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正确读写“恐 龙、笨重”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写下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体会课文中词句表达的准确性,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体会课文中词句表达的准确性,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膨”为后鼻音;“钝、吨、斤、仅、崭”读前鼻音,其中“崭”又读翘舌 音;“辟”读“pi”,不要读成“bi”。“末”与“未”容易混淆,利用说文解 字区分;“隧”字的笔画比较多,重点指导书写。 2.阅读理解 理解“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 读书、去学习,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细心体会课文在 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3.语言运用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 践的过程中,都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正确读写“恐 龙、笨重”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11
1 / 11 《飞向蓝天的恐龙》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等 13 个生字,会写“笨、钝”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恐 龙、笨重”等 15 个词语。 2.默读课文,写下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体会课文中词句表达的准确性,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2.体会课文中词句表达的准确性,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膨”为后鼻音;“钝、吨、斤、仅、崭”读前鼻音,其中“崭”又读翘舌 音;“辟”读“pì”,不要读成“bì”。“末”与“未”容易混淆,利用说文解 字区分;“隧”字的笔画比较多,重点指导书写。 2.阅读理解 理解“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 读书、去学习,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细心体会课文在 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3.语言运用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 践的过程中,都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钝、仅”等 13 个生字,会写“笨、钝”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恐 龙、笨重”等 15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了解恐龙 1.导入新课,引起联想。 (1)师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恐龙) (2)师引导联想:看到“恐龙”这个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形象?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预设:高大、凶猛、笨拙。 2.交流资料,了解恐龙 (1)师引导:关于恐龙,你们了解多少呢?现在请大家交流课前查阅的文 字或图片资料。 (2)师指名交流。 (3)课件出示查找到的恐龙图片及文字资料 (4)生小声读资料,提取信息。 3.设置疑问,引出课题。 (1)师设疑: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 灭绝了。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竟然很可能与小巧玲珑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呢? (2)课件出示鸟儿飞翔的图片 (3)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板书课题) 读题质疑 (1)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预设: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飞向蓝天的恐龙和地上行走的恐龙 样吗 【设计意图】从课前查找到的相关恐龙资料入手,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了 解,启发谈话,丰富学生的认知,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相机导入课 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题之后,启发学生质疑,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 渡 板块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2/11
2 / 11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了解恐龙 1.导入新课,引起联想。 (1)师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恐龙) (2)师引导联想:看到“恐龙”这个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形象?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预设:高大、凶猛、笨拙。 2.交流资料,了解恐龙。 (1)师引导:关于恐龙,你们了解多少呢?现在请大家交流课前查阅的文 字或图片资料。 (2)师指名交流。 (3)课件出示查找到的恐龙图片及文字资料。 (4)生小声读资料,提取信息。 3.设置疑问,引出课题。 (1)师设疑: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 灭绝了。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竟然很可能与小巧玲珑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呢? (2)课件出示鸟儿飞翔的图片。 (3)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 (1)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预设: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飞向蓝天的恐龙和地上行走的恐龙一 样吗?…… 【设计意图】从课前查找到的相关恐龙资料入手,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了 解,启发谈话,丰富学生的认知,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相机导入课 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题之后,启发学生质疑,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 渡。 板块二 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师述: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 阅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遇到难读的字、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也可以向同学请教,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预习。 (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膨”为后鼻音:“钝、仅、衍、吨、斤、崭” 是前鼻音,其中“崭”又读翘舌音;“辟”读“pi”,不要读成“bi”。 ③生开火车认读。 (2)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②生自由认读 ③师指名认读,并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形的? ④生交流。 示例1:可以用形近字识字法来记忆。钝一吨;翼一冀;膨一澎;末一未 毫一豪。 示例2:说文解字分辨“末”与“未” 课件出示: ,末,树的顶部叫“末”。字形采用“木”作偏旁,指事符号“一”表示 位置在树的上部 ,未,字形像树上枝叶重叠的样子。所有与未相关的字,都采用“未”作 偏旁 ⑤师指导书写“隧”字。(视频出示书写笔顺) (3)学习本课词语。 ①课件出示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②反复认读。师指名认读:;生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 ③理解词意。 3/11
