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离开鲁国 ·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 桓”手中(即鲁桓公的后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 氏),后来鲁昭公失败后,孔子对季孙氏的越礼行为 很不满,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他看 到鲁国如此混乱,根本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所以, 就在公元前517年(34岁)离开鲁国,到弄国去了。 ·到了齐国,他做了高子的家臣,想要借此与齐景公通 上关系。在齐国他向齐景公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齐国,他与齐国太 师谈论音乐,听到《韶乐》,并且深入学习,竟然入 迷到“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景公想给孔子封地, 但是遭到晏婴的反对,而且把孔子当成了季氏的间谍, 甚至齐国大夫想要加害于他,孔子未能成功,只好离 开齐国,回到了鲁国
五、离开鲁国 • 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 桓”手中(即鲁桓公的后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 氏),后来鲁昭公失败后,孔子对季孙氏的越礼行为 很不满,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他看 到鲁国如此混乱,根本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所以, 就在公元前517年(34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了。 • 到了齐国,他做了高子的家臣,想要借此与齐景公通 上关系。在齐国他向齐景公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齐国,他与齐国太 师谈论音乐,听到《韶乐》,并且深入学习,竟然入 迷到“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景公想给孔子封地, 但是遭到晏婴的反对,而且把孔子当成了季氏的间谍, 甚至齐国大夫想要加害于他,孔子未能成功,只好离 开齐国,回到了鲁国
六、回鲁授徒 从齐国回到鲁国之后,孔子便专门从事教育事业。此 时,他的知识已相当渊博,修诗、书、礼、乐,弟子 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的学说更加成熟完善。在他 47岁时,阳虎曾多次请他出来做官,但他都没有答应。 此时,“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招孔子。孔子循 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想要前往,欲仿 效周文王和周武王之作为。子路很不高兴,阻止孔子, 不知什么原因,孔子终究未前往
六、回鲁授徒 • 从齐国回到鲁国之后,孔子便专门从事教育事业。此 时,他的知识已相当渊博, 修诗、书、礼、乐,弟子 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的学说更加成熟完善。在他 47岁时,阳虎曾多次请他出来做官,但他都没有答应。 此时,“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招孔子。孔子循 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想要前往,欲仿 效周文王和周武王之作为。子路很不高兴,阻止孔子, 不知什么原因,孔子终究未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