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的地理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各类地形图、直方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地图中提取 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学习和欣赏,增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进一步了解 3.使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地理要素对雪期长短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难点: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三、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五、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播放东北代表性图片(背景音乐:大东北) 教师:你能说出图片当中描绘的大东北的样子吗?想进一步了解那里的自然地理概况 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秘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书写板书)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要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需要了解哪些自然地理 要素,你还记得吗? 学生:根据提问回答 设计意图: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区域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考查学生区域地理要素的分析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新课教学 活动一:航拍东北 教师布置任务:出示“东北三省在全国的位置”图及东北三省经纬网地图 提问:东北三省的位置在哪儿?利用地图你能描述出来吗?
1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的地理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各类地形图、直方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地图中提取 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学习和欣赏,增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进一步了解。 3.使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地理要素对雪期长短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难点: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三、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五、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播放东北代表性图片(背景音乐:大东北)。 教师:你能说出图片当中描绘的大东北的样子吗?想进一步了解那里的自然地理概况 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秘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书写板书)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要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需要了解哪些自然地理 要素,你还记得吗? 学生:根据提问回答。 设计意图: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区域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考查学生区域地理要素的分析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新课教学 活动一:航拍东北 教师布置任务:出示“东北三省在全国的位置”图及东北三省经纬网地图。 提问:东北三省的位置在哪儿?利用地图你能描述出来吗?
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 121E 135·E 航拍东北 纬度位置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游戏:异口同述 选择一组同学,逐个描述东北三省的位置及范围。要求:不可出现重复的地理事物,限 时1分钟。 2.动手填图 在导学案中,将渤海、黄海、朝鲜、俄罗斯填到相应的位置,并将中国四至点填到相应 的位置。 学生分析归纳: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纬度位置高,濒临渤海、黄海。 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 范围 黑 邻国: 吉 邻省: 邻海: 教师总结:黑吉辽,好风光,大东北,好地方。 内蒙河北在身旁,朝鲜南俄罗斯北。 纬度越高越冻嘴,靠近渤海景更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快速读图的能力,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 地理表述能力,最后通过学生动手填图,明确东北三省的范围和相对位置。 注意事项:填图时,注意强调各地理事物的位置,并教会学生如何描述相对位置。 活动二:俯瞰东北 教师布置任务:出示东北三省分层设色地形图,将地形区名称覆盖 提问:俯瞰大东北,地形有何特点?你能说说吗?
2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游戏:异口同述 选择一组同学,逐个描述东北三省的位置及范围。要求:不可出现重复的地理事物,限 时 1 分钟。 2.动手填图 在导学案中,将渤海、黄海、朝鲜、俄罗斯填到相应的位置,并将中国四至点填到相应 的位置。 学生分析归纳: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纬度位置高,濒临渤海、黄海。 教师总结:黑吉辽,好风光,大东北,好地方。 内蒙河北在身旁,朝鲜南俄罗斯北。 纬度越高越冻嘴,靠近渤海景更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快速读图的能力,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 地理表述能力,最后通过学生动手填图,明确东北三省的范围和相对位置。 注意事项:填图时,注意强调各地理事物的位置,并教会学生如何描述相对位置。 活动二:俯瞰东北 教师布置任务:出示东北三省分层设色地形图,将地形区名称覆盖。 提问:俯瞰大东北,地形有何特点?你能说说吗?
