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A》教学大纲 出片卫生学 学时:96(54+42 卫生统计学是面向统计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讲授医学科研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 科学思维与推断能力,使其掌挥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较高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为阅读专业 在学习本课程后,要来学生能达到以下状态 (一)知识目标 熟悉医学科研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具备较高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 (三)素质(德育)目标 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思维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素质。 四、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备注 章节序号 知识单元名称 (自学) 讲课 实线 绪论 2 0 2 数据分布描述 数据关联 4 数据产生 基本概率论 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统计推断 基本情形的参数推断 方差分析 卡方检验
《卫生统计学A》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中/英文):卫生统计学/Health Statistics A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分:4.5 学 时:96(54+42)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高等代数、医学概论 适用专业:统计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卫生统计学是面向统计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讲授医学科研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 科学思维与推断能力,使其掌握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较高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为阅读专业 文献、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统计学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在学习本课程后, 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状态: (一)知识目标 熟悉医学科研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具备较高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 (三)素质(德育)目标 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思维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素质。 四、学时分配表 章节序号 知识单元名称 学时分配 备注 (自学) 讲课 实践 1 绪论 2 0 2 数据分布描述 2 2 3 数据关联 2 1 4 数据产生 2 1 5 基本概率论 3 3 6 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3 3 7 统计推断 4 2 8 基本情形的参数推断 4 2 9 方差分析 4 2 10 卡方检验 4 2
非参数秩和检验 12 吉线相关与回旧 13 生存分析 多重回归分析 调查研究设计 实验研究设计 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18 寿命表 合计 五、课程章节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第一章绪论 【总学时】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统计学的发展篇更: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2.粘悉卫生统计学学习的目标与方法。 3.掌常用的统计学本概念:总体与件本,同质与变异,变登的类型。参数与统计量。误差慨率。 【教学纳容】 卫生统计学的概念、义、发展筒史:卫生统计资料的来源与分类:变量和机变量总体、个体与样本,统计量和参数,说差、统 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 卫生统计资料的未与分类:支量和随机支量总体、个体与样本,统计量和参数,误,统计工作的本步聚。 【教学谁点】 总体,统计登和参,误差、统计工作的盖本步聚 【酸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素例讨论。 【课后学习】 1.作业 ()结合实例说明客观规律 (2)结合实例说明变量的类型; 2思考题:通过查资料说明医学统计学的作用。 第二章数据分布描达 【总学时】4学时
11 非参数秩和检验 3 3 12 直线相关与回归 3 3 13 生存分析 3 3 14 多重回归分析 3 3 15 调查研究设计 3 3 16 实验研究设计 3 3 17 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3 3 18 寿命表 3 3 合 计 54 42 五、课程章节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第一章 绪论 【总学时】 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统计学的发展简史;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2.熟悉卫生统计学学习的目标与方法。 3.掌握常用的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变量的类型,参数与统计量,误差,概率。 【教学内容】 卫生统计学的概念、意义、发展简史;卫生统计资料的来源与分类;变量和随机变量总体、个体与样本,统计量和参数,误差、统 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 卫生统计资料的来源与分类;变量和随机变量总体、个体与样本,统计量和参数,误差、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 总体,统计量和参数,误差、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课后学习】 1.作业 (1)结合实例说明客观规律; (2)结合实例说明变量的类型; 2.思考题:通过查资料说明医学统计学的作用。 第二章 数据分布描述 【总学时】 4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实践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定量咨料的领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分布规律】 2熟悉利用统计图表描述定量资料的基本方法: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要求和规则: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 3摆描迷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离散趋势的板差、四分位数问距、方、标准 兰和变异票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4.熟悉箱式困,数据被查与离醉值。 【敦学内容】 频数分有表与直方图。集中趋势,变异程度,箱式图,数据核查与离群做、分类变量的常用统计图。 【敏学重点】 集中趋势,变异程度,箱式围,数招核查与离群值、分类变量的常用统计图。 