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教学反思 习作:写作品梗概 教案目标 能力训练目标 1、选择一个熟悉的场景写下来,反映出这个场景的特点,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留心周围 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观察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写下见闻、感受,或者 选择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3、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按一定顺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对生活的热爱,表达真情实感;激活思维,动脑筋思考 课前准备 教案重点 1、指导写场景作文,注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2、指导写故事梗概,注意主要内容突出,语言简练。 课前准备1、电影挂图。2、录像短片。3、小人书。4收集观看革命影视作品。 教案过程 (一)回忆单元课文内容,选择习作工程 1、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1、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1)师生共同回忆记忆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 (2)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2、可以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 (1)说说你要写谁的什么性格。他有哪些最能表现他性格的事例。 (2)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将人物的性格写生动。 3、把你你看到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用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 家 (二)写场景习作指导 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1、开启学生记忆之门,引发学生思维。 2、交流评议,整理思路师:运动声上的龙腾虎跃,夜晚街头的霓虹闪烁,游乐场里的欢声 笑语,以及集市里的讨价还价,这些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场景。还有哪些场景呢? 奇石园游览的场面课外活动的场面艺术节歌唱会 阳光长跑劳动实践串珠制作 2、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把学生带入场景的氛围中。 活动过程:学生回忆记忆中曾吸引过自己的场面,然后把它介绍给大家,力求让别的同学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教学反思 习作:写作品梗概 教案目标 能力训练目标: 1、选择一个熟悉的场景写下来,反映出这个场景的特点,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留心周围 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观察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写下见闻、感受,或者 选择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3、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按一定顺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对生活的热爱,表达真情实感;激活思维,动脑筋思考。 课前准备 教案重点 1、指导写场景作文,注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2、指导写故事梗概,注意主要内容突出,语言简练。 课前准备1、电影挂图。2、录像短片。3、小人书。4 收集观看革命影视作品。 教案过程 (一)回忆单元课文内容,选择习作工程 1、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1、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⑴师生共同回忆记忆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 ⑵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2、可以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 ⑴说说你要写谁的什么性格。他有哪些最能表现他性格的事例。 ⑵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将人物的性格写生动。 3、把你你看到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用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 家: (二)写场景习作指导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1、开启学生记忆之门,引发学生思维。 2、交流评议,整理思路师:运动声上的龙腾虎跃,夜晚街头的霓虹闪烁,游乐场里的欢声 笑语,以及集市里的讨价还价,这些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场景。还有哪些场景呢? 奇石园游览的场面课外活动的场面艺术节歌唱会 阳光长跑劳动实践串珠制作 2、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把学生带入场景的氛围中。 活动过程:学生回忆记忆中曾吸引过自己的场面,然后把它介绍给大家,力求让别的同学
