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定问题 3..1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ICB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输入特性曲线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的影响 3.52射极偏置电路 ●稳定工作点原理 ●放大电路指标分析 /·固定偏流电路与射极偏置电路的比较 BACKNEXT
6 3.5 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定问题 • 温度变化对ICBO的影响 • 温度变化对输入特性曲线的影响 • 温度变化对 的影响 • 稳定工作点原理 • 放大电路指标分析 • 固定偏流电路与射极偏置电路的比较 3.5.1 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 3.5.2 射极偏置电路
3.51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 BACK NEXT7
7 3.5.1 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
351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 温度T个 CBo,CEO BE B个 载流子运动加剧, 载流子运动加剧, 少子浓度个 发射相同数量载流 多子穿过基区的速 子所需电压↓ 度加快,复合减少 输出特性曲线上移输入特性曲线左移 输出特性曲线族 n=c-E间隔加宽 3个 Rb Ⅰ个 C B·(RC/RL) A Q点上移→e2→A个 be BACKNEXT
温度T 少子浓度 IC ICBO , ICEO IB VBE 载流子运动加剧, 发射相同数量载流 子所需电压 b CC B E B R V V I − = 输入特性曲线左移 载流子运动加剧, 多子穿过基区的速 度加快,复合减少 输出特性曲线上移 输出特性曲线族 间隔加宽 3.5.1 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 be c L i o V ( // ) r R R V V A = = − Q点上移→ rbe → AV
352射极偏置电路 1.稳定工作点原理目标:温度变化时,使l维持恒定。 Re R Rb CH b2 Roll C1 b R R RL R R 固定偏流电路射极偏置电路二 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 CC/ bRb+/be VCC=brB+be+IeRe Vbb=Ibrb +Vbe+leRe CCBE ,2 VCC-VBE-TER R B= BB-VBE-IFR R 只能单向设置 具有检测Q点位置,并自动调整的功能 T个→个~1个→V个=LER→ (反馈控制) BACKNEXT
3.5.2 射极偏置电路 1. 稳定工作点原理 目标:温度变化时,使IC维持恒定。 + – vi iB Rb b c iC Rc VCC + – vo RL Re iE Cb1 + Cb2 + e 固定偏流电路 射极偏置电路 + – vi iB i1 Rb1 b c iC Rc VCC + – vo RL Re iE Rb2 Cb1 + Cb2 + e i2 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 CC B Rb VBE V = I + CC B b B E E Re V = I R +V + I b CC B E B R V V I − = b CC B E E e B R V V I R I − − = B b BE E e ' VBB = I R +V + I R b B E E e ' B R V V I R I BB − − = 只能单向设置 具有检测Q点位置,并自动调整的功能 T → IC ~ IE IC → VE= IE Re → IB (反馈控制)
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稳定Q思路 CC 如果温度变化时,b点电位能基本不 R Re C62 变,则可实现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c 利用VB=v-VE=v-IR R 则可实现如下自动调整过程 R Vi Lb2 R T个→LC↑~↑→个→VBE√ b点电位基本不变的条件: h1>lB4510)1(硅) 1=(10-20)1(锗) R B CC =3V-5V(硅) Ab1 + rb2 B>>VBEVB VB=1V-3v(锗) R ≈ B三BE b2 CC: E R R。Rb1+Rbn2Re 求Q点方法三 VcE=VCC-IR-IoRVcc-I(R+R)I B BACKNEXT
+ – vi iB i1 Rb1 b c iC Rc VCC + – vo RL Re iE Rb2 Cb1 + Cb2 + e i2 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 如果温度变化时,b点电位能基本不 变,则可实现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T → IC ~ IE IC → VE → VBE B E B E B E Re 利用 V =V −V =V − I 稳定Q思路 则可实现如下自动调整过程 b点电位基本不变的条件: I1 >>IB VB >>VBE I1=(5~10)IB (硅) I1=(10~20)IB(锗) VB =3V~5V(硅) VB =1V~3V(锗) CC b1 b2 b2 B V R R R V + e B B E C E R V V I I − = ( ) CE CC C c E e CC C Rc Re V =V − I R − I R V − I + C B I I = e CC b1 b2 b2 e B R V R R R R V + 求Q点方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