【做学难点】 总体,统计量和参数,误差、坑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方案设计】 误堂讲授、案例讨论。 【课后学习】 1.作业 (1)结合实例洗明均数、中位数: (2)结合实倒说明标准差、变异系数。 2思考丽:常用三种平均数的区别。 第三查数据关联 【总学时】3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实践1学时 【目的要求灯 1.了解数据关联的合义和主要形式。 2熟悉微点田的制作、掌握共解释和应用。 3.掌相关数的计算与解释,如何刻画不同类型数揭的相关关采。 4。草舞回归方程的解释,理解最小二乘法思想,理解回归中的2含义及残差图译份回归直线拟合效果。 5.了解相关与回归的陷所。 6掌握条件分布槛述两分类变量的关系及短关系数的计算」 7.区别关联与因果,理解因果关联的复杂性。 【敦学内容】 数指的关联,敏点图,相关,回归现象,相关与国归的陷所。分类支量的相关,关联与因果, 【敏学重点】 集中趋势,变异程度,袖式图,数据核查与离群值、分类变量的常用统计图。 【学难点】 数搭的关联,点图。相关,回归现象,分类麦量的相关,关联与因果 【敦学方案设计】 误堂讲设。案例讨论。 第四章数产生 【总学时】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2学时/实践 2 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分布规律。 2.熟悉利用统计图表描述定量资料的基本方法;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要求和规则;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 3.掌握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 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 4.熟悉箱式图,数据核查与离群值。 【教学内容】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集中趋势,变异程度,箱式图,数据核查与离群值、分类变量的常用统计图。 【教学重点】 集中趋势,变异程度,箱式图,数据核查与离群值、分类变量的常用统计图。 【教学难点】 总体,统计量和参数,误差、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课后学习】 1.作业 (1)结合实例说明均数、中位数; (2)结合实例说明标准差、变异系数。 2.思考题:常用三种平均数的区别。 第三章 数据关联 【总学时】 3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2学时/实践 1 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数据关联的含义和主要形式。 2.熟悉散点图的制作、掌握其解释和应用。 3.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与解释,如何刻画不同类型数据的相关关系。 4.掌握回归方程的解释,理解最小二乘法思想,理解回归中的r2含义及残差图评价回归直线拟合效果。 5.了解相关与回归的陷阱。 6.掌握条件分布描述两分类变量的关系及相关系数的计算。 7.区别关联与因果,理解因果关联的复杂性。 【教学内容】 数据的关联,散点图,相关,回归现象,相关与回归的陷阱,分类变量的相关,关联与因果。 【教学重点】 集中趋势,变异程度,箱式图,数据核查与离群值、分类变量的常用统计图。 【教学难点】 数据的关联,散点图,相关,回归现象,分类变量的相关,关联与因果。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四章 数据产生 【总学时】 3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实践1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轶闻数据与可得数据及共局限性,理解轴样调查与实研究数据的重要性。 2字墨随机对照试验的荟本原则,理解试验安慰剂效应及其偏侍。 3理解简竿随机抽样及共常兄问题 4.理解抽样分布及统计推断。 【教学纳容】 数的关联,散点图,相关,回归现象,相关与国归的陷所,分类支量的相关,关联与因果 【教学重点】 戴的未源,随机对照试验,筒单随机袖样,样本的可靠性与代表性,伦理同题 【敦学难点】 随机对照识碧,筒单随机抽样,样本的可家性与代表性。 【教学方室设计】 误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五章基本博率论 【总学时】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3学时实践3学时 【目的要求】 1.理解概率的性质及其基本运算法则:掌握条件概率及其树状图表示方法,学会运用条件概率确定两个事件是否独立。 2.理解离款型和连续型随机支量的概率分布:家三个常用概率分布的概念,二项分布及P00分布的概率函数与计概率、正态分 布的分布函数的计算方法、医学参考值的计算, 3.了解蒙特卡罗模拟的基本思想与主要过程 【敦学内容】 概率的性质及其益本还算法则:条件概率及共树状图表示方法,条件概率,二项分布及P0s分布的概率函数与累计概率,正态分布的 分布面数的计算方法,医学参考值蒙特卡罗模拟。 【教学重点】 概率的性质及共基本运算法则:二项分布及P0150分布的概率数与累计概率,正态分有的分布函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谁点】 条件概率及其树状图表示方法,医学参考值蒙特卡罗桢拟 【教学方率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六章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总学时】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3学时实践3学时 【目的要求】 1.学会应用二项分布概率公式、运用统计表计算样本率的概率分布,理解应用正态近似的条件。 2.熟悉如何应用概率理论计算样本均数的概率分布,理解应用正态分布近似的应用条件。 【敦学内容】 岩的关联,散点图。相关,回归现象,相关与国归的陷所。分类支量的相关,关联与因果 【敦学重点】 样本率的袖林分布,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2学时/实践 1 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轶闻数据与可得数据及其局限性,理解抽样调查与实验研究数据的重要性。 2.掌握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则,理解试验安慰剂效应及其偏倚。 3.理解简单随机抽样及其常见问题。 4.理解抽样分布及统计推断。 【教学内容】 数据的关联,散点图,相关,回归现象,相关与回归的陷阱,分类变量的相关,关联与因果。 【教学重点】 数据的来源,随机对照试验,简单随机抽样,样本的可靠性与代表性,伦理问题。 【教学难点】 随机对照试验,简单随机抽样,样本的可靠性与代表性。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五章 基本概率论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3学时/实践 3学时 【目的要求】 1.理解概率的性质及其基本运算法则;掌握条件概率及其树状图表示方法,学会运用条件概率确定两个事件是否独立。 2.理解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掌握三个常用概率分布的概念、二项分布及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与累计概率、正态分 布的分布函数的计算方法、医学参考值的计算。 3.了解蒙特卡罗模拟的基本思想与主要过程。 【教学内容】 概率的性质及其基本运算法则;条件概率及其树状图表示方法,条件概率,二项分布及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与累计概率,正态分布的 分布函数的计算方法,医学参考值蒙特卡罗模拟。 【教学重点】 概率的性质及其基本运算法则;二项分布及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与累计概率,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条件概率及其树状图表示方法,医学参考值蒙特卡罗模拟。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六章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3学时/实践 3 学时 【目的要求】 1.学会应用二项分布概率公式、运用统计表计算样本率的概率分布,理解应用正态近似的条件。 2.熟悉如何应用概率理论计算样本均数的概率分布,理解应用正态分布近似的应用条件。 【教学内容】 数据的关联,散点图,相关,回归现象,相关与回归的陷阱,分类变量的相关,关联与因果。 【教学重点】 样本率的抽样分布,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