3 / 11 (1)师述: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 阅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遇到难读的字、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也可以向同学请教,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预习。 (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膨”为后鼻音;“钝、仅、衍、吨、斤、崭” 是前鼻音,其中“崭”又读翘舌音;“辟”读“pì”,不要读成“bì”。 ③生开火车认读。 (2)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②生自由认读。 ③师指名认读,并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形的? ④生交流。 示例 1:可以用形近字识字法来记忆。钝—吨;翼—冀;膨—澎;末—未; 毫—豪。 示例 2:说文解字分辨“末”与“未”。 课件出示: ,末,树的顶部叫“末”。字形采用“木”作偏旁,指事符号“一”表示 位置在树的上部。 ,未,字形像树上枝叶重叠的样子。所有与未相关的字,都采用“未”作 偏旁。 ⑤师指导书写“隧”字。(视频出示书写笔顺) (3)学习本课词语。 ①课件出示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②反复认读。师指名认读;生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 ③理解词意
师:你能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吗?(师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相机出示课件中括号内的字) 课件出示 颜色多,灿烂多彩。(五彩斑斓) 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的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的精辟语句。(点睛 之笔)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茹毛饮血) 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毋庸置疑) 形容高兴、兴奋到了极点。(欣喜若狂) 3.理清层次。 (1)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把生字新词送回课文中,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思 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生交流 (3)师小结。(出示课件)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 变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科学家推测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通过化石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4.整体感知 (1)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同桌交流。 (3)师指名回答 (4)出示课件。 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 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生字新词较多,学生运用己经 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 了教学活动的目的性。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了学生分析观察的 能力,突破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4/11
4 / 11 师:你能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吗?(师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相机出示课件中括号内的字) 课件出示: 颜色多,灿烂多彩。 (五彩斑斓) 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的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的精辟语句。(点睛 之笔)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茹毛饮血) 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毋庸置疑) 形容高兴、兴奋到了极点。(欣喜若狂) 3.理清层次。 (1)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把生字新词送回课文中,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思 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生交流。 (3)师小结。(出示课件) 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 变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第 3、4 自然段):科学家推测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 5 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通过化石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4.整体感知。 (1)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同桌交流。 (3)师指名回答。 (4)出示课件。 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 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生字新词较多,学生运用已经 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 了教学活动的目的性。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了学生分析观察的 能力,突破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板块三合作朗读,提出疑问 1.合作朗读。 (1)师述:学会了生字新词,弄清了文章的层次,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阅读要求 四人一组,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边读边思考,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四人一组合作朗读。 2.提出疑问。 (1)生读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要求:先提出不懂的问题,再说说解决的方法) 示例1:我不懂什么是中生代,通过查阅资料我弄明白了。 课件出示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2亿5000万年至6500万年,持续的时 间长达1亿8000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 恐龙,海里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示例2:我不明白什么是化石,小组交流的时候,通过请教同学知道了。 课件出示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讨论解惑方法。 (1)师提问: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2)预设: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也可以通过与同学讨 论解决, 4.师:同学们真不错!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尝试着自己解决,下节课我们继续 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 再次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边读 5/11
5 / 11 板块三 合作朗读,提出疑问 1.合作朗读。 (1)师述:学会了生字新词,弄清了文章的层次,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阅读要求: 四人一组,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边读边思考,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四人一组合作朗读。 2.提出疑问。 (1)生读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要求:先提出不懂的问题,再说说解决的方法) 示例 1:我不懂什么是中生代,通过查阅资料我弄明白了。 课件出示: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 2 亿 5000 万年至 6500 万年,持续的时 间长达 1 亿 8000 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 恐龙,海里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示例 2:我不明白什么是化石,小组交流的时候,通过请教同学知道了。 课件出示: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讨论解惑方法。 (1)师提问: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2)预设: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也可以通过与同学讨 论解决。 4.师:同学们真不错!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尝试着自己解决,下节课我们继续 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 再次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