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第三卷 第十三章机动 我们在第六篇第三十章中已经谈到这个问题。虽然 防御者和进攻者都可以采用机动,但是,机动总是更多地具 有进攻的性质,而不是具有防御的性质,所以我们想在这里 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机动同通过大规模战斗的使用强大力量的进攻实施 并不对立,它同使用进攻手段直接进行的进攻实施才是对立 的,即使在威胁敌人的交通线和退路、牵制性进攻以及其他 等等场合都是这样。 就机动这个词的一般涵义来说,它有一种诱使敌人 犯错误才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似乎是从不行动,也就是从 均势中产生出来的。机动好比下棋时的头几着棋,因此是 种双方力量比较平稳的赌博,其目的是造成取得成功的有利 机会,进而利用这种机会造成对敌人的优势。 四、机动所带来的利益,有时应该看作是行动的目标,有 时应该看作是行动的根据。这些利益主要是 (1)切断或限制敌人给养的供应 ①意思可能是说,机动与一般进攻的区别,不在于战斗规模的大小和使用 兵力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直接攻击所要取得的目标。—译者
第 十 三 章 机 动 一 、 我 们 在 第 六 篇 第 三 十 章 中 已 经 谈 到 这 个 问 题 。 虽 然 防 御 者 和 进 攻 者 都 可 以 采 用 机 动 , 但 是 , 机 动 总 是 更 多 地 具 有 进 攻 的 性 质 , 而 不 是 具 有 防 御 的 性 质 , 所 以 我 们 想 在 这 里 对 这 个 问 题 作 进 一 步 的 探 讨 。 二 、 机 动 同 通 过 大 规 模 战 斗 的 使 用 强 大 力 量 的 进 攻 实 施 并 不 对 立 , 它 同 使 用 进 攻 手 段 直 接 进 行 的 进 攻 实 施 才 是 对 立 的 , 即 使 在 威 胁 敌 人 的 交 通 线 和 退 路 、 牵 制 性 进 攻 以 及 其 他 等 等 场 合 都 是 这 样 ① 。 三 、 就 机 动 这 个 词 的 一 般 涵 义 来 说 , 它 有 一 种 诱 使 敌 人 犯 错 误 才 产 生 的 效 果 , 这 种 效 果 似 乎 是 从 不 行 动 , 也 就 是 从 · 均 · 势 · 中 · 产 · 生 出 来 的 。 机 动 好 比 下 棋 时 的 头 几 着 棋 , 因 此 是 一 种 双 方 力 量 比 较 平 稳 的 赌 博 , 其 目 的 是 造 成 取 得 成 功 的 有 利 机 会 , 进 而 利 用 这 种 机 会 造 成 对 敌 人 的 优 势 。 四 、 机 动 所 带 来 的 利 益 , 有 时 应 该 看 作 是 行 动 的 目 标 , 有 时 应 该 看 作 是 行 动 的 根 据 。 这 些 利 益 主 要 是 : ( 1 ) 切 断 或 限 制 敌 人 给 养 的 供 应 ; 战 争 论 第 三 卷 3 1 ① 意 思 可 能 是 说 , 机 动 与 一 般 进 攻 的 区 别 , 不 在 于 战 斗 规 模 的 大 小 和 使 用 兵 力 的 多 少 , 而 在 于 是 否 直 接 攻 击 所 要 取 得 的 目 标 。 — — 译 者
战争论第三卷 (2)同其他部队会合; (3)威胁敌人同国内或同其他军团和军的联系 (4)威胁敌人的退路 (5)用优势兵力攻击敌人单个据点 这五种利益可以表现在当时情况中的最小目标上,并使 这些目标成为在一定时间内一切都围绕它活动的对象。这时, 座桥梁、一条道路、一个工事就往往起主要作用。它们所 以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它们同这五种利益之一发生关系的缘 故,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难证明的。 (6)一次成功的机动给进攻者,或者更确切地说给积极 行动的一方(当然也可能是防御者)带来的结果是得到一小 块地方、一个仓库,等等 (7)在战略机动中有两组对立的概念(它们表面看来似 乎是不同的机动,而且被用来推论出错误的原则和规则),即 四个概念,实际上它们是(而且必须看作是)同一事物的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一组对立概念是包围和内线活动,第 二组对立概念是集中兵力和分割兵力。 (8)对第一组对立概念人们决不能说,其中的某一个一 般说比另一个优越。因为,第一、一方追求这一种行动方式, 必然会引起对方追求另一种行动方式,后者就象是前者自然 的平衡力和真正的中和剂一样:第二、包围同进攻是同一性 质的行动,内线活动则同防御是同一性质的行动,所以在大 多数情况下,进攻者更适合于采用包围,防御者更适合于采 用内线活动。哪种行动方式用得最恰当,哪种行动方式就较 优越
( 2 ) 同 其 他 部 队 会 合 ; ( 3 ) 威 胁 敌 人 同 国 内 或 同 其 他 军 团 和 军 的 联 系 ; ( 4 ) 威 胁 敌 人 的 退 路 ; ( 5 ) 用 优 势 兵 力 攻 击 敌 人 单 个 据 点 。 这 五 种 利 益 可 以 表 现 在 当 时 情 况 中 的 最 小 目 标 上 , 并 使 这 些 目 标 成 为 在 一 定 时 间 内 一 切 都 围 绕 它 活 动 的 对 象 。 这 时 , 一 座 桥 梁 、 一 条 道 路 、 一 个 工 事 就 往 往 起 主 要 作 用 。 它 们 所 以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是 它 们 同 这 五 种 利 益 之 一 发 生 关 系 的 缘 故 , 这 是 在 任 何 情 况 下 都 不 难 证 明 的 。 ( 6 ) 一 次 成 功 的 机 动 给 进 攻 者 , 或 者 更 确 切 地 说 给 积 极 行 动 的 一 方 ( 当 然 也 可 能 是 防 御 者 ) 带 来 的 结 果 是 得 到 一 小 块 地 方 、 一 个 仓 库 , 等 等 。 ( 7 ) 在 战 略 机 动 中 有 两 组 对 立 的 概 念 ( 它 们 表 面 看 来 似 乎 是 不 同 的 机 动 , 而 且 被 用 来 推 论 出 错 误 的 原 则 和 规 则 ) , 即 四 个 概 念 , 实 际 上 它 们 是 ( 而 且 必 须 看 作 是 ) 同 一 事 物 的 不 可 缺 少 的 组 成 部 分 。 第 一 组 对 立 概 念 是 包 围 和 内 线 活 动 , 第 二 组 对 立 概 念 是 集 中 兵 力 和 分 割 兵 力 。 ( 8 ) 对 第 一 组 对 立 概 念 人 们 决 不 能 说 , 其 中 的 某 一 个 一 般 说 比 另 一 个 优 越 。 因 为 , 第 一 、 一 方 追 求 这 一 种 行 动 方 式 , 必 然 会 引 起 对 方 追 求 另 一 种 行 动 方 式 , 后 者 就 象 是 前 者 自 然 的 平 衡 力 和 真 正 的 中 和 剂 一 样 ; 第 二 、 包 围 同 进 攻 是 同 一 性 质 的 行 动 , 内 线 活 动 则 同 防 御 是 同 一 性 质 的 行 动 , 所 以 在 大 多 数 情 况 下 , 进 攻 者 更 适 合 于 采 用 包 围 , 防 御 者 更 适 合 于 采 用 内 线 活 动 。 哪 种 行 动 方 式 用 得 最 恰 当 , 哪 种 行 动 方 式 就 较 优 越 。 3 2 战 争 论 第 三 卷
战争论第三卷 3 (9)对另一组对立概念也同样不能说其中的其一个比另 个优越。兵力较强的一方可以把兵力分散在若干地点,这 样做可以在许多方面在战略范围造成便于自己生存和行动的 条件,同时还可以保全自己部队的力量。兵力较弱的一方则 必须更多地集中兵力,力求通过运动来弥补由此产生的缺陷。 但是要获得较大的机动性必须有较高的行军技能。因此,兵 力较弱的一方必须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这就是最后的结论。如果我们能始终保持前后观点一致,我 们就必然会处处都碰到这个结论,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检 验我们论证的逻辑性的试金石。