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A)I 课程编码 F12066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授课层次 本科 计划 本学期 其 理论讲授 48 周学时 4 总学时 48 计划学时 48 考试 是 实验、上机 周数 13 任课教师 孙秀玉 薛莉 王海宁 牟景林 授课 合堂课 斑级编码 化工1701,1702,1703 化工 应化1701,1702 应化 1704.1705.1706 1703.1704 重复课次数 使用教材 教材: 《物理化学》第五版 傅献彩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参考书: 《物理化学》 第五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部意见 院(系)审批意见 督整 教学部主任: 院长(系主任): 年月日 年 月 日 备注
1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A)I 课程编码 F12066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授课层次 本科 计 划 总学时 48 本 学 期 计划学时 48 其 中 理论讲授 48 考 试 是 周学时 4 实验、上机 周数 13 任课教师 孙秀玉 薛莉 王海宁 牟景林 授 课 合堂课 班级编码 化工 1701,1702, 1703 化工 1704,1705,1706 应化 1701,1702 应化 1703,1704 重复课次数 使用教材 (参考书) 教 材:《物理化学》 第五版 傅献彩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物理化学》 第五版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授课计划编 写人签字: 教 学 部 意 见 院(系) 审 批 意 见 教学部主任: 年 月 日 院长(系主任): 年 月 日 备 注
本授课计划,依据化工类《物理化学》的教学大纲,结合教学任务、计划学时而编写的授课计划。 该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物理化学就是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从而找出 化学运动中最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化工及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学好该课程必将为后 续课程和进一步掌握相关技术打下良好和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逐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教书育人,培养综合 素质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化工专业人才。 该课程主要研究和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 3、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 总之,通过学习物理化学课程,培养一种理论思维的能力,或者说是用物理化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化学中一切问题 的能力:亦就是说要用热力学观点分析其有无可能,用动力学观点分析其能否实现,用分子和原子内部结构的观点分析 其内在原因:这种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才能培养,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 注:采用多媒体讲解抽象理论;作业的讲评放在课前十分钟左右:答疑重要利用课前课后及办公室中集中答疑。 2
2 本授课计划,依据化工类《物理化学》的教学大纲,结合教学任务、计划学时而编写的授课计划。 该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物理化学就是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从而找出 化学运动中最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化工及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学好该课程必将为后 续课程和进一步掌握相关技术打下良好和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逐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教书育人,培养综合 素质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化工专业人才。 该课程主要研究和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 3、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 总之,通过学习物理化学课程,培养一种理论思维的能力,或者说是用物理化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化学中一切问题 的能力;亦就是说要用热力学观点分析其有无可能,用动力学观点分析其能否实现,用分子和原子内部结构的观点分析 其内在原因;这种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才能培养,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 注:采用多媒体讲解抽象理论;作业的讲评放在课前十分钟左右;答疑重要利用课前课后及办公室中集中答疑
授课进度 周次 课 次 时 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作业 备 注 绪论 §0.1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多媒体授课 §0.2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0.3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0.4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状态函数的特征及数学表 §2.1热力学概论 达 1 2 多媒体授课 习题:1 §2.2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 2.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及 复习题5 §2.3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数学表达式 §2.4热力学第一定律 1.不同过程体积功的计算 §2.5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2 3 2.可逆过程 2 多媒体授课 §2.6焓 习题:5,9, 3.Q=AU,Q。=△H的使用条件 10,16 §2.7热容 4.Cp,Cv的定义
3 授 课 进 度 周次 课 次 学 时 教学形式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重 点 作 业 备 注 1 1 2 多媒体授课 绪论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0.2 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0.3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0.4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1 2 2 多媒体授课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 热力学概论 §2.2 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 §2.3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4 热力学第一定律 1.状态函数的特征及数学表 达 2.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及 数学表达式 习题:1 复习题 5 2 3 2 多媒体授课 §2.5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2.6 焓 §2.7 热容 1.不同过程体积功的计算 2.可逆过程 3.QV=∆U,Qp=∆H 的使用条件 4.Cp,Cv 的定义 习题:5,9, 10,16
1.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特征 §2.8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2.Cp-Cv的热力学推导 多媒体授课 习题:19, §2.9 Carnot循环 3.绝热过程 20,24 4.热机效率 1.焦汤系数的定义及应用意 §2.10 Joule-Thomson效应 3 5 多媒体授课 §2.11热化学 2.定容反应热与定压反应热 习题:27 §2.12Hess定律 3.反应进度:定义及引出的 意义 §2.13几种热效应 2 多媒体授课 1.反应焓变的计算方法 §2.14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 习题:30,35 2.Kirchhoff定律及应用 §2.15绝热反应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3.1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1.热力学第二定律 1 多媒体授课 §3.2热力学第二定律 2.Carnot定理 §3.3 Carnot定理 3.熵函数导出的过程和思路 §3.4熵的概念 4
4 2 4 2 多媒体授课 §2.8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2.9 Carnot 循环 1.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特征 2.Cp-Cv 的热力学推导 3.绝热过程 4.热机效率 习题: 19 , 20,24 3 5 2 多媒体授课 §2.10 Joule-Thomson 效应 §2.11 热化学 §2.12 Hess 定律 1.焦汤系数的定义及应用意 义 2.定容反应热与定压反应热 3.反应进度:定义及引出的 意义 习题:27 3 6 2 多媒体授课 §2.13 几种热效应 §2.14 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 §2.15 绝热反应 1.反应焓变的计算方法 2.Kirchhoff 定律及应用 习题:30,35 4 7 2 多媒体授课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3.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 §3.3 Carnot 定理 §3.4 熵的概念 1. 热力学第二定律 2.Carnot 定理 3.熵函数导出的过程和思路
1.克劳修斯不等式 §3.5 Clausius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8 习题:1,6, 多媒体授课 2.热力学基本方程 §3.6热力学基本方程与T-S图 3.各种过程熵变的计算方法 9,10 §3.7熵变的计算 可逆过程的设计 5 国庆节 §3.8熵和能量退降 1.熵的物理意义 6 9 §3.9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 多媒体授课 2.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 意义 自由能 §3.10 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 习题 6 10 3 多媒体授课 §3.11变化的方向与平衡条件 1.各种过程△G的计算 7,12,14, §3.12△G的计算示例 1.基本公式 课本171页公 么 多媒体授课 §3.13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2.麦克斯韦关系式及应用 式3.68和 §3.14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 3.热力学第三定律 3.69的证明习 4.规定熵 题:27
5 8 2 多媒体授课 §3.5 Clausius 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3.6 热力学基本方程与 T-S 图 §3.7 熵变的计算 1.克劳修斯不等式 2.热力学基本方程 3.各种过程熵变的计算方法 ——可逆过程的设计 习题:1,6, 9,10 5 国庆节 6 9 2 多媒体授课 §3.8 熵和能量退降 §3.9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 意义 §3.10 Helmholtz 自由能和 Gibbs 自由能 1.熵的物理意义 2.Helmholtz 自由能和 Gibbs 自由能 6 10 2 多媒体授课 §3.11 变化的方向与平衡条件 §3.12 ΔG 的计算示例 1.各种过程ΔG 的计算 习题: 7,12,14, , 19 7 11 2 多媒体授课 §3.13 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3.14 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 1.基本公式 2.麦克斯韦关系式及应用 3.热力学第三定律 4.规定熵 课本 171 页公 式 3.68 和 3.69的证明习 题: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