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 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 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 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 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 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 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 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 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 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 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 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 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 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 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 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 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 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 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 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 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 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 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 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 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 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 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 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 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 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 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 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 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 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 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 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 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 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 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 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1 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 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 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 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 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 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 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 《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 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 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 染力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 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 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 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 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 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 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 “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 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 《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 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 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 染力
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 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但由于东晋当 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 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 的机会。 2.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严等 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 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 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 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岁开始入仕,从 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 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 生
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 “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但由于东晋当 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 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 的机会。 2.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严等 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 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 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 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岁开始入仕,从 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 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 生
3.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 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 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 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愿情,寄寓 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 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 作品,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 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说 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他的作品內容真切 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 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有《陶渊明集》。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 兮辞》着称文史
3.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 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 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 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寄寓 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 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 作品,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 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说 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他的作品内容真切, 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 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有《陶渊明集》。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 兮辞》著称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