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讲中西方文化自然价值观的比较(4学时) 教学内容: 1.西方文化天人相分的自然价值观 2.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价值观 3.两种自然价值观的影响 教学要求, 掌握什么是天人相分的自然价值观?什么是天人合一的自然价值观?;了解两种自然 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理解两种自然价值观产生的不同影响,明确人类应构建怎样的自然价 值观。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讲中西方宗教信仰的比较(6学时) 教学内容: 1.宗教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中西方宗教的介绍 3.中西方宗教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宗教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了解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儒家文化的基本 内容:掌握中西方宗教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研究性学习 第五讲中西方人生观的比较(4学时) 教学内容: 1.人生观的基本内涵 2.西方人生观的主要流派及特点 3.中国人生观及影响 教学要求:讲授、自学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了解西方人生观的主要流派及特点:掌握中国修齐治平人生 价值观的内容及社会影响:引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六讲中西方文化民族性格的比较(4学时) 教学内容: 1.动与静 2.内向与外向 3.心与力 4.面子与实惠 5.马虎与精确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人和西方人民族性格的不同特点:掌握不同的民族性格所带来的杜会后果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七讲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3学时) 教学内容: 1.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形成原因 16
- 16 -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讲 中西方文化自然价值观的比较(4 学时) 教学内容: 1.西方文化天人相分的自然价值观 2.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价值观 3.两种自然价值观的影响 教学要求: 掌握什么是天人相分的自然价值观?什么是天人合一的自然价值观?;了解两种自然 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理解两种自然价值观产生的不同影响,明确人类应构建怎样的自然价 值观。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讲 中西方宗教信仰的比较 (6 学时) 教学内容: 1.宗教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中西方宗教的介绍 3.中西方宗教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宗教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了解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儒家文化的基本 内容;掌握中西方宗教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研究性学习 第五讲 中西方人生观的比较(4 学时) 教学内容: 1.人生观的基本内涵 2.西方人生观的主要流派及特点 3.中国人生观及影响 教学要求:讲授、自学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了解西方人生观的主要流派及特点;掌握中国修齐治平人生 价值观的内容及社会影响;引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六讲 中西方文化民族性格的比较(4 学时) 教学内容: 1.动与静 2.内向与外向 3.心与力 4.面子与实惠 5.马虎与精确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人和西方人民族性格的不同特点;掌握不同的民族性格所带来的社会后果。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七讲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3 学时) 教学内容: 1.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形成原因
2.觉思维与罗组推理 3.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 数学要求: 了解中国哲学直觉思维的特征:了解西方哲学思维中细剖精析的逻辑分析思维的特征: 掌握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讲中西方艺术比较(3学时) 教学内容: 1.心物感应与模仿现实 2.中和婉约与激扬奔放 3.中西艺术的形式构成 教学要求: 理解中国艺术的风格在“写意”、西方艺术的风格在“写实”,了解其具体表现形式: 掌握心物感应与模仿现实,理解中国艺术所追求的“中和之美”。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次录像课 四、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日成绩占30%(其中考勤15分,课堂测验、检查 笔记15分);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试卷满分100分,占总成绩7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自馆讲义 主要参考书: 董广杰,魅力于魔力一中西文化透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曹锡仁,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美]本尼迪克,文化模式,北京:三联书店,1988. 郁龙余,中西文化异同论,北京:三联书店,1989. 钱限,中困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许苏民,比较文化研究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李麟,东方人与西方人,北京:中华联合出版社,1999. 王祥云,中西传统文化比较,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撰写人:李明锋 审核人:杨晓宁 课程负责人:李明锋 17
- 17 - 2.觉思维与逻辑推理 3.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哲学直觉思维的特征;了解西方哲学思维中细剖精析的逻辑分析思维的特征; 掌握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讲 中西方艺术比较(3 学时) 教学内容: 1.心物感应与模仿现实 2.中和婉约与激扬奔放 3.中西艺术的形式构成 教学要求: 理解中国艺术的风格在“写意”、西方艺术的风格在“写实”,了解其具体表现形式; 掌握心物感应与模仿现实,理解中国艺术所追求的“中和之美”。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次录像课 四、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总成绩为 100 分,其中平日成绩占 30%(其中考勤 15 分,课堂测验、检查 笔记 15 分);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试卷满分 100 分,占总成绩 70% 。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自编讲义 主要参考书: 董广杰,魅力于魔力—中西文化透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曹锡仁,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美]本尼迪克,文化模式,北京:三联书店,1988. 郁龙余,中西文化异同论,北京:三联书店,1989.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许苏民,比较文化研究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李麟,东方人与西方人,北京:中华联合出版社,1999. 王祥云,中西传统文化比较,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撰写人:李明锋 审核人:杨晓宁 课程负责人: 李明锋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rt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日语专业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艺术概论 是高等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之 ,它概括、简明地 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闸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课程宗旨培养学生有开 阔的艺术视野,精微的艺术敏锐,富有哲学性的艺术思维,从而使这种艺术理论有更大的 包容性与更强的时代性。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运用 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 学生的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艺术的创新性,为艺术设计的学子们奠定扎实 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序论(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艺术概论? 第二节 术概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第三节艺术概论所具备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艺术概论的研究目的。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概论序论的相关内容 难点:艺术概论所具备的艺术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二章艺术论(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的词源的理论演变。 第二节艺术的概念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论的相关内容 难点:艺术的概念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三章艺术起源论(4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各种理论学说及其观点:神创说、巫术说、理念说、 游戏说、心灵表现和潜意识说、模仿说等。 .18
