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下颌骨下缘 D牙槽骨和下颌骨下缘同时放置,以克服下颌骨上缘的牵张力 E下颌骨上任何部位,但应注意避开牙根和下齿槽神经管 85.采用动力加压板法固定下颌骨骨折时,应 A尽量采用口内前庭沟切口,以免术后颌面部遗留瘢痕 B如动力加压板放置位置较高,螺钉固定位置时应注意避开牙根和下齿槽神 经管 C多采用口外切口,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 D如非偏心动力加压板,应采用双动力加压板固定,避免下颌骨上缘的牵张 力 E螺钉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单皮质或双皮质固定 86.根据 Champy理论,下颌骨在功能状态下最强的屈曲力矩在 A下颌切牙区 B下颌尖牙区 C下颌前磨牙区 D下颌磨牙区 E下颌角区 87.根据 Champy理论,下颌骨在功能状态下最弱的屈曲力矩在 A下颌切牙区 B下颌尖牙区 C下颌前磨牙区 D下颌磨牙区 E下颌角区 88.采用小环颌间结扎固定法固定下颌骨骨折时,每位患者应结扎几对小环,应 根据骨折的情况而定,一般每侧至少安置 A1对 B2对 3对 89.髁状突骨折若移位不明显,最常采用 A手法复位后行颌间固定 B在患侧磨牙区垫上2~3m厚的橡皮垫,用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法牵引 下颌骨下降 C不作处理 D软食或半软食3~4周 E尽早行手术切开复位,用小夹板或拉力螺钉技术固定
C 下颌骨下缘 D 牙槽骨和下颌骨下缘同时放置,以克服下颌骨上缘的牵张力 E 下颌骨上任何部位,但应注意避开牙根和下齿槽神经管 85. 采用动力加压板法固定下颌骨骨折时,应 A 尽量采用口内前庭沟切口,以免术后颌面部遗留瘢痕 B 如动力加压板放置位置较高,螺钉固定位置时应注意避开牙根和下齿槽神 经管 C 多采用口外切口,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 D 如非偏心动力加压板,应采用双动力加压板固定,避免下颌骨上缘的牵张 力 E 螺钉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单皮质或双皮质固定 86. 根据 Champy 理论,下颌骨在功能状态下最强的屈曲力矩在 A 下颌切牙区 B 下颌尖牙区 C 下颌前磨牙区 D 下颌磨牙区 E 下颌角区 87. 根据 Champy 理论,下颌骨在功能状态下最弱的屈曲力矩在 A 下颌切牙区 B 下颌尖牙区 C 下颌前磨牙区 D 下颌磨牙区 E 下颌角区 88. 采用小环颌间结扎固定法固定下颌骨骨折时,每位患者应结扎几对小环,应 根据骨折的情况而定,一般每侧至少安置 A 1 对 B 2 对 C 3 对 D 4 对 E 5 对 89. 髁状突骨折若移位不明显,最常采用 A 手法复位后行颌间固定 B 在患侧磨牙区垫上 2~3mm 厚的橡皮垫,用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法牵引 下颌骨下降 C 不作处理 D 软食或半软食 3~4 周 E 尽早行手术切开复位,用小夹板或拉力螺钉技术固定 16
90.儿童髁状突骨折应尽量采用保守治疗,其主要原因是 A儿童对手术必要性不理解,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常不合作 B儿童处于发育期,手术可能破坏髁状突,导致术后患侧下颌支发育障碍或 发育迟缓 C儿童期髁状突的修复改建能力较强,即使移位的髁状突未能复位,在术后 也可通过骨质的吸收和增生,随着功能的需要而自行调整到原来的大致位置 D儿童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手术风险大,麻醉和手术容易发生意外 E儿童骨质柔软,髁状突骨折一般不严重 91.