听了介绍后被吸引,激发起表达的欲望 二、进入场景训练教案 (一)、品读精彩文段,探讨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 清楚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a.师生共同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 b.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阅读精彩的场景描写,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在品读、感受、欣赏的过程中,探 讨写作方法,提炼表达技巧。 (二)、引导观察场面 1、多媒体展示几个精彩场景:学生学习、生活中熟悉的亲身经历的场景。 拔河场面、集市上讨价还价的场面、奇石园游览的场面 赶庙会的场面艺术节歌唱会劳动实践串珠制作 师结:观察是写场景的前提,学生只有会用眼观察,才能捕捉住场景特点,才能发现场景 中最动人心的一幕,才能有话可写。 2、学生选出最喜欢的场景,探讨写作方法技巧 3、小组交流用语言描述,同学互评。 第一:选出描述最精彩的同学,说说他的描述好在哪里 第二:学生小组探讨,描写场景的各种方法 第三: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4、指导场景写法 1、写场景:(1)选的场景要比较熟悉。 (2)按方位或时间顺序写作 (3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①人物衣着、神态、动作、语言。 ②观众的表现。 ③“我”的心情 (三)写梗概习作指导 1、师质疑:你看过哪些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 象?你能谈谈自己的感想吗? (1)作品的名称。主要讲的是谁,讲的是什么事? (2)有那些印象深刻的情节 (3还可以讲自己的感受 2、形成表格式的读书笔记 影视作品名称作品年代: 作品的主要人物 作品的主要内容: 印象深刻的情节: 自己的真切感受
听了介绍后被吸引,激发起表达的欲望。 二、进入场景训练教案 (一)、品读精彩文段,探讨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 清楚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a.师生共同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 b.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阅读精彩的场景描写,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在品读、感受、欣赏的过程中,探 讨写作方法,提炼表达技巧。 (二)、引导观察场面 1、多媒体展示几个精彩场景;学生学习、生活中熟悉的亲身经历的场景。 拔河场面、集市上讨价还价的场面、奇石园游览的场面 赶庙会的场面艺术节歌唱会劳动实践串珠制作 师结:观察是写场景的前提,学生只有会用眼观察,才能捕捉住场景特点,才能发现场景 中最动人心的一幕,才能有话可写。 2、学生选出最喜欢的场景,探讨写作方法技巧, 3、小组交流用语言描述,同学互评。 第一:选出描述最精彩的同学,说说他的描述好在哪里 第二:学生小组探讨,描写场景的各种方法 第三: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4、指导场景写法 1、写场景:⑴选的场景要比较熟悉。 ⑵按方位或时间顺序写作。 ⑶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①人物衣着、神态、动作、语言。 ②观众的表现。 ③“我”的心情。 (三)写梗概习作指导 1、师质疑:你看过哪些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 象?你能谈谈自己的感想吗? ⑴作品的名称。主要讲的是谁,讲的是什么事? ⑵有那些印象深刻的情节。 ⑶还可以讲自己的感受。 2、形成表格式的读书笔记: 影视作品名称作品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的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象深刻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的真切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如何写梗概 (1)选自己比较熟悉的书、文章或影视作品。 (2)梗概的语言要简练 (3)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例要突出,不重要的可一笔带过,或甚至不提。 (四)当堂习作,相互评改 1、选择典型习作,(如场面选择定位不清楚,观察场面不细致,没有抓住景物特点,内容 不具体,语句不通顺)引导评价,相机指导、提高。 2、佳作欣赏,评议修改 3、评选“最佳创意奖”、“最美语言奖”,选出优秀习作三至五篇,获奖同学朗读自己的 佳作 4、、小组内自评自赏,互评互赏 从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通顺连贯、谴词造句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表达 清楚了场景特点等方面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修改补充。 3、“文章不厌百回改”,然后在小组内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然后把自己修改好的习作读 上几遍,读出情来。 (五)誊写作文 各自把修改后的习作工整地抄在习作本上 附录革命影视作品片名 (1)关于毛泽东的影视片:《开国大典》、《大决战》、《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西安事 变》、《四渡赤水》、《开国大典》、《重庆谈判》、《毛泽东的故事》《中国命运的决 战》、《大战宁沪杭》、《肝胆相照》、《西藏风云》、《走出西柏坡》、《毛泽东与斯 诺》 (2)革命领袖:《秋收起义》、《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丰碑》、《周恩 来》、《周恩来外交风云》。 (3)英雄人物:《老山界》、《挥手之间》、《谁是最可爱的人》、《抗日名将左权》、 《林则徐》、《莫斯科保卫战 教学反思 梗概,就是文章的简要内容,就是把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最主要的内容用简略的语言 写下来,它属于读书笔记的一种。 梗概是读者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用最简练的语言将其大意介绍出来,一般不需要对 文章内容、艺术表现、人物形象等加以评述,其目的在于向别人介绍这一本书或这篇文章 写的是什么内容,当然允许对其思想价值进行极概括的交待,让人明白这本书或这篇文章 好在哪里。 写梗概不就是从前的复述和缩写吗? 梗概它不同于文章复述和缩写,应该比复述和缩写更为简略,它不需要有故事情节,也不 必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而缩写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压缩,可长可短,但往往需要有简单 主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其内容更丰富