【敦学难点】 样本事的抽样分布】 【教学方案设计】 误堂讲授、案例讨论、演示。 第七章统计推断 【总学时】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对)学时实践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置仿区间的含义与计算原理,理解置信废如何影喇误差范围、样本量与置信区问的关系。 2,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家指假设检验的盖本步骤。理解假设检验的结果解释。 3理解检珍效能的合义,掌握共计算方法,理解两类继误,理解两类悟误、检验水准及检险效能之问的关系。 【敏学内容】 置信区问的会义与计算原理。置估度如何影响误差范国,样太量与置信区问的关系,假设检验的基本思烟,假设检险的基本步霞,假设 检验的结采解释,检验效能的含义及其计辩方法,两兵错误,检验水准, 【学重点】 置信区阅的舍义与计算原理,假设楂验的基本思想,假设检验的结果解释,整验救能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两类铅误,检验水准。 【酸学难点】 置信区间的含义与计算原理,检验效能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两类错误 【敏学方案设计】 误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八章基本情形的专数推断 【总学时】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4学时实践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分布符征及其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2,掌握估计总体均数置信区问及检验0是否成立的方法 3.掌握倍计配对设计两总体均数差值置信区间是否为0的检登方法, 4.两个总体均数:理解两独立样本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及共与t分布的关系;掌提倍计两总体均数之差置倍区问及径验0是否成立的方 法。 5,理解两样本方差之比的拍样分布原理及共F分有 6.理解样本率的抽样分布及其正态近似条件:掌握估计总体率置信区间和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 7,理解两总体率差值的抽样分布及共正态近似原理:掌摆估计两总体率差值置信区间及检险0是否成立的方法 【教学内容】 t分布,估计配对设计两总体均数老值置信区问是否为0的检验方法:两独立样本均数之差的抽样分有及共与t分布的关系:估计两总体均 数之美置信区间及检验0是否成文的方法:两样本方差之比的抽样分有原理及其F分布:样本率的油样分布及其正态近似条件:估计总体率置 信区问和检验0是否成立的方法:两总体率差值的抽样分布及其正态近似原理:估计两总体率差值置信区问及检验0是否成立的方法。 【教学重点】 t分布特征,估计配对设计两总体均数差值置信区问是否为0的检验方法:两独立样本均数之差的袖样分布及其与t分布的关票:估计两总 体均数之差置信区间验0是否成立的方法:两样本方差之比的袖样分布原理及其F分布:样本率的指样分布及共正态近似条件。 【教学难点】 t分有特征,两样本方差之比的轴样分布原理及共F分布
【教学难点】 样本率的抽样分布。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演示。 第七章 统计推断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4学时/实践 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置信区间的含义与计算原理,理解置信度如何影响误差范围、样本量与置信区间的关系。 2.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理解假设检验的结果解释。 3.理解检验效能的含义,掌握其计算方法,理解两类错误,理解两类错误、检验水准及检验效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置信区间的含义与计算原理,置信度如何影响误差范围,样本量与置信区间的关系,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假设 检验的结果解释,检验效能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两类错误,检验水准。 【教学重点】 置信区间的含义与计算原理,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假设检验的结果解释,检验效能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两类错误,检验水准。 【教学难点】 置信区间的含义与计算原理,检验效能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两类错误。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八章 基本情形的参数推断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4学时/实践 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t分布特征及其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2.掌握估计总体均数置信区间及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 3.掌握估计配对设计两总体均数差值置信区间是否为0的检验方法。 4.两个总体均数:理解两独立样本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及其与t分布的关系;掌握估计两总体均数之差置信区间及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 法。 5.理解两样本方差之比的抽样分布原理及其F分布。 6.理解样本率的抽样分布及其正态近似条件;掌握估计总体率置信区间和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 7.理解两总体率差值的抽样分布及其正态近似原理;掌握估计两总体率差值置信区间及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 【教学内容】 t分布,估计配对设计两总体均数差值置信区间是否为0的检验方法;两独立样本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及其与t分布的关系;估计两总体均 数之差置信区间及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两样本方差之比的抽样分布原理及其F分布;样本率的抽样分布及其正态近似条件;估计总体率置 信区间和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两总体率差值的抽样分布及其正态近似原理;估计两总体率差值置信区间及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 【教学重点】 t分布特征,估计配对设计两总体均数差值置信区间是否为0的检验方法;两独立样本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及其与t分布的关系;估计两总 体均数之差置信区间及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两样本方差之比的抽样分布原理及其F分布;样本率的抽样分布及其正态近似条件。 【教学难点】 t分布特征,两样本方差之比的抽样分布原理及其F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