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规划基础数据预测 第一节预测和预测程序 第二节人口预测 第三节城市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消费水平预测 第五节农作物单产预测
第七章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 第一节 预测和预测程序 第二节 人口预测 第三节城市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消费水平预测 第五节农作物单产预测
第一节预测和预测程序 一、预测的概念 预测是指预先或事先的推测和估计。 预测概念五要素:人(预测者)、知识(预测依据)、 手段(预测方法)、对象(事物未来)、结果(预先推知 和判断) 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定量预测、综合预测 现有预测方法达100多种,常用方法有回归预测、特 尔菲法、指数平滑法、经济计量模型、灰色系统模型、趋 势预测法、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等
第一节 预测和预测程序 一、预测的概念 预测是指预先或事先的推测和估计。 预测概念五要素:人(预测者)、知识(预测依据)、 手段(预测方法)、对象(事物未来)、结果(预先推知 和判断) 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定量预测、综合预测 现有预测方法达100多种,常用方法有回归预测、特 尔菲法、指数平滑法、经济计量模型、灰色系统模型、趋 势预测法、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等
二、预测程序: 预测目的 提出预测课题 1.确定预测的日的 工作组织 2.制定预测计划 工作方法 3.收集基础资料 预测计划 4.检验现有资料 预测期限(短、中、长期) 5.实施预测过程 预测范围 6.分析预测误差 7.提交预测成果 基础资料 观念业 数据 经验思考 定性分析推理 定量数学模型 数学方法 三、预测方法 1.定性预测 预 研 究 2.定量预测 综合分析(定性、定量) 社会要求 3.综合预测 反馈 预测结果 决策 图3一3预测研究工作流程框图
二、预测程序: 1.确定预测的目的 2.制定预测计划 3.收集基础资料 4.检验现有资料 5.实施预测过程 6.分析预测误差 7.提交预测成果 三、预测方法 1.定性预测 2.定量预测 3.综合预测
第二节人口预测 、 人口预测的概念: 人口预测是指对规划地区人口将来发展变动的趋势性 估计。 人口预测包括总人口预测、人口性别年龄预测、人口 社会经济特性预测(学历、婚姻、行业、收入等)。 二、人口统计指标: 1.总人口系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的有生命的个人总 和。包括年初人口、年末人口、年中人口。 2.平均人口数是指某一时期内各时点人口的平均数 3.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 生人数-死亡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第二节 人口预测 一、人口预测的概念: 人口预测是指对规划地区人口将来发展变动的趋势性 估计。 人口预测包括总人口预测、人口性别年龄预测、人口 社会经济特性预测(学历、婚姻、行业、收入等)。 二、人口统计指标: 1.总人口系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的有生命的个人总 和。包括年初人口、年末人口、年中人口。 2.平均人口数是指某一时期内各时点人口的平均数 3.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 生人数-死亡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4.人口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5.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是指依靠从事农业生产维持生活的全部人口,包 括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及由他们抚养的人口。 非农业人口是指依靠农业以外的职业维持生活的全部人口。 6.市镇人口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市和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 府批准的镇为标准进行统计的人口。城市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县的 人口。城市人口和集镇人口之和即为城镇人口。 7劳动人口(基本人口)是指能参加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或能够 为社会提供服务性劳动的人口。 8抚养系数(负担系数)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 的比例
4.人口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5.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是指依靠从事农业生产维持生活的全部人口,包 括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及由他们抚养的人口。 非农业人口是指依靠农业以外的职业维持生活的全部人口。 6.市镇人口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市和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 府批准的镇为标准进行统计的人口。城市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县的 人口。城市人口和集镇人口之和即为城镇人口。 7.劳动人口(基本人口)是指能参加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或能够 为社会提供服务性劳动的人口。 8.抚养系数(负担系数)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 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