3、指导如何写梗概 ⑴选自己比较熟悉的书、文章或影视作品。 ⑵梗概的语言要简练。 ⑶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例要突出,不重要的可一笔带过,或甚至不提。 (四)当堂习作,相互评改 1、选择典型习作,(如场面选择定位不清楚,观察场面不细致,没有抓住景物特点,内容 不具体,语句不通顺)引导评价,相机指导、提高。 2、佳作欣赏,评议修改 3、评选“最佳创意奖”、“最美语言奖”,选出优秀习作三至五篇,获奖同学朗读自己的 佳作。 4、、小组内自评自赏,互评互赏, 从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通顺连贯、谴词造句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表达 清楚了场景特点等方面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修改补充。 3、“文章不厌百回改”,然后在小组内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然后把自己修改好的习作读 上几遍,读出情来。 (五)誊写作文 各自把修改后的习作工整地抄在习作本上。 附录革命影视作品片名 ⑴关于毛泽东的影视片:《开国大典》、《大决战》、《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西安事 变》、《四渡赤水》、《开国大典》、《重庆谈判》、《毛泽东的故事》《中国命运的决 战》、《大战宁沪杭》、《肝胆相照》、《西藏风云》、《走出西柏坡》、《毛泽东与斯 诺》、 ⑵革命领袖:《秋收起义》、《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丰碑》、《周恩 来》、《周恩来外交风云》。 ⑶英雄人物:《老山界》、《挥手之间》、《谁是最可爱的人》、《抗日名将左权》、 《林则徐》、《莫斯科保卫战》。 教学反思: 梗概,就是文章的简要内容,就是把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最主要的内容用简略的语言 写下来,它属于读书笔记的一种。 梗概是读者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用最简练的语言将其大意介绍出来,一般不需要对 文章内容、艺术表现、人物形象等加以评述,其目的在于向别人介绍这一本书或这篇文章 写的是什么内容,当然允许对其思想价值进行极概括的交待,让人明白这本书或这篇文章 好在哪里。 写梗概不就是从前的复述和缩写吗? 梗概它不同于文章复述和缩写,应该比复述和缩写更为简略,它不需要有故事情节,也不 必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而缩写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压缩,可长可短,但往往需要有简单 主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其内容更丰富
写梗概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区别呢? 梗概它也不同于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比中心思想更详实,比缩写更简单;它也不同于文章 的段落大意或结构提纲,看了它基本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价值所在 练习写梗概有什么好处呢? 随着年级的増高,我们阅读的文章或课外读物会越来越长,如果不写故事梗概,即使阅读 完了可能也没什么印象,更谈不上收获。经常把阅读的文章或者书写成梗概,既能帮助同 学们记住文章的内容,提高同学们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这次写梗概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这次习作主要有五点要求 1.选取一篇自己最近读过而且喜欢的文章再读一读,形成整体印象 2.再次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的结构,写出每个段落的段意 4.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写成梗概。 5.读一读自己写的梗概,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地方,呢?检查自己概括的内容是 否准确完整。 你选取故事性强的文章先自己多读两遍,形成整体印象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梗 概,请听的人帮你提提意见或建议,最后再把梗概写下来。 因为故事性强的文章通常都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阅读时紧紧抓住故事的起 因、经过和结果。如果一遍没弄懂可以多读一遍,还可择其重点部分多读两遍,“找” 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写好梗概作好准备。 这些都想清楚了,那我们就可以开始动笔了。方法提示 写故事梗概有什么好方法呢? 篇比较长的文章,要想让读者在短时间里对它有所了解,就必须写好文章的梗概。虽说 梗概只有短短几百字,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想写好一则梗概还是要讲究技巧 的。具体来,可分成四步 第一步:读。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 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 第二步:抽。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 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 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勹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 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相信你通过以上四步就能写成一篇梗概,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 后多读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
写梗概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区别呢? 梗概它也不同于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比中心思想更详实,比缩写更简单;它也不同于文章 的段落大意或结构提纲,看了它基本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价值所在。 练习写梗概有什么好处呢? 随着年级的增高,我们阅读的文章或课外读物会越来越长,如果不写故事梗概,即使阅读 完了可能也没什么印象,更谈不上收获。经常把阅读的文章或者书写成梗概,既能帮助同 学们记住文章的内容,提高同学们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这次写梗概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这次习作主要有五点要求: 1.选取一篇自己最近读过而且喜欢的文章再读一读,形成整体印象。 2.再次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的结构,写出每个段落的段意。 4.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写成梗概。 5.读一读自己写的梗概,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地方,呢?检查自己概括的内容是 否准确完整。 