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剖学姿势是怎样规定的?规定这一姿势有什么实际意义? 2.如何区别同名的轴和面的概念? 3.常用的方位术语有哪些? 4.简述构成骨的各主要结构的功能 5.根据骨的构造及其化学成份说明不同年龄骨的可塑性。 6.如何区别各部椎骨? 7.确定患者肋、肋间隙、椎骨的序数位置,已知方法是什么?(注意 以后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确定它们序数位置的方法和标志。) 二上肢骨实验 、目的要求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部。 2.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结构 3.熟悉腕骨的排列顺序 4.了解手骨的分部及其基本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结合图谱在骨骼架上说出上肢各部骨的名称、观察各部骨的位置及 其排列关系。 2.注意观察教师示教锁骨、肩胛骨的形态及辨别其左右的结构要点 按骨学命名原则结合教材、图谱、标本自学;掌握自由上肢骨的形态结构及 它们相互连接排列的关系。背诵腕骨排列口诀以助记忆 3.在自体上摸触上肢骨性标志 4.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注意同学的学习方法,理解应用骨学命名原则 是否正确。 三、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1副。 2.同侧的游离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各9块 3.上肢骨的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简述上肢骨的组成及排列位置 2.如何辨别左右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及尺骨?它们各自有哪些 主要结构? 三下肢骨实验 6
6 1.解剖学姿势是怎样规定的?规定这一姿势有什么实际意义? 2.如何区别同名的轴和面的概念? 3.常用的方位术语有哪些? 4.简述构成骨的各主要结构的功能。 5.根据骨的构造及其化学成份说明不同年龄骨的可塑性。 6.如何区别各部椎骨? 7.确定患者肋、肋间隙、椎骨的序数位置,已知方法是什么?(注意 以后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确定它们序数位置的方法和标志。) 二 上肢骨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部。 2.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结构。 3.熟悉腕骨的排列顺序。 4.了解手骨的分部及其基本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结合图谱在骨骼架上说出上肢各部骨的名称、观察各部骨的位置及 其排列关系。 2.注意观察教师示教锁骨、肩胛骨的形态及辨别其左右的结构要点; 按骨学命名原则结合教材、图谱、标本自学;掌握自由上肢骨的形态结构及 它们相互连接排列的关系。背诵腕骨排列口诀以助记忆。 3.在自体上摸触上肢骨性标志。 4.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注意同学的学习方法,理解应用骨学命名原则 是否正确。 三、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 1 副。 2.同侧的游离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各9块。 3.上肢骨的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简述上肢骨的组成及排列位置。 2.如何辨别左右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及尺骨?它们各自有哪些 主要结构? 三 下肢骨实验
、目的要求 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部 2.掌握髋骨的形态、位置、组成和各部主要结构。 3.掌握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结构 4.熟悉跗骨的排列 5.了解髌骨的位置与形态 6.了解足骨的分部及其基本形态、结构 实验内容及方法 1.在骨骼架上按序说出下肢骨的名称,观察下肢骨相互连接关系。 2.观察婴幼儿的髋骨由髂、耻、坐骨组成,其间保留软骨连结的状态; 在髋骨标本上观察其主要的形态结构,如髂嵴,髂前及髂后上、下棘,髖臼, 闭孔,髂骨翼内、外面,耻骨梳,坐骨及耻骨结节等 3.结合教材内容及图谱对照标本观察寻认股、胫、腓及髌骨的形态结 构,辨别其左右的主要依据。用串连好的足骨标本观察跗骨、跖骨、趾骨的 相互连接排列关系 4.