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验教具 1.整颅带配套下颌骨1副。 2.从外侧切开关节囊的颞下颌关节4个。 3.颅的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试述颞下颌关节的结构特点、运动和临床意义。 2.下颌关节若向前下方脱位,试考虑如何复位。 八上肢骨连结实验 、目的要求 1.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 2.熟悉前臂骨间的连结、特点和功能。 3.熟悉拇指腕掌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 4.了解上肢其它骨连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结合教材和图谱,观察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前臂骨间连结 及桡腕关节,第一腕掌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点,理解体会前述各关节的 运动形式 2.结合标本,按教材内容观察上肢其他连结的组成、形态结构;在活 体上体会各关节的运动。体验伸和屈肘关节时,肱骨内、外上髁及鹰嘴三点 的关系。 三、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1副 2.不切开和前方切开关节囊的胸锁关节、肩锁及肩关节、肘关节、桡 尺骨间连结、桡腕关节各4套。自背侧切开关节囊等结构的桡腕关节、手部 关节各4副 3.上肢骨连结的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前臂作旋前、旋后运动有哪些骨连结参与?举例说明联合关节与复 合关节不同的概念 2.简述肩关节基本结构的形态特点及运动。 3.你如何理解肩关节多半呈下脱位?试想脱位后,肩部外形有何特征? 4.第一腕掌关节的运动形式有哪些?与其它掌指关节运动方位上有何 不同 II
11 三、实验教具 1.整颅带配套下颌骨 1 副。 2.从外侧切开关节囊的颞下颌关节4个。 3.颅的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试述颞下颌关节的结构特点、运动和临床意义。 2.下颌关节若向前下方脱位,试考虑如何复位。 八 上肢骨连结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 2.熟悉前臂骨间的连结、特点和功能。 3.熟悉拇指腕掌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 4.了解上肢其它骨连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结合教材和图谱,观察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前臂骨间连结 及桡腕关节,第一腕掌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点,理解体会前述各关节的 运动形式。 2.结合标本,按教材内容观察上肢其他连结的组成、形态结构;在活 体上体会各关节的运动。体验伸和屈肘关节时,肱骨内、外上髁及鹰嘴三点 的关系。 三、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 1 副。 2.不切开和前方切开关节囊的胸锁关节、肩锁及肩关节、肘关节、桡 尺骨间连结、桡腕关节各4套。自背侧切开关节囊等结构的桡腕关节、手部 关节各4副。 3.上肢骨连结的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前臂作旋前、旋后运动有哪些骨连结参与?举例说明联合关节与复 合关节不同的概念。 2.简述肩关节基本结构的形态特点及运动。 3.你如何理解肩关节多半呈下脱位?试想脱位后,肩部外形有何特征? 4.第一腕掌关节的运动形式有哪些?与其它掌指关节运动方位上有何 不同?
九下肢骨连结实验 、目的要求 1.掌握骶髂关节的形态结构。髋骨与骶骨之间的韧带连结及形成的孔 2.掌握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3.熟悉骨盆的组成、形态、骨盆性差及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4.熟悉足弓的形态、组成、功能和维持因素 5.了解下肢其它骨连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观察骨盆的组成及其连结的特点 2.观察髖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点,体会其运动范围,并将其与肩 关节比较,说明形态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3.观察膝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的特点,理解其生理意义。 4.观察踝关节的组成、形态特点,体会踝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 5.观察足骨的连结,足弓的组成和生理意义 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1副。 2.骶髂连结保留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及闭孔膜,切开和未切开髋关 节关节囊的标本各4个(切开关节囊的髋关节应可见到股骨头韧带、髋臼横 韧带及轮匝带)。 3.切开和未切开关节囊的膝关节标本各4个。 .已从前方切开关节囊的踝关节:从背侧切开关节囊,可见足部骨连 结形态的标本4个。 5.未切开关节囊的踝关节及足部其他关节的标本4个 6.下肢骨连结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试述骨盆的组成及机能意义。 2.男、女性骨盆的主要区别怎样 3.某膝关节病患者,平卧,膝关节伸直,医生用左手握于髌骨上方 并用其示指桡侧自髌骨上缘向下挤压,右拇(示)指从髌骨前方向后反复垂 直按压,发现髌骨有起伏浮动感,称浮髌试验阳性,你认为什么情况下才有 这种现象? 4.请你从结构及运动特点上比较肩关节和髖关节;它们的不同说明了 什么? 5.为什么踝关节扭伤,多半出现足背外侧肿胀,以致引起外侧韧带撕 裂伤? 6.足弓的组成如何?平板足者对长途行军有何影响?为什么选择跳高