你选取故事性强的文章先自己多读两遍,形成整体印象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梗 概,请听的人帮你提提意见或建议,最后再把梗概写下来。 因为故事性强的文章通常都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阅读时紧紧抓住故事的起 因、经过和结果。如果一遍没弄懂可以多读一遍,还可择其重点部分多读两遍,“找”出 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写好梗概作好准备。 这些都想清楚了,那我们就可以开始动笔了。方法提示: 写故事梗概有什么好方法呢? 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要想让读者在短时间里对它有所了解,就必须写好文章的梗概。虽说 梗概只有短短几百字,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想写好一则梗概还是要讲究技巧 的。具体来,可分成四步: 第一步:读。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 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 第二步:抽。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 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 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 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相信你通过以上四步就能写成一篇梗概,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 后多读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
二、选择题 2 忧伤的国歌 房向东 ①那天,我们先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回来路上,弯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 ②“全筷子”是一个女老板,三十五六岁模样,脸不大,眼睛却特别大,那眼睛弥漫着伦墩 的雾,有点儿迷惘,有点儿忧伤。她先是为我们上了茶,接着上饭上菜 ③边吃饭边聊天。这时,女老板凑过来问:“你们几个,什么团呀?”我们告诉她,我们是 出版方面的。她“哦”了一声,她似乎对我们是搞出版的来了兴趣,话稍多了几句,淡淡地 说:“我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院里长大…我的继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美编。他叫李 某某。”这时,我仔细瞧了她一眼,她说不上漂亮,然而有一种气质,有点冷,有点无奈, 仿佛还有点渴求 ④这时,突然响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声。我们几个全都抬起了头,先是对视一眼 接着就寻找声音发自何处。在伦教,还能听到我们的国歌?原来,是从女老板的口袋里发 出的声音一是她的手机响了。她的手机铃声设置为我们的国歌声! ⑤她到一旁接电话了 ⑥在国内,每天听这支歌,可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如此特殊的震撼力。这音乐 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一时间,我们几个都沉默不语了 ⑦接完电话,她过来又为我们每人加了一小碗汤。我们问,你的手机怎么会有国歌声呢? 她说:“想家。特地灌进去的。” ③我们似乎也没有太多的话说。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我在心中品味着她的“想家”二字 我还品味着“金筷子”这个店名,筷子,是中国才有的,“筷子”却是“金”的!中国的筷子,在 她心中有多大的分量啊! ④过了会儿,我问:“最近有没有回到国内看看?”她说:“去年春节回北京了。我什么人也 没有找,在宾馆住了三天,这三天都打着车在街上转…她的声音很低。听到她的声音 我被她的伤感所感染。她说了,她想家。北京,是她长大的地方,有同学,有亲人,至 少,有熟人,她却谁也没有见。她有一个继父,她母亲还在吗?她与母亲说不上话?或者 母亲待她不好,所以她出国了?也许,她的爱遗失在北京的某个公园,遗失在依然款款而 流的水中?无家可归?还是有家不想回?她在北京转了三天,她在寻我感觉还是寻找梦? 总之,我觉得她瘦弱的身躯里装了很多心事,很多理不清的情感
二、选择题 2. 忧伤的国歌 房向东 ①那天,我们先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回来路上,弯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 ②“全筷子”是一个女老板,三十五六岁模样,脸不大,眼睛却特别大,那眼睛弥漫着伦墩 的雾,有点儿迷惘,有点儿忧伤。她先是为我们上了茶,接着上饭上菜。 ③边吃饭边聊天。这时,女老板凑过来问:“你们几个,什么团呀?”我们告诉她,我们是 出版方面的。她“哦”了一声,她似乎对我们是搞出版的来了兴趣,话稍多了几句,淡淡地 说:“我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院里长大……我的继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美编。他叫李 某某。”这时,我仔细瞧了她一眼,她说不上漂亮,然而有一种气质,有点冷,有点无奈, 仿佛还有点渴求。 ④这时,突然响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声。我们几个全都抬起了头,先是对视一眼, 接着就寻找声音发自何处。在伦教,还能听到我们的国歌?原来,是从女老板的口袋里发 出的声音—是她的手机响了。她的手机铃声设置为我们的国歌声! ⑤她到一旁接电话了。 ⑥在国内,每天听这支歌,可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如此特殊的震撼力。这音乐, 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一时间,我们几个都沉默不语了。 ⑦接完电话,她过来又为我们每人加了一小碗汤。我们问,你的手机怎么会有国歌声呢? 她说:“想家。特地灌进去的。” ③我们似乎也没有太多的话说。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我在心中品味着她的“想家”二字。 我还品味着“金筷子”这个店名,筷子,是中国才有的,“筷子”却是“金”的!中国的筷子,在 她心中有多大的分量啊! ④过了会儿,我问:“最近有没有回到国内看看?”她说:“去年春节回北京了。我什么人也 没有找,在宾馆住了三天,这三天都打着车在街上转……”她的声音很低。听到她的声音, 我被她的伤感所感染。她说了,她想家。北京,是她长大的地方,有同学,有亲人,至 少,有熟人,她却谁也没有见。她有一个继父,她母亲还在吗?她与母亲说不上话?或者 母亲待她不好,所以她出国了?也许,她的爱遗失在北京的某个公园,遗失在依然款款而 流的水中?无家可归?还是有家不想回?她在北京转了三天,她在寻我感觉还是寻找梦? 总之,我觉得她瘦弱的身躯里装了很多心事,很多理不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