在翼外肌附着处上方发生的髁状突骨折,如无明显移位,通常采用 A颌间牵引固定 B在患侧磨牙区垫上橡皮垫,用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法,使下颌骨下降 C吊颌绷带限制下颌活动,保持正常咬合关系即可 D在耳屏前作切口,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E在下颌角前方的下颌骨下缘处做小切口,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 92.一名青年男性患者,从台阶上摔倒,颏部先着地,检查:颌面部未见创口 左侧颞下颌关节区明显压痛,轻度肿胀;未扪及台阶感;咬合关系未见异常 张口度2指,下颌向右侧运动困难。左侧颞下颌关节区穿刺抽出血液,X线检 查报告高位髁状突骨折,移位不明显。应进行以下何种治疗? A手法复位后行颌间固定 B用空针抽吸岀未凝血液,加压后采用颏顶枕绷带固定,限制张口至肿痛消 失,然后进行张口训练 C在左侧磨牙区垫上橡皮垫,进行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4周 D软食或半软食4周,然后进行张口训练 E在左侧颞下颌关节区进行加压包扎,3~5天后进行张口训练 93.髁状突骨折患者应重视张口训练,其原因是 A防止关节内纤维增生,避免以后发生颞下颌关节强直 B使髁状突保持在功能位,促进髁状突复位 C使髁状突处于功能状态,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D张口时髁状突与下骨折段之间的距离增加,避免下颌支向上方移位,导致 以后颌骨畸形 E张口时髁状突所受应力较小,使骨折免受不良应力干扰 94.髁状突明显移位的髁状突颈部骨折,应 A手法复位后行颌间固定 B在患侧磨牙区垫橡皮垫后,行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 C吊颌绷带 D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E手术摘除髁状突
90. 儿童髁状突骨折应尽量采用保守治疗,其主要原因是 A 儿童对手术必要性不理解,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常不合作 B 儿童处于发育期,手术可能破坏髁状突,导致术后患侧下颌支发育障碍或 发育迟缓 C 儿童期髁状突的修复改建能力较强,即使移位的髁状突未能复位,在术后 也可通过骨质的吸收和增生,随着功能的需要而自行调整到原来的大致位置 D 儿童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手术风险大,麻醉和手术容易发生意外 E 儿童骨质柔软,髁状突骨折一般不严重 91. 在翼外肌附着处上方发生的髁状突骨折,如无明显移位,通常采用 A 颌间牵引固定 B 在患侧磨牙区垫上橡皮垫,用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法,使下颌骨下降 C 吊颌绷带限制下颌活动,保持正常咬合关系即可 D 在耳屏前作切口,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E 在下颌角前方的下颌骨下缘处做小切口,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 92. 一名青年男性患者,从台阶上摔倒,颏部先着地,检查:颌面部未见创口; 左侧颞下颌关节区明显压痛,轻度肿胀;未扪及台阶感;咬合关系未见异常; 张口度 2 指,下颌向右侧运动困难。左侧颞下颌关节区穿刺抽出血液,X 线检 查报告高位髁状突骨折,移位不明显。应进行以下何种治疗? A 手法复位后行颌间固定 B 用空针抽吸出未凝血液,加压后采用颏顶枕绷带固定,限制张口至肿痛消 失,然后进行张口训练 C 在左侧磨牙区垫上橡皮垫,进行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 4 周 D 软食或半软食 4 周,然后进行张口训练 E 在左侧颞下颌关节区进行加压包扎,3~5 天后进行张口训练 93. 