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出: O=Oh×sin 2 式中,σ为理论结合强度,入为正弦曲线的波长。 设分开单位面积原子平面所作的功为V,则 V=oh×sin 2 dx 22 2元
式中, 为理论结合强度,λ为正弦曲线的波长。 设分开单位面积原子平面所作的功为V ,则 得出: λ π σ σ x th 2 = ×sin σ th π λσ λ π π λσ λ π σ λ λ th th th x dx x V = = − = × ∫ 2 0 2 0 2 cos 2 2 sin
设材料形成新表面的表面能为Y(这里是断裂表面 能,不是自由表面能),则V=2y即 入0h二2Y π 2πY 元 在接近平衡位置O的区域,曲线可以用直线代替,服 从虎克定律: a
设材料形成新表面的表面能为 (这里是断裂表面 能,不是自由表面能),则 即 γ 在接近平衡位置O的区域,曲线可以用直线代替,服 从虎克定律: V = 2γ λ πγ σ γ π λσ 2 2 = = th th E a x σ = Eε =
272 a为原子间距,x很小时,sin 因此,得:O=y Ey a 可见,理论结合强度只与弹性模量,表面能和晶 格距离等材料常数有关。通常,”约为头0’这样, E Oh一 10 要得到高强度的固体,就要求E和Y大,a小
可见,理论结合强度只与弹性模量,表面能和晶 格距离等材料常数有关。 通常, 约为 ,这样, 为原子间距, 很小时, 因此,得: 要得到高强度的固体,就要求 和 大, 小。 λ π λ 2πx 2 x a sin ≈ a E th γ σ = 100 aE 10 E th σ = E γ a x γ
2.2.2 Griffith微裂纹理论 1920年Griffith为了解释玻璃的理论强度与实际强 度的差异,提出了微裂纹理论,后来逐渐成为脆性断 裂的主要理论基础,更是当代断裂力学的奠基石。 1.理论的提出 Griffith认为实际材料中总是存在许多细小的微 裂纹或缺陷,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当应 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裂纹开始扩展,导致断裂
1920年Griffith为了解释玻璃的理论强度与实际强 度的差异,提出了微裂纹理论,后来逐渐成为脆性断 裂的主要理论基础,更是当代断裂力学的奠基石。 1. 理论的提出 Griffith 认为实际材料中总是存在许多细小的微 裂纹或缺陷,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当应 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裂纹开始扩展,导致断裂。 2.2.2 Griffith微裂纹理论
Inglis研究了具有孔洞的板的应力集中问题,得 到结论:孔洞两个端部的应力几乎取决于孔洞的长度 和端部的曲率半径,而与孔洞的形状无关。 Inglis根据弹性理论求得孔洞端部的应力O4 4=1+2S,p= =28月 式中,为外加应力
Inglis研究了具有孔洞的板的应力集中问题,得 到结论:孔洞两个端部的应力几乎取决于孔洞的长度 和端部的曲率半径,而与孔洞的形状无关。 Inglis根据弹性理论求得孔洞端部的应力 式中, 为外加应力。 σ A = + = + = ρ σ σ ρ σ σ c c a a c A A 1 2 1 2 2 , 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