在自体上触摸下肢骨主要的骨性标志,如髂嵴,髂前、后上棘,坐、 耻骨结节,大转子尖,髌骨、胫骨粗隆,腓骨头,内、外踝,跟结节等的位 三、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1副 2.婴幼儿髖骨1块。成人同侧的髋骨、股骨、胫骨、腓骨及髌骨各5 块。串好的跗、跖、趾骨1副 3.下肢骨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简述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位置。 2.髋骨、股骨、胫骨、腓骨、髌骨各有哪些重要的结构?如何辨别其 左右? 四颅骨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颅的组成 2.掌握下颌骨的形态结构。 3.掌握眶、骨性鼻腔的位置和结构 4.熟悉颅底内、外面观的主要形态结构。 5.了解脑颅、面颅诸骨的位置和分部
7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部。 2.掌握髋骨的形态、位置、组成和各部主要结构。 3.掌握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结构。 4.熟悉跗骨的排列。 5.了解髌骨的位置与形态。 6.了解足骨的分部及其基本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在骨骼架上按序说出下肢骨的名称,观察下肢骨相互连接关系。 2.观察婴幼儿的髋骨由髂、耻、坐骨组成,其间保留软骨连结的状态; 在髋骨标本上观察其主要的形态结构,如髂嵴,髂前及髂后上、下棘,髋臼, 闭孔,髂骨翼内、外面,耻骨梳,坐骨及耻骨结节等。 3.结合教材内容及图谱对照标本观察寻认股、胫、腓及髌骨的形态结 构,辨别其左右的主要依据。用串连好的足骨标本观察跗骨、跖骨、趾骨的 相互连接排列关系。 4.在自体上触摸下肢骨主要的骨性标志,如髂嵴,髂前、后上棘,坐、 耻骨结节,大转子尖,髌骨、胫骨粗隆,腓骨头,内、外踝,跟结节等的位 置。 三、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 1 副。 2.婴幼儿髋骨 1 块。成人同侧的髋骨、股骨、胫骨、腓骨及髌骨各5 块。串好的跗、跖、趾骨1副。 3.下肢骨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简述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位置。 2.髋骨、股骨、胫骨、腓骨、髌骨各有哪些重要的结构?如何辨别其 左右? 四 颅骨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颅的组成。 2.掌握下颌骨的形态结构。 3.掌握眶、骨性鼻腔的位置和结构。 4.熟悉颅底内、外面观的主要形态结构。 5.了解脑颅、面颅诸骨的位置和分部
6.了解颅的整体观。 7.了解新生儿颅骨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取彩颅,观察组成脑颅和面颅诸骨的位置,说出其名称 2.观察游离的颞骨、蝶骨、筛骨、上颌骨、下颌骨和舌骨,它们的分 部及主要结构 3.取水平切开颅盖的彩颅,观察颅顶及颅底内、外面观,颅侧面及前 面观的组成概况:重点观察颅底内面观,前、中、后颅窝的境界及主要结构 如鸡冠、筛板、筛孔、交叉前沟、蝶鞍、垂体窝、眶上裂、圆孔、卵圆孔、 棘孔、破裂孔、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内耳门、内耳道等。 颅底外面观察枕骨大孔、枕髁、破裂孔、颈静脉孔、颈动脉管、茎突 茎乳孔、舌下神经管外口、下颌窝、关节结节、枕外隆凸、上项线、骨腭、 切牙孔、腭大孔、翼突等 颅侧面观察外耳门、外耳道、颧弓、乳突、颞窝、上颞线、翼点、颞下 窝、翼腭窝等 4.结合教材内容、图谱及整颅标本,可由上而下,从内侧到外侧逐个 观察颅前面观的结构,眼眶和骨性鼻腔的组成、交通。 结合颅正中矢状切标本和模型,观察鼻旁窦的位置、形态、开口部位。 5.为了解同学对形态学自学理解能力,教师在巡回中可指令某同学结 合颅的某部份,念读教材中关于该部的描述,找到各结构 6.观察新生儿颅骨的形态结构特征。 7.在自体上摸触枕外隆凸、乳突、颧弓、外耳门、眶缘、眉弓、眉间 下颌角、下颌骨髁突、舌骨等的位置 三、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1副 2.彩色整颅(颅顶水平切开)带配套下颌骨1副。 3.整颅及已作水平切开颅盖的颅骨各4个。 4.整颅作正中矢状切5个。 5.下颌骨、颞骨、上颌骨各5块:蝶骨、筛骨、舌骨各1块。 6.新生儿颅(瓶装)1个。 7.颅骨的挂图。 四、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教具,不得使用硬枝或金属丝穿插颅的孔裂 2.不从眼眶掐取颅骨,以免损伤筛骨的眶板 3.观察用筛骨、蝶骨、舌骨由教师课后收回。 五、复习思考题 1.颅底内面前、中、后颅窝主要结构及其孔裂交通如何?