东北三省的地形 俯瞰东北 少 大小 兴 兴 安嫩 岭 岭 地形:以为主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游戏:寻音找山河 播放各地形区代表的歌曲,让学生在大屏幕上快速地找到它们。教师简介各个地形区的 概况 2.动手填图 在导学案中,将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填到相应的位置,并将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 江等填到相应的位置。 学生分析归纳: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东北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平原 东北三省的河流 中俄两国的界河 黑 龙 嫩 江 苏 辽河 山河大势 长白山 黑龙江 沃野千里 东北平原
3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游戏:寻音找山河 播放各地形区代表的歌曲,让学生在大屏幕上快速地找到它们。教师简介各个地形区的 概况。 2.动手填图 在导学案中,将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填到相应的位置,并将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 江等填到相应的位置。 学生分析归纳: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东北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平原
教师总结:黑吉辽,好风光,大东北,好地方。 江水把人滋养,兴安长白护身旁。 山环水绕平原广,白山黑水美名扬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在身心愉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掌握。通过学生 动手填图,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1.填图时要注意图中各地理事物的位置;2.对于有分界意义的地理事物, 如长白山等,做简要的介绍 活动三:寻根东北 教师布置任务:如果让你找一个地理事物代表东北,你会选什么?老师会选黑土地作为 东北三省的代表 东北三省的气候 守根东北 出示黑土在我国的分布图及黑土的自述(即成土的气候条件资料) 提问:东北三省的气候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及自学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如有困难可以适当 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中遇到问题,可以请老师帮助 1.出示东北三省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图,分析东北三省气候的总体特征。 2.区域内又有哪些差异呢?分析大连、长春、哈尔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进 行归纳,得出结论 令3.通过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分布图,明确区域内的气候差异并简单分析原 学生分析归纳: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教师总结:黑吉辽,好风光,大东北,好地方。 夏季温暖冬漫长,冷湿气候季风强。 雪期规律看温度,地形海陆也要想。 设计意图:学生按步骤完成,即说特征—辨差异——析原因,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 气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利用设置的问题和引导,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合作 意识 注意事项: 简介雪期的计算方法:用12-降雪最初日期+降雪的最终日期,例如漠河的降雪最终日 期是6月14日,最初日期是9月7日,雪期就是:12-9.7+6.14。 由于此活动有一定难度,教师应注意指导并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讨论。 课 结
4 教师总结:黑吉辽,好风光,大东北,好地方。 三江水把人滋养,兴安长白护身旁。 山环水绕平原广,白山黑水美名扬。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在身心愉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掌握。通过学生 动手填图,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1.填图时要注意图中各地理事物的位置;2.对于有分界意义的地理事物, 如长白山等,做简要的介绍。 活动三:寻根东北 教师布置任务:如果让你找一个地理事物代表东北,你会选什么?老师会选黑土地作为 东北三省的代表。 出示黑土在我国的分布图及黑土的自述(即成土的气候条件资料)。 提问:东北三省的气候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及自学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如有困难可以适当 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中遇到问题,可以请老师帮助。 1.出示东北三省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图,分析东北三省气候的总体特征。 2.区域内又有哪些差异呢?分析大连、长春、哈尔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进 行归纳,得出结论。 3.通过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分布图,明确区域内的气候差异并简单分析原 因。 学生分析归纳: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教师总结:黑吉辽,好风光,大东北,好地方。 夏季温暖冬漫长,冷湿气候季风强。 雪期规律看温度,地形海陆也要想。 设计意图:学生按步骤完成,即说特征──辨差异──析原因,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 气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利用设置的问题和引导,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合作 意识。 注意事项: 简介雪期的计算方法:用 12-降雪最初日期+降雪的最终日期,例如漠河的降雪最终日 期是 6 月 14 日,最初日期是 9 月 7 日,雪期就是: 12-9.7+6.14。 由于此活动有一定难度,教师应注意指导并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讨论。 课堂小结:
东 位置范围 比ac山环水绕 地形和气候特征 省 沃野千里 自然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东北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白山黑水间书写着东北人的豪情和果敢:黑土广布、气 候冷湿,林海雪原中流淌着东北人的热情和眷恋。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亲身游历东北的山山 水水,感受东北的文化,体验不一样的东北。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不应该是自然要素的简单介绍,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认识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并 明确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本案的重点。为了落实课标的要求,设计了 可以串联成一条主线的活动,通过游戏、填图的方式,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气候环节的讲述,还应该挖掘更好的方式,降低难度 从而认识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运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 意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读图,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通过情境创设、互动游 戏、动手填图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同时可以让学生熟悉地图,构 建“心理地图”,真正达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白山黑水”一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相关图片并结合已有知识,了解东北三省主要的农作物。通过对农业发展 状况的了解,分析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 的地位及这种地位的形成原因 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东北平原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分析形成原因并思考 解决措施 3.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 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4.通过读东北三省部分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形成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各类地图的判读及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 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5 东北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白山黑水间书写着东北人的豪情和果敢;黑土广布、气 候冷湿,林海雪原中流淌着东北人的热情和眷恋。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亲身游历东北的山山 水水,感受东北的文化,体验不一样的东北。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不应该是自然要素的简单介绍,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认识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并 明确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本案的重点。为了落实课标的要求,设计了 可以串联成一条主线的活动,通过游戏、填图的方式,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气候环节的讲述,还应该挖掘更好的方式,降低难度, 从而认识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运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 意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读图,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通过情境创设、互动游 戏、动手填图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同时可以让学生熟悉地图,构 建“心理地图”,真正达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 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相关图片并结合已有知识,了解东北三省主要的农作物。通过对农业发展 状况的了解,分析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 的地位及这种地位的形成原因。 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东北平原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分析形成原因并思考 解决措施。 3.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 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4.通过读东北三省部分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形成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各类地图的判读及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 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