1759和1760年腓特烈大帝 对道恩的战局,1761年他对劳东的战局以及1673年和1675 年蒙特库科利对屠朗的战局16始终被认为是兵力较弱的一方 最巧妙地利用这种机动方式的典范。我们的见解主要是根据 这些战局得出的。 (10)正如不应该滥用上述两组四个对立的概念而得出错 误的原则和规则一样,我们不应该赋予其他的一般条件(如 基地、地形等等)以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重要性和决定性影响。 追求的利益越小,地点和时间方面的细节就越重要,一般的 或重大的情况就越不重要,因为它们在这种算小利的计算中 是不起什么作用的。1675年屠朗背靠莱茵河把兵力配置在宽 达三普里的正面上,而退却用的桥却在最右翼,用一般的观 点来看,难道还有比这更荒谬的吗?然而他的措施却达到了 目的,因此,这些措施被认为是一种高度的技巧和智慧的结 晶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只有更多地注意细节,并根据它们在 具体场合必然具有的价值来评价它们,才会理解这种成果和
( 9 ) 对 另 一 组 对 立 概 念 也 同 样 不 能 说 其 中 的 其 一 个 比 另 一 个 优 越 。 兵 力 较 强 的 一 方 可 以 把 兵 力 分 散 在 若 干 地 点 , 这 样 做 可 以 在 许 多 方 面 在 战 略 范 围 造 成 便 于 自 己 生 存 和 行 动 的 条 件 , 同 时 还 可 以 保 全 自 己 部 队 的 力 量 。 兵 力 较 弱 的 一 方 则 必 须 更 多 地 集 中 兵 力 , 力 求 通 过 运 动 来 弥 补 由 此 产 生 的 缺 陷 。 但 是 要 获 得 较 大 的 机 动 性 必 须 有 较 高 的 行 军 技 能 。 因 此 , 兵 力 较 弱 的 一 方 必 须 更 充 分 地 发 挥 自 己 物 质 力 量 和 精 神 力 量 , 这 就 是 最 后 的 结 论 。 如 果 我 们 能 始 终 保 持 前 后 观 点 一 致 , 我 们 就 必 然 会 处 处 都 碰 到 这 个 结 论 , 因 此 , 可 以 把 它 看 作 是 检 验 我 们 论 证 的 逻 辑 性 的 试 金 石 。 1 7 5 9 和 1 7 6 0 年 腓 特 烈 大 帝 对 道 恩 的 战 局 , 1 7 6 1 年 他 对 劳 东 的 战 局 以 及 1 6 7 3 年 和 1 6 7 5 年 蒙 特 库 科 利 对 屠 朗 的 战 局 1 6 8 始 终 被 认 为 是 兵 力 较 弱 的 一 方 最 巧 妙 地 利 用 这 种 机 动 方 式 的 典 范 。 我 们 的 见 解 主 要 是 根 据 这 些 战 局 得 出 的 。 ( 1 0 ) 正 如 不 应 该 滥 用 上 述 两 组 四 个 对 立 的 概 念 而 得 出 错 误 的 原 则 和 规 则 一 样 , 我 们 不 应 该 赋 予 其 他 的 一 般 条 件 ( 如 基 地 、 地 形 等 等 ) 以 实 际 上 并 不 存 在 的 重 要 性 和 决 定 性 影 响 。 追 求 的 利 益 越 小 , 地 点 和 时 间 方 面 的 细 节 就 越 重 要 , 一 般 的 或 重 大 的 情 况 就 越 不 重 要 , 因 为 它 们 在 这 种 算 小 利 的 计 算 中 是 不 起 什 么 作 用 的 。 1 6 7 5 年 屠 朗 背 靠 莱 茵 河 把 兵 力 配 置 在 宽 达 三 普 里 的 正 面 上 , 而 退 却 用 的 桥 却 在 最 右 翼 1 6 9 , 用 一 般 的 观 点 来 看 , 难 道 还 有 比 这 更 荒 谬 的 吗 ? 然 而 他 的 措 施 却 达 到 了 目 的 , 因 此 , 这 些 措 施 被 认 为 是 一 种 高 度 的 技 巧 和 智 慧 的 结 晶 并 不 是 没 有 理 由 的 。 只 有 更 多 地 注 意 细 节 , 并 根 据 它 们 在 具 体 场 合 必 然 具 有 的 价 值 来 评 价 它 们 , 才 会 理 解 这 种 成 果 和 战 争 论 第 三 卷 3 3