8 6.了解颅的整体观。 7.了解新生儿颅骨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取彩颅,观察组成脑颅和面颅诸骨的位置,说出其名称。 2.观察游离的颞骨、蝶骨、筛骨、上颌骨、下颌骨和舌骨,它们的分 部及主要结构。 3.取水平切开颅盖的彩颅,观察颅顶及颅底内、外面观,颅侧面及前 面观的组成概况;重点观察颅底内面观,前、中、后颅窝的境界及主要结构。 如鸡冠、筛板、筛孔、交叉前沟、蝶鞍、垂体窝、眶上裂、圆孔、卵圆孔、 棘孔、破裂孔、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内耳门、内耳道等。 颅底外面观察枕骨大孔、枕髁、破裂孔、颈静脉孔、颈动脉管、茎突、 茎乳孔、舌下神经管外口、下颌窝、关节结节、枕外隆凸、上项线、骨腭、 切牙孔、腭大孔、翼突等。 颅侧面观察外耳门、外耳道、颧弓、乳突、颞窝、上颞线、翼点、颞下 窝、翼腭窝等。 4.结合教材内容、图谱及整颅标本,可由上而下,从内侧到外侧逐个 观察颅前面观的结构,眼眶和骨性鼻腔的组成、交通。 结合颅正中矢状切标本和模型,观察鼻旁窦的位置、形态、开口部位。 5.为了解同学对形态学自学理解能力,教师在巡回中可指令某同学结 合颅的某部份,念读教材中关于该部的描述,找到各结构。 6.观察新生儿颅骨的形态结构特征。 7.在自体上摸触枕外隆凸、乳突、颧弓、外耳门、眶缘、眉弓、眉间、 下颌角、下颌骨髁突、舌骨等的位置。 三、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 1 副。 2.彩色整颅(颅顶水平切开)带配套下颌骨 1 副。 3.整颅及已作水平切开颅盖的颅骨各4个。 4.整颅作正中矢状切5个。 5.下颌骨、颞骨、上颌骨各5块;蝶骨、筛骨、舌骨各1块。 6.新生儿颅(瓶装)1 个。 7.颅骨的挂图。 四、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教具,不得使用硬枝或金属丝穿插颅的孔裂。 2.不从眼眶掐取颅骨,以免损伤筛骨的眶板。 3.观察用筛骨、蝶骨、舌骨由教师课后收回。 五、复习思考题 1.颅底内面前、中、后颅窝主要结构及其孔裂交通如何?
2.鼻旁窦存在的意义,各窦的开口部位,为什么当感冒时发音不清脆, 音量受影响? 3.眼眶、骨性鼻腔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其交通如何? 五骨连结概述实验 、目的要求 1.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2.熟悉关节的运动形式。 3.了解骨连结意义和分类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结合教材、图谱、骨骼架以及切开的肩关节、膝关节、椎骨的连接 说明直接和间接连结的概念,及组成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软骨 关节囊的纤维层、滑膜层、关节腔)以及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盘、半月板 关节唇、囊内及囊外韧带等) 2.结合骨骼架及活体,让同学示范关节沿不同运动轴的运动形式(沿 冠状轴、矢状轴、垂直轴分别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或旋前及旋后、 环转运动) 三、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1副 2.已切开关节囊的肩关节、膝关节、椎骨连结各4个 3.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结合自体各部关节,观察分别可沿什么轴作哪些形式的运动 2.简述关节的基本结构。 3.简述关节的辅助结构 六躯干骨连结实验 、目的要求 1.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前、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位置。 4.掌握胸廓的组成、形态
9 2.鼻旁窦存在的意义,各窦的开口部位,为什么当感冒时发音不清脆, 音量受影响? 3.眼眶、骨性鼻腔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其交通如何? 五 骨连结概述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2.熟悉关节的运动形式。 3.了解骨连结意义和分类。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结合教材、图谱、骨骼架以及切开的肩关节、膝关节、椎骨的连接 说明直接和间接连结的概念,及组成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软骨、 关节囊的纤维层、滑膜层、关节腔)以及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盘、半月板、 关节唇、囊内及囊外韧带等) 2.