12 九 下肢骨连结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骶髂关节的形态结构。髋骨与骶骨之间的韧带连结及形成的孔。 2.掌握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3.熟悉骨盆的组成、形态、骨盆性差及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4.熟悉足弓的形态、组成、功能和维持因素 5.了解下肢其它骨连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观察骨盆的组成及其连结的特点。 2.观察髋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点,体会其运动范围,并将其与肩 关节比较,说明形态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3.观察膝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的特点,理解其生理意义。 4.观察踝关节的组成、形态特点,体会踝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 5.观察足骨的连结,足弓的组成和生理意义。 三、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 1 副。 2.骶髂连结保留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及闭孔膜,切开和未切开髋关 节关节囊的标本各4个(切开关节囊的髋关节应可见到股骨头韧带、髋臼横 韧带及轮匝带)。 3.切开和未切开关节囊的膝关节标本各4个。 4.已从前方切开关节囊的踝关节;从背侧切开关节囊,可见足部骨连 结形态的标本4个。 5.未切开关节囊的踝关节及足部其他关节的标本4个。 6.下肢骨连结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试述骨盆的组成及机能意义。 2.男、女性骨盆的主要区别怎样? 3.某膝关节病患者,平卧,膝关节伸直,医生用左手握于髌骨上方, 并用其示指桡侧自髌骨上缘向下挤压,右拇(示)指从髌骨前方向后反复垂 直按压,发现髌骨有起伏浮动感,称浮髌试验阳性,你认为什么情况下才有 这种现象? 4.请你从结构及运动特点上比较肩关节和髋关节;它们的不同说明了 什么? 5.为什么踝关节扭伤,多半出现足背外侧肿胀,以致引起外侧韧带撕 裂伤? 6.足弓的组成如何?平板足者对长途行军有何影响?为什么选择跳高
运动员,足弓高的较合适? 十肌学概述及躯干肌实验 、目的要求 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结构、起止和作用。 2.了解肌的配布原则和运动时肌群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肌的辅助结构和肌的命名 4.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的位置、外形、起止和功 能 5.掌握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形态和功能。 6.掌握膈的位置、形态、运动,膈的三个裂孔的位置。 7.掌握腹肌的层次、名称、形态特点 8.了解背肌的分部和分层概况 9.了解腹肌间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结合教材和图谱,在尸体或游离标本上观察长肌、短肌、扁肌、轮 匝肌、肌腹、肌腱、腱划以及二头肌、三头肌、四头肌、二腹肌;观察浅、 深筋膜,腱鞘,滑膜囊的形态结构特点。理解协同肌和拮抗肌的概念。 2.在模型上观察躯干肌的组成 3.在尸体上观察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竖脊肌的位置、 起止 4.在尸体标本上观察胸大、小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纤 维方向。观察其起止,思考其功能 5.在尸体上观察膈肌的位置、起止、形态和结构特点,穿过膈肌的重 要结构 6.在尸体上观察腹肌由浅入深各层肌的位置、纤维方向,腹直肌和腱 划,腹直肌鞘的形态结构特点。腹股沟管的组成及内容。 7.结合尸体标本,体会活体上躯干肌的肌性标志(如斜方肌、背阔肌、 竖脊肌、胸大肌、腹直肌) 三、实验教具 股部(或上臂)横断面肢体4段,以观察筋膜、筋膜鞘(如肌鞘、 血管鞘、肌间隔等)。 2.已解出全身肌肉的尸体2具