战争论第三卷 技巧。 (11)因此我们深信,对机动来说,是不存在任何规则的 任何方法、任何一般原则都不能决定这一行动的价值;而巧 妙的活动、准确性、有秩序、服从性和大无畏的精神却有利 于在具体情况下取得显著的利益,而且要在这个竞争中取得 胜利,主要要依靠这些特性
技 巧 。 ( 1 1 ) 因 此 我 们 深 信 , 对 机 动 来 说 , 是 不 存 在 任 何 规 则 的 , 任 何 方 法 、 任 何 一 般 原 则 都 不 能 决 定 这 一 行 动 的 价 值 ; 而 巧 妙 的 活 动 、 准 确 性 、 有 秩 序 、 服 从 性 和 大 无 畏 的 精 神 却 有 利 于 在 具 体 情 况 下 取 得 显 著 的 利 益 , 而 且 要 在 这 个 竞 争 中 取 得 胜 利 , 主 要 要 依 靠 这 些 特 性 。 3 4 战 争 论 第 三 卷
战争论第三卷 第十四章沼泽地、泛滥地和森 林地的进攻 沼泽地,也就是不可通行的只有少数堤道的草地,正如 我们在《防御》一篇中已经指出的那样,会给战术进攻带来 特殊的困难。沼泽地很宽,不能用炮火驱逐对岸的敌人,也 不能为自己铺设通路。因此,在战略上人们力图避免向沼泽 地进攻,力图绕过沼泽地。如果象有些低洼地区那样,耕作 面积很大,并有无数通路,那么防御者的抵抗虽然相对地说 是比较强的,但是对于进行决定性的决战来说,就比较薄弱 了,也就是说完全不适合了。但是,如果象在荷兰那样,低 洼地由于泛滥而得到加强,那么防御的抵抗可以增强到最大 限度,使任何进攻不能成功。荷兰1672年的战争证实了这 点。当时,法军在攻下并占领了泛滥线以外的所有要塞以后 还有五万军队(先由孔代指挥,后由卢森堡指挥),而防守泛 滥线的荷兰人却只有两万,但是法军却不能攻克这条防线①。 如果说不伦瑞克公爵指挥的普鲁士军队对荷兰军队的1787 年战局的结果完全与此相反,当时普军以几乎不占优势的 兵力和十分微小的损失攻破了这条防线,那么人们就必须从 ①②见注143(第二卷第746页)。—译者
第 十 四 章 沼 泽 地 、 泛 滥 地 和 森 林 地 的 进 攻 沼 泽 地 , 也 就 是 不 可 通 行 的 只 有 少 数 堤 道 的 草 地 , 正 如 我 们 在 《 防 御 》 一 篇 中 已 经 指 出 的 那 样 , 会 给 战 术 进 攻 带 来 特 殊 的 困 难 。 沼 泽 地 很 宽 , 不 能 用 炮 火 驱 逐 对 岸 的 敌 人 , 也 不 能 为 自 己 铺 设 通 路 。 因 此 , 在 战 略 上 人 们 力 图 避 免 向 沼 泽 地 进 攻 , 力 图 绕 过 沼 泽 地 。 如 果 象 有 些 低 洼 地 区 那 样 , 耕 作 面 积 很 大 , 并 有 无 数 通 路 , 那 么 防 御 者 的 抵 抗 虽 然 相 对 地 说 是 比 较 强 的 , 但 是 对 于 进 行 决 定 性 的 决 战 来 说 , 就 比 较 薄 弱 了 , 也 就 是 说 完 全 不 适 合 了 。 但 是 , 如 果 象 在 荷 兰 那 样 , 低 洼 地 由 于 泛 滥 而 得 到 加 强 , 那 么 防 御 的 抵 抗 可 以 增 强 到 最 大 限 度 , 使 任 何 进 攻 不 能 成 功 。 荷 兰 1 6 7 2 年 的 战 争 证 实 了 这 一 点 。 当 时 , 法 军 在 攻 下 并 占 领 了 泛 滥 线 以 外 的 所 有 要 塞 以 后 还 有 五 万 军 队 ( 先 由 孔 代 指 挥 , 后 由 卢 森 堡 指 挥 ) , 而 防 守 泛 滥 线 的 荷 兰 人 却 只 有 两 万 , 但 是 法 军 却 不 能 攻 克 这 条 防 线 ① 。 如 果 说 不 伦 瑞 克 公 爵 指 挥 的 普 鲁 士 军 队 对 荷 兰 军 队 的 1 7 8 7 年 战 局 的 结 果 完 全 与 此 相 反 ② , 当 时 普 军 以 几 乎 不 占 优 势 的 兵 力 和 十 分 微 小 的 损 失 攻 破 了 这 条 防 线 , 那 么 人 们 就 必 须 从 战 争 论 第 三 卷 3 5 ① ② 见 注 1 4 3 ( 第 二 卷 第 7 4 6 页 ) 。 — — 译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