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一倍体与单倍体 令一倍体与单倍体的概念 倍体(x):是指体细胞内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 生物个体,如雄蜜蜂、雄蚁等。 单倍体(n):是指体细胞内所含染色体数目与正常 个体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 单倍体与一倍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倍体可能是 倍体(单元单倍体),也可能是二倍体或多倍体 (多元单倍体)。 如: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2n=6x=ABDD=42) 其单倍体为三倍体(n=3x=ABD=21); 甘蓝型油菜是异源四倍体(2n=4x=AACC=38),其单 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n=2ⅹ=AC=19)
7.3.1 一倍体与单倍体 ❖ 一倍体与单倍体的概念 ➢ 一倍体(x): 是指体细胞内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 生物个体,如雄蜜蜂、雄蚁等。 ➢ 单倍体(n):是指体细胞内所含染色体数目与正常 个体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 单倍体与一倍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倍体可能是 一倍体(单元单倍体),也可能是二倍体或多倍体 (多元单倍体)。 如: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2n=6x=AABBDD=42), 其单倍体为三倍体(n=3x=ABD=21); 甘蓝型油菜是异源四倍体(2n=4x=AACC=38),其单 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n=2x=AC=19)
单倍体的形态及遗传表现 >显著小型化。与双倍体相比,高等生物单倍体 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均较正常个体 弱小。除此而外,单倍体也会产生新的性状。 高度不育。单倍体结实率极低。原因是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时不能正常联会和分离,从而使形 成的配子高度不育,这也是鉴别单倍体的重要 标志
❖ 单倍体的形态及遗传表现 ➢显著小型化。与双倍体相比,高等生物单倍体 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均较正常个体 弱小。除此而外,单倍体也会产生新的性状。 ➢高度不育。单倍体结实率极低。原因是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时不能正常联会和分离,从而使形 成的配子高度不育,这也是鉴别单倍体的重要 标志
☆单倍体形成的原因 生物自发产生。原因是生殖过程不正常,如孤 雌生殖或孤雄生殖。多数单倍体是孤雌生殖的 结果。如番茄、棉花、小麦、油菜、家鼠、蝾 螈等动植物中均发现有单倍体存在。高等动植 物中自发出现单倍体的频率极低,如玉米出现 单倍体的频率仅有0.0005% 人工创造单倍体。通过诱变、花药培养等可直 接获得单倍体。植物花药的培养是产生单倍体 最成功的技术之一,即在小孢子有丝分裂时取 岀花药,在培养基上即可培养成植株
❖ 单倍体形成的原因 ➢生物自发产生。原因是生殖过程不正常,如孤 雌生殖或孤雄生殖。多数单倍体是孤雌生殖的 结果。如番茄、棉花、小麦、油菜、家鼠、蝾 螈等动植物中均发现有单倍体存在。高等动植 物中自发出现单倍体的频率极低,如玉米出现 单倍体的频率仅有0.0005%。 ➢人工创造单倍体。通过诱变、花药培养等可直 接获得单倍体。植物花药的培养是产生单倍体 最成功的技术之一,即在小孢子有丝分裂时取 出花药,在培养基上即可培养成植株
今单倍体的应用 培育完全纯合的品系,缩短育种进程。 用于研究基因的性质及其作用 分析染色体组之间的同源性
❖ 单倍体的应用 ➢ 培育完全纯合的品系,缩短育种进程。 ➢ 用于研究基因的性质及其作用。 ➢ 分析染色体组之间的同源性
7.3.2同源多倍体 同源多倍体的概念:多倍体中增加的染色体组 来源于同一物种的生物叫同源多倍体 如:无子西瓜就是同源三倍体 2n=2x=22染色体加倍2n=4x=44♀×♂2n=2x=22 2n=3×=33(不育)
7.3.2 同源多倍体 ❖同源多倍体的概念:多倍体中增加的染色体组 来源于同一物种的生物叫同源多倍体 。 染色体加倍 2n=2x=22 2n=4x=44♀ × ♂2n=2x=22 2n=3x=33(不育) 如:无子西瓜就是同源三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