髁状突骨折患者应重视张口训练,其原因是 A 防止关节内纤维增生,避免以后发生颞下颌关节强直 B 使髁状突保持在功能位,促进髁状突复位 C 使髁状突处于功能状态,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D 张口时髁状突与下骨折段之间的距离增加,避免下颌支向上方移位,导致 以后颌骨畸形 E 张口时髁状突所受应力较小,使骨折免受不良应力干扰 94. 髁状突明显移位的髁状突颈部骨折,应 A 手法复位后行颌间固定 B 在患侧磨牙区垫橡皮垫后,行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 C 吊颌绷带 D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E 手术摘除髁状突 17
95.无牙颌骨折多见于 A儿童 B青少年 C中年人 D老年人 E颌骨有囊肿等病变者 96.以下诸骨中,骨折发病率最高的是 A额骨 B上颌骨 C颧骨 D蝶骨 E颞骨 97.颧骨与下列何骨不相连接 A上颌骨 B鼻骨 额骨 D蝶骨 E颞骨 98.颧骨与周围各骨的连接中,最常发生骨折的是 A额颧缝 B颧上颌缝 C蝶颧缝 D颧颞缝 E各连接处的骨折发病率相近,差别不大 99.单纯颧骨颧弓骨折不会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颧面部塌陷 B复视 张口受限 D咬合错乱 E神经症状 100.颧弓骨折最重要的临床体征是 A眶周瘀斑 B局部塌陷 C咬合错乱 D张口受限 E局部肿痛 101.颧骨颧弓骨折后骨折块移位方向主要取决于
95. 无牙颌骨折多见于 A 儿童 B 青少年 C 中年人 D 老年人 E 颌骨有囊肿等病变者 96. 以下诸骨中,骨折发病率最高的是 A 额骨 B 上颌骨 C 颧骨 D 蝶骨 E 颞骨 97. 颧骨与下列何骨不相连接 A 上颌骨 B 鼻骨 C 额骨 D 蝶骨 E 颞骨 98. 颧骨与周围各骨的连接中,最常发生骨折的是 A 额颧缝 B 颧上颌缝 C 蝶颧缝 D 颧颞缝 E 各连接处的骨折发病率相近,差别不大 99. 单纯颧骨颧弓骨折不会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 颧面部塌陷 B 复视 C 张口受限 D 咬合错乱 E 神经症状 100. 颧弓骨折最重要的临床体征是 A 眶周瘀斑 B 局部塌陷 C 咬合错乱 D 张口受限 E 局部肿痛 101. 颧骨颧弓骨折后骨折块移位方向主要取决于 18
A骨折块上所附着咀嚼肌的牵引 B致伤外力的方向和大小 C骨折线的方向和倾斜度 D骨折的部位 E重力的影响 102.颧骨颧弓骨折在伤后早期漏诊的最常见原因是 A颧骨颧弓骨折往往不引起功能障碍 B创伤局部肿胀常掩盖颧骨颧弓骨折造成的颧面部塌陷 C颧骨颧弓骨折一般不发生疼痛和麻木 D颧骨颧弓位置在面部不明显 E颧骨颧弓骨折的诊断难度很大 103.颧骨颧弓骨折引起张口受限和张口疼痛的主要原因是 A颧骨颧弓骨折常同时伴有上颌骨骨折 B颧骨颧弓骨折常同时伴有下颌骨骨折 C移位的骨折片压迫颞肌和咬肌,限制喙突的活动 D颧骨颧弓骨折常伴有颞下颌关节的创伤 E颧弓骨折破坏了颞下颌关节窝的结构 104.按 Knight和 North分类法,巾钳牵拉复位法主要适用于下述何种骨折? AⅠ型颧骨颧弓骨折 BⅡ型颧骨颧弓骨折 CⅢ型颧骨颧弓骨折 DⅣ型和Ⅴ型颧骨颧弓骨折 EⅥ型颧骨颧弓骨折 105.颧骨颧弓骨折采用上颌窦填塞法时,碘仿砂条应从何处引出? A口腔前庭 B下鼻道 C中鼻道 D上鼻道 E眶下区皮肤 106.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颧骨颧弓骨折时,切口处应到达哪一层? A头皮下 B头皮浅筋膜下 C帽状筋膜深面 D颅骨骨膜深面 E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07.骨折后骨痂形成时间是 A24~48小时
