,为这样的成果采取 这种行动在大多数场合是不值得的
第 十 二 章 对 单 线 式 防 线 的 进 攻 如 果 攻 防 双 方 在 单 线 式 防 线 上 进 行 一 次 主 力 决 战 , 那 么 进 攻 者 就 会 从 中 得 到 真 正 的 利 益 , 因 为 这 种 防 线 正 面 过 宽 , 比 直 接 的 江 河 防 御 或 直 接 的 山 地 防 御 更 不 符 合 进 行 决 定 性 会 战 的 各 种 要 求 。 1 7 1 2 年 欧 根 在 德 南 所 设 的 防 线 就 可 以 算 是 这 种 防 线 1 6 6 , 那 一 次 他 受 到 的 损 失 完 全 同 会 战 失 败 时 所 受 的 损 失 一 样 。 但 是 , 如 果 当 时 欧 根 集 中 地 配 置 了 兵 力 , 那 么 维 拉 尔 恐 怕 就 很 难 取 得 这 种 胜 利 了 。 如 果 进 攻 者 不 具 备 进 行 一 次 决 定 性 会 战 所 需 要 的 手 段 , 而 扼 守 防 线 的 又 是 对 方 的 主 力 , 那 么 进 攻 者 就 不 敢 轻 易 地 进 攻 这 种 防 线 了 , 如 1 7 0 3 年 维 拉 尔 就 没 有 敢 轻 易 地 进 攻 路 德 维 希 · 冯 · 巴 登 指 挥 的 施 托 耳 霍 芬 防 线 1 6 7 。 然 而 , 如 果 防 线 只 由 一 支 次 要 的 军 队 占 领 , 那 么 , 自 然 一 切 都 取 决 于 进 攻 者 能 用 多 少 兵 力 进 行 进 攻 了 。 在 这 种 场 合 , 抵 抗 大 多 并 不 激 烈 , 至 于 胜 利 的 成 果 , 当 然 也 很 少 会 具 有 很 大 的 价 值 。 围 攻 者 的 围 攻 防 卫 圈 具 有 一 种 独 特 的 性 质 , 我 们 将 在 论 述 对 战 区 的 进 攻 时 予 以 讨 论 。 一 切 单 线 式 的 配 置 , 例 如 加 强 的 前 哨 线 等 等 , 总 有 容 易 被 突 破 的 特 点 。 但 是 , 如 果 突 破 不 是 为 了 继 续 前 进 从 而 求 得 决 战 , 那 么 进 攻 者 只 能 得 到 微 小 的 成 果 , 为 这 样 的 成 果 采 取 这 种 行 动 在 大 多 数 场 合 是 不 值 得 的 。 3 0 战 争 论 第 三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