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倾城之恋(节选)/张爱玲… 202 神女峰/舒 婷……… 220 论爱情/培根 225 第六单元感悟自然 登楼赋/王粲…………… 230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35 望海潮/柳永………………… 238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243 乡土本色/费孝通…………………… 253 西湖漫笔/宗璞…… 260 阳关雪/余秋雨……………………………… 265 瓦尔登湖(节选)梭罗……… 271 附 录 287 后 记 308 ·3·
! " !! !#! RHí !%&"#jkl ØØØØØØØØØØ !"! :ST(m n 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 !!" 7×Ú(o p 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 !!% !<#$ =>?@ ÜÝU(9 q 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 !&" #G$üL(jrs 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 !&% Ð"¥(t u 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 !&) VWãXY+Z[\(vwe ØØØØØØØØØ !(& öëF(xyz 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 !%& ]^åæ({ | 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 !'" _¾`(6[} 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 !'% abÜ^ !%&"(~ ØØØØØØØØØØ !$# A B 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 !)$ C D 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 &")
第一单元 国运民生 关注“国运民生”、表现“国运民生”是中国文学的优 良传统,这也是作家作为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这 一传统对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的塑造,起到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礼记》是中国人“礼”的经典,关乎“国运”与 “民生”,直接指导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与日常起居。李斯《谏 逐客书》改变了秦国“逐客”政策,使秦国国运昌盛,最后 实现统一。《登楼》是杜甫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一首七 律,袒露了其在国难当头之际想报效祖国的心迹。《隋宫》 是李商隐讽喻朝政的一首绝句,对“民不堪命”的社会现实 表达了自己的关切。李煜的《浪淘沙》是作者降宋被囚时所 作,亡国的沉痛自是无法抹去的心结,同时这首词中也流露 出深深的无助与哀伤之感。《灯下漫笔》是鲁迅文化批判的 名篇,对于国民性中的不良成分,对于专制主义的残暴给予 了深刻的揭露。龙应合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反 思了中国人传统性格中“忍让“的危害性,对于现代的中国 人精神重铸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1…
!" !#$%&"# '( !#$%&" )*+,-./ 012$ 34)565789:;<=>.?@ABC% 3 DE2<*F%G !HIJKL" .MN$ OPQRSTU .5V% &WX' )*+Y !W" .Z[$ !\ !+$" ] !%&"$ ^_`a*+Y.=>&b]cSOd% ef &g hij' klQm+ !hi" no$ pm++$qr$ st u(2D% &vw' )xyz{|}# ~+~%.D $ Q +C+.% &' )en.D$ < !%" .=>(u 'Q.!% e . &¡¢£' )5¤¥¦§¨{© 5$ ª#.«¬)®¯°.±$ K{3²*4³ ´µµ.¶]·|z% &¸¹º»' )¼½,¾¿À. ÁÂ$ <Ã+%Ä*.Å0Æ:$ <ÃÇÈÉÊ.ËÌÍÎ QµÏ.Ð% ÑÒÓ &*#YÔ7ÕÖÅ&×' *$ Ø ÙQ*#YE2ÄÚ* !ÛÜ" .ÝÞÄ$ <Ã(ß.*# YHITàá´Q.Ùâ% !"#$ !"#$ !!!
>大学语文 《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 把其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是孔子弟子及其 后学对《礼经》(即《仪礼》)的阐释或补充,故此得名。它最初由西汉 礼学家戴德据前人所撰有关礼仪的论著和典籍所编,凡85篇,称《大戴 记》。该本后遗失不全。今天我们所看到和使用的《礼记》是其侄子戴圣 所编,凡49篇,称《小戴记》。它于东汉末年由郑玄做注后而流传开来, 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渐成经典,至宋明时入列“十三经”,成为后世士人 的必读之书。 《礼记》的内容广博,涉及道德、政治、历史、文艺和风俗礼仪等诸多 方面,是研究先秦社会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它所阐述的政治思想、行 为准则、伦理道德、治学方法和艺术修养原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文化 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节选自《礼记》第九篇《礼运》,题目为另加。 大同 《礼记》 昔仲尼与于蜡宾四,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四,喟然而叹。仲尼之 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日幻:“君子何叹?”孔子日:“大道之行 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 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户外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译注》(上),杨天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注释】 [1]蜡(zhà):祭名,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是合聚万物之神而祭之。行蜡祭还当 聚民于学校以行饮酒礼,行饮酒礼当设宾主,而孔子“与于蜡宾”。 [2]观:于门两旁建高台,台上建可观望之楼,即所谓观,又名门阙。 ·2…