A 骨折块上所附着咀嚼肌的牵引 B 致伤外力的方向和大小 C 骨折线的方向和倾斜度 D 骨折的部位 E 重力的影响 102. 颧骨颧弓骨折在伤后早期漏诊的最常见原因是 A 颧骨颧弓骨折往往不引起功能障碍 B 创伤局部肿胀常掩盖颧骨颧弓骨折造成的颧面部塌陷 C 颧骨颧弓骨折一般不发生疼痛和麻木 D 颧骨颧弓位置在面部不明显 E 颧骨颧弓骨折的诊断难度很大 103. 颧骨颧弓骨折引起张口受限和张口疼痛的主要原因是 A 颧骨颧弓骨折常同时伴有上颌骨骨折 B 颧骨颧弓骨折常同时伴有下颌骨骨折 C 移位的骨折片压迫颞肌和咬肌,限制喙突的活动 D 颧骨颧弓骨折常伴有颞下颌关节的创伤 E 颧弓骨折破坏了颞下颌关节窝的结构 104. 按 Knight 和 North 分类法,巾钳牵拉复位法主要适用于下述何种骨折? A Ⅰ型颧骨颧弓骨折 B Ⅱ型颧骨颧弓骨折 C Ⅲ型颧骨颧弓骨折 D Ⅳ型和Ⅴ型颧骨颧弓骨折 E Ⅵ型颧骨颧弓骨折 105. 颧骨颧弓骨折采用上颌窦填塞法时,碘仿砂条应从何处引出? A 口腔前庭 B 下鼻道 C 中鼻道 D 上鼻道 E 眶下区皮肤 106. 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颧骨颧弓骨折时,切口处应到达哪一层? A 头皮下 B 头皮浅筋膜下 C 帽状筋膜深面 D 颅骨骨膜深面 E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07. 骨折后骨痂形成时间是 A 24~48 小时 19
B48~72小时 C3~5天 D5~7天 E7~14 108.患者,女性,18岁,因车祸颌面外伤6小时急诊,患者右面部肿胀,压痛, 右眶周瘀血,眶下区皮肤麻木,张口度1指,咬合关系正常,应考虑诊断为 A右侧下颌骨体部骨折 B右侧下颌骨髁状突颈部骨折 C右侧上颌骨骨折 D右侧颧骨颧弓骨折 E右侧上、下颌骨联合骨折 109.一患者从2米高处跌下二天,颏部着地,神志清,无头痛,呕吐史,两侧耳 前区压痛明显肿胀,开口轻度受限,前牙开狯,应考虑诊断为 A眶骨骨折 B颧弓骨折 C双侧下颌骨髁状突部骨折 D下颌体部骨折 E下颌骨颏部骨折 110.颧弓骨折必须复位的指征是 A咀嚼无力 B鼻孔出血 C骨折区疼痛 D张口受限 E病人要求治疗 111.鼻骨最常见的骨折是 A单侧线性骨折 B单侧粉碎性骨折 双侧线性骨折 D双侧粉碎性骨折 E横断骨折 112.鼻骨骨折时骨折块移位的方向取决于 A暴力的性质、大小和方向 B鼻骨骨折块上附着肌肉的牵引作用 C骨折线的方向 D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E患者原有鼻骨的骨质、结构等 113.鼻骨骨折后出现鞍鼻畸形主要见于
B 48~72 小时 C 3~5 天 D 5~7 天 E 7~14 天 108. 患者,女性,18 岁,因车祸颌面外伤 6 小时急诊,患者右面部肿胀,压痛, 右眶周瘀血,眶下区皮肤麻木,张口度 1 指,咬合关系正常,应考虑诊断为 A 右侧下颌骨体部骨折 B 右侧下颌骨髁状突颈部骨折 C 右侧上颌骨骨折 D 右侧颧骨颧弓骨折 E 右侧上、下颌骨联合骨折 109. 一患者从 2 米高处跌下二天,颏部着地,神志清,无头痛,呕吐史,两侧耳 前区压痛明显肿胀,开口轻度受限,前牙开牙合,应考虑诊断为 A 眶骨骨折 B 颧弓骨折 C 双侧下颌骨髁状突部骨折 D 下颌体部骨折 E 下颌骨颏部骨折 110. 颧弓骨折必须复位的指征是 A 咀嚼无力 B 鼻孔出血 C 骨折区疼痛 D 张口受限 E 病人要求治疗 111. 鼻骨最常见的骨折是 A 单侧线性骨折 B 单侧粉碎性骨折 C 双侧线性骨折 D 双侧粉碎性骨折 E 横断骨折 112. 鼻骨骨折时骨折块移位的方向取决于 A 暴力的性质、大小和方向 B 鼻骨骨折块上附着肌肉的牵引作用 C 骨折线的方向 D 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E 患者原有鼻骨的骨质、结构等 113. 鼻骨骨折后出现鞍鼻畸形主要见于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