- 18 -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rt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日语专业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它概括、简明地 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课程宗旨培养学生有开 阔的艺术视野,精微的艺术敏锐,富有哲学性的艺术思维,从而使这种艺术理论有更大的 包容性与更强的时代性。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运用 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 学生的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艺术的创新性,为艺术设计的学子们奠定扎实 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序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概论? 第二节 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第三节 艺术概论所具备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 艺术概论的研究目的。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概论序论的相关内容。 难点:艺术概论所具备的艺术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二章 艺术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艺术的词源的理论演变。 第二节 艺术的概念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论的相关内容 难点:艺术的概念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三章 艺术起源论 (4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各种理论学说及其观点:神创说、巫术说、理念说、 游戏说、心灵表现和潜意识说、模仿说等
第二节艺术的真正的起源。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 艺术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四章艺术的形态论(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的内涵。 第二节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属性 第三节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的形态论 难点:区别艺术的社会功能的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五章艺术特征论 (6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的形象性与典型性。 第二节艺术的主体性。 第三节艺术的永久性与纯粹性及与生活的美的区别。 第四节艺术的文质统一性。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 并做到理论 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特征论 难点:艺术的文质统一性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六章艺术的种类论(6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种类的多样性及划分依据、方法。 第 二节艺术各种类的美学特征。(绘画、 雕塑、书法、建筑、音乐、电影)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 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的种类论的特点 难点:区别各艺术种类的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七章艺术的创作概述论(4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创作活动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理论观和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创作方法。 第三节艺术创作的条件。 第四节艺术创作的四个过程。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 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的创作概述论的特点。 ·19
- 19 - 第二节 艺术的真正的起源。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起源论。 难点:区别各理论学说的观点及弊端。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四章 艺术的形态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艺术的内涵。 第二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属性。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的形态论 难点:区别艺术的社会功能的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五章 艺术特征论 (6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艺术的形象性与典型性。 第二节 艺术的主体性。 第三节 艺术的永久性与纯粹性及与生活的美的区别。 第四节 艺术的文质统一性。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特征论 难点:艺术的文质统一性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六章 艺术的种类论 (6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艺术种类的多样性及划分依据、方法。 第二节 艺术各种类的美学特征。(绘画、雕塑、书法、建筑、音乐、电影)。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的种类论的特点 难点:区别各艺术种类的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七章 艺术的创作概述论 (4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艺术创作活动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理论观和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创作方法。 第三节 艺术创作的条件。 第四节 艺术创作的四个过程。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的创作概述论的特点
难点:区别艺术创作的四个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八章艺术欣赏论(4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欣赏的概念 第 二节欣赏活动对人类的艺术实践活动所体现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艺术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关于艺术欣赏的几种方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欣赏论的特点 难点:欣赏活动对人类的艺术实践活动所体现的重要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九章艺术市场论 (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市场的含义。 第二节艺术商品所具备的条件。 第三节艺术市场所具备的共同条件 第四节艺术市场产生的相关条件」 第 五节中国艺 术市场的 现状及不完善的原因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建筑史章节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 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重点:掌握艺术市场论 难点:中国艺术市场的现状及不完善的原因。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32学时,课程中间可以结合实际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各类美术展览等。结合 多媒体及图书资料理解关于艺术概论的基本理论知识。 四、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课后提交论文、课程成绩的评定按论文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作 为最终考核成绩,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来计算,比例分配为论文占70%平时成绩占30% (1)平时成结:(30%) 比例分配 形式 10分 课堂考核 课堂提问、讨论等 出勤 20分 旷课、早退、迟到、病假、事假 (2)期末考核:(70%)考核方式为提交论文、以论文成绩作为评定标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王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林少雄 《新编艺术概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孙美兰.《艺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0·
- 20 - 难点:区别艺术创作的四个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八章 艺术欣赏论 (4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艺术欣赏的概念。 第二节 欣赏活动对人类的艺术实践活动所体现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艺术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关于艺术欣赏的几种方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艺术概论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欣赏论的特点 难点:欣赏活动对人类的艺术实践活动所体现的重要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第九章 艺术市场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艺术市场的含义。 第二节 艺术商品所具备的条件。 第三节 艺术市场所具备的共同条件。 第四节 艺术市场产生的相关条件。 第五节 中国艺术市场的现状及不完善的原因、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建筑史章节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用。 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重点:掌握艺术市场论 难点:中国艺术市场的现状及不完善的原因。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研究性学习等。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 32 学时,课程中间可以结合实际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各类美术展览等。结合 多媒体及图书资料理解关于艺术概论的基本理论知识。 四、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课后提交论文、课程成绩的评定按论文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作 为最终考核成绩,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来计算,比例分配为论文占 70% 平时成绩占 30% (1)平时成绩:(30%) 比例分配 形式 课堂考核 10 分 课堂提问、讨论等 出勤 20 分 旷课、早退、迟到、病假、事假 (2)期末考核:(70%)考核方式为提交论文、以论文成绩作为评定标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王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林少雄.《新编艺术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孙美兰.《艺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