13 运动员,足弓高的较合适? 十 肌学概述及躯干肌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结构、起止和作用。 2.了解肌的配布原则和运动时肌群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肌的辅助结构和肌的命名。 4.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的位置、外形、起止和功 能。 5.掌握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形态和功能。 6.掌握膈的位置、形态、运动,膈的三个裂孔的位置。 7.掌握腹肌的层次、名称、形态特点。 8.了解背肌的分部和分层概况。 9.了解腹肌间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结合教材和图谱,在尸体或游离标本上观察长肌、短肌、扁肌、轮 匝肌、肌腹、肌腱、腱划以及二头肌、三头肌、四头肌、二腹肌;观察浅、 深筋膜,腱鞘,滑膜囊的形态结构特点。理解协同肌和拮抗肌的概念。 2.在模型上观察躯干肌的组成。 3.在尸体上观察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竖脊肌的位置、 起止。 4.在尸体标本上观察胸大、小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纤 维方向。观察其起止,思考其功能。 5.在尸体上观察膈肌的位置、起止、形态和结构特点,穿过膈肌的重 要结构。 6.在尸体上观察腹肌由浅入深各层肌的位置、纤维方向,腹直肌和腱 划,腹直肌鞘的形态结构特点。腹股沟管的组成及内容。 7.结合尸体标本,体会活体上躯干肌的肌性标志(如斜方肌、背阔肌、 竖脊肌、胸大肌、腹直肌)。 三、实验教具 1.股部(或上臂)横断面肢体4段,以观察筋膜、筋膜鞘(如肌鞘、 血管鞘、肌间隔等)。 2.已解出全身肌肉的尸体2具
3.手腱鞘模型4个。 4.切开胸腹前壁,取出胸腹脏器,观察膈肌及腹后壁肌标本1具 5.躯干肌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试述骨骼肌的形态分类及各类肌的作用特点和分布 2.肌的辅助结构有哪些?各位于何处?有何结构特点和作用? 3.试述斜方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4.胸上肢肌及背肌中,可协同使上臂旋内或旋外运动的各有哪些肌? 5.能协助呼气和吸气的肌各有哪些? 6.可使脊柱前屈,后伸,侧屈或回旋的肌肉各有哪些? 7.从腹中线切口:从脐以上或自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以下,经 腹直肌正中切口:自脐向下外侧10cm作切口,均进入了腹膜腔、试问它们分 别都经过了哪些层次? 8.膈肌3个裂孔的位置高度如何?各有何重要结构通 十一头颈肌实验 、目的要求 1.掌握面肌的组成,咬肌、颞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 2.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基本作用。 3.熟悉前斜角肌的位置和作用 4.了解其他头颈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取头肌模型,结合尸体标本观察面肌分部(颅顶肌及帽状腱膜、眼 轮匝肌、口周围肌)及其起止附着的特点,了解各部肌的名称和基本功能。 2.结合标本说出咀嚼肌群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3.在尸体标本上观察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下肌群,斜角肌 群的形态、位置;看他人和自做吞咽动作,以观察和体会舌骨及喉结上下移 动,加深理解舌骨上、下肌群的作用。转动头颈时,观察胸锁乳突肌的形态, 体会其功能。 4.教师巡回指导时,以提问形式检查同学对头颈肌学习理解情况,对 实物辨认的能力 三、实验教具 1.头颈部肌模型1个 2.已解剖能清楚显示面肌、颈部肌(颈部浅层肌,舌骨上、下肌群, 斜角肌群)的尸体标本2具 14
14 3.手腱鞘模型4个。 4.切开胸腹前壁,取出胸腹脏器,观察膈肌及腹后壁肌标本 1 具。 5.躯干肌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试述骨骼肌的形态分类及各类肌的作用特点和分布。 2.肌的辅助结构有哪些?各位于何处?有何结构特点和作用? 3.试述斜方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4.胸上肢肌及背肌中,可协同使上臂旋内或旋外运动的各有哪些肌? 5.能协助呼气和吸气的肌各有哪些? 6.可使脊柱前屈,后伸,侧屈或回旋的肌肉各有哪些? 7.从腹中线切口;从脐以上或自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以下,经 腹直肌正中切口;自脐向下外侧 10cm 作切口,均进入了腹膜腔、试问它们分 别都经过了哪些层次? 8.膈肌 3 个裂孔的位置高度如何?各有何重要结构通过? 十一 头颈肌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面肌的组成,咬肌、颞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 2.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基本作用。 3.熟悉前斜角肌的位置和作用。 4.了解其他头颈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取头肌模型,结合尸体标本观察面肌分部(颅顶肌及帽状腱膜、眼 轮匝肌、口周围肌)及其起止附着的特点,了解各部肌的名称和基本功能。 2.结合标本说出咀嚼肌群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3.在尸体标本上观察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下肌群,斜角肌 群的形态、位置;看他人和自做吞咽动作,以观察和体会舌骨及喉结上下移 动,加深理解舌骨上、下肌群的作用。转动头颈时,观察胸锁乳突肌的形态, 体会其功能。 4.教师巡回指导时,以提问形式检查同学对头颈肌学习理解情况,对 实物辨认的能力。 三、实验教具 1.头颈部肌模型 1 个。 2.已解剖能清楚显示面肌、颈部肌(颈部浅层肌,舌骨上、下肌群, 斜角肌群)的尸体标本 2 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