结合骨骼架及活体,让同学示范关节沿不同运动轴的运动形式(沿 冠状轴、矢状轴、垂直轴分别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或旋前及旋后、 环转运动)。 三、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 1 副。 2.已切开关节囊的肩关节、膝关节、椎骨连结各4个。 3.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结合自体各部关节,观察分别可沿什么轴作哪些形式的运动? 2.简述关节的基本结构。 3.简述关节的辅助结构。 六 躯干骨连结实验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前、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位置。 4.掌握胸廓的组成、形态
5.熟悉前、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功能 4.熟悉胸廓的运动。 5.了解脊柱各面观的形态、脊柱的运动特点。 6.了解肋与胸椎、肋软骨与胸骨的连结 7.了解胸廓的年龄差和性差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在椎骨连结的标本上观察椎间盘(纤维环、髓核),前和后纵韧带、 黄韧带、棘突间及棘上韧带。椎间关节的组成。结合骨骼架观察脊柱组成及 其运动;正常弯曲和生理功能。 2.取胸肋连结,肋椎连结的标本,结合骨骼架阐明胸廓的组成、形态 及其年龄和性差,胸廓运动特点和生理意义。 3.观察寰枕关节,寰枢关节的组成和运动,说明结构形态与机能的统 一性 三、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1副。 2.平椎间盘横断,上位1~2节作矢状切的胸椎或腰椎连结标本各5 段。肋胸及肋椎连结;寰枕和寰枢连结(保留寰椎横韧带)标本各1个, 3.躯干骨连结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试述椎体间连结结构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2.试述椎弓间的连结 3.为什么椎间盘突出多见于腰椎,而且多向后外突出? 4.试述脊柱的组成、生理弯曲和运动。 5.脊柱弯曲的生理意义如何? 6.不同年龄及性别的胸廓形态有何特征? 七颅骨连结实验 、目的要求 1.掌握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2.了解颅骨的连结形式 二、实验内容及指导方法 1.取从外侧切开关节囊的颞下颌关节标本,观察该关节的组成,关节 盘分隔关节腔的形态,观察体会该关节的运动形式,以及常见脱臼的方位。 2.观察颅的直接连结(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
10 5.熟悉前、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功能。 4.熟悉胸廓的运动。 5.了解脊柱各面观的形态、脊柱的运动特点。 6.了解肋与胸椎、肋软骨与胸骨的连结。 7.了解胸廓的年龄差和性差。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在椎骨连结的标本上观察椎间盘(纤维环、髓核),前和后纵韧带、 黄韧带、棘突间及棘上韧带。椎间关节的组成。结合骨骼架观察脊柱组成及 其运动;正常弯曲和生理功能。 2.取胸肋连结,肋椎连结的标本,结合骨骼架阐明胸廓的组成、形态 及其年龄和性差,胸廓运动特点和生理意义。 3.观察寰枕关节,寰枢关节的组成和运动,说明结构形态与机能的统 一性。 三、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 1 副。 2.平椎间盘横断,上位1~2节作矢状切的胸椎或腰椎连结标本各5 段。肋胸及肋椎连结;寰枕和寰枢连结(保留寰椎横韧带)标本各1个。 3.躯干骨连结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试述椎体间连结结构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2.试述椎弓间的连结。 3.为什么椎间盘突出多见于腰椎,而且多向后外突出? 4.试述脊柱的组成、生理弯曲和运动。 5.脊柱弯曲的生理意义如何? 6.不同年龄及性别的胸廓形态有何特征? 七 颅骨连结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2.了解颅骨的连结形式。 二、实验内容及指导方法 1.取从外侧切开关节囊的颞下颌关节标本,观察该关节的组成,关节 盘分隔关节腔的形态,观察体会该关节的运动形式,以及常见脱臼的方位。 2.观察颅的直接连结(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