!! !"#$ !"! !!"" #$%&'()*+,# -'./01*+,23 $4%& .5607 $4% *8923 $:% ; $"%# !!"" #/060<5 =>7 !!4" # !!"$*?@;AB& CDEF# GHIJK- !>LMNOPQRSTU!V*WXY+,RZ& [)%\& 2 !]M ""# ^_=`abc# defgRhiYjk* !!"" #5l0Mm RZ& [(*\& 2 !nM""# Gop-qrJstuv=wx:yz& {J894|*X}~4+& $4%& 3=Q *# !!"" *& <N' ' ' |Y!V & # ¡¢£¤¥Y¦L§¨*()©ª# GR?«*§¨' ¬ 3®' ¯°N' >±Y²³´µ°7$%:¶¤¥*§¨|· ¸¹º()»¼# _|½¾¿ !!"" ÀÁ\ !!Â"& ÃÄ3ÅÆ# ' ( $+,% cdeç¯fg-#."Th"¢i¯òt-!."jm[k$de k"lkmÇ$no0pq-&.% &*Érk/'sÉq% &!tS Ç-(."ç*u-%."vwxÇ"[±yz$!tSÇ";ä& ="{ç4"|}O~$ê8èú3"èúÉ3É"µ± R"±f"±µ" ú"h±70±X"S ±03¯£Ç"è¯053袯]Ç"è& $%ê[è"[èO"ê[è"%!Ò$' &&- $+,./%!0"'1234'056789:'!""(#( !EF" -#.f +'(),%"¯08ÜüS"%£d4:[$SfyÏ ½¯" vS>0¡"S>0¡Ï.g´"[sÉ &ç¯fg'$ -!.ò%¯<¢£C2¤"¤tCHòÐÝ"¥ò"©<¦$
第一单元国运民生<< [3]言偃:即孔子的学生子游。 [4]大道:此谓五帝时期治理天下之道,实际是儒家学者所期冀的社会制度,即“大 同”社会。 [5]三代之英:三代,即夏、商、周。英,指下文所提到的禹、汤、文、武、成王、 周公一流的人物。 【阅读提示】 《礼运》是《礼记》中的著名篇章。本文所节选的段落托孔子之口细 致描绘了“大道”治下的“大同”社会的图景,表现了儒家学派关于理 想社会的想象。它所描绘的鸟托邦蓝图传达出人们对美好、和谐生活的 永恒向往,成为后世一种历久不灭的文化情结,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们为之而奋斗不息。如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等人 就是深受其影响而致力于社会变革的杰出代表。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昔仲尼与于蜡宾…而有志焉”) 为引子,通过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引出对“大道之行”时代的描绘,同 时也通过孔子的一行一言,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感时忧世、具有强烈社会 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形象。第二部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 同”)为正文,通过孔子的抚今追昔,描写了“大同”社会的基本宗旨和 具体特征。它又可以分为三节。第一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宗旨或纲领,即“大道”的三层具体内涵。 “天下为公”是指国家的权力和财富等一切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拥有。这 是“大道”最为核心的准则。“选贤与能”是指国家的管理者来自社会成 员中的德才兼备者。“讲信修睦”是指社会成员之间要维护良好的人际关 系。“大道”是儒家学派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和 社会理想。第二节(“故人不独亲其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详细描绘了“大同”社会的具体特征,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故 人不独亲其亲…女有归”)写人人皆能各得其所、安居乐业,享受到社 会的关爱。第二层(“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写物尽其用、人 尽其力。本节于一始一终流露出对“私己”行为的否定,传达着儒家思 想对“大公”精神的崇尚。第三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以安定和谐的社会效果总括“大同”社会的美妙景象。它所描绘的“夜 ·3·
!"#$ !"#$ !! !#! -&.no%¥sÉ+",Éi$ -(.!t%Ö.§V¨©U;ät"cd%ªÈ"¨«+Êˬ¨"¥ &! Ò'ÊË$ -%.*u%*"¥D##®$u"¯ä$1Õ+°#±#$#²#³# ®=;¦+84$ !GHIJ" $+;%< $+,%=>?@AB)CDE%&>FGHIJKLM NOPQ *RS+TU> *RV+:W>XY'Z[Q\]^_`ab c:W>cd)eEOP>fHghXij8klmno,pqrs> tuvw'xyz{|}~>D' ||>k lyK)y,V,,=,Rk <'N a:W¡¢>£8Z) CD¤¥y¦§¥)¨|§¥ #% &&h'$ y©J'ª«IJ¬r)k>m©8m *RSK®+¯>OP'V ¯°ª«IJ>|®|±'r²³´µ8|¶ ¯·{,¸¹º:W »¼ >½¾¥J¿d)¨)§¥ #%(&& '$yÀD'ª«IJ>ÁÂÃÄ'OÅQ *RV+:W>ÆCÇÈp ¸ÉÊË)e¤Ì¥yÍ%)¨|% #%&&'$ ÎÏQ *RV+:W>ÆCÇÈÐÑÒ'Ó *RS+>ÍÔ¸ÉÕÖ) *2Uy×+<ØÙ]>Ú pÛÜ|ÝÞyßÉ:WxàEá)â < *RS+ãyäå>æç)*&èéê+<ØÙ]>ëb"ì-:Wx à=>íîïð")*ñòóô+<Ø:WxàKõö÷øùo>kú` û)*RS+<\]^_Tb:W>ãüæç'É[Q\]^_>ýTp :Wbc)¨)% #% ¡ &&¢£¡¤¥(¦ §'$þMOPQ *RV+:W>¸ÉÊË'¤¥y¦Ô)¨|Ô #% ¡ &&¨©'$Åkkÿê!"'E,#$%&''(: W>`))¨)Ô #%ª£¡«¬&&¦§'$Å*+',,k +' )C%a|-|./08m *12+®y>34'ij\]5 cm *R×+67>89)¨Í% #%®¯&&'$ Ì#4pq>:W:;<Ï *RV+:W>n=Yd)eE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