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作业(中英文)安排 在习题的安排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习题中,以基本概念 的练习为纲,并通过分单元的计算题为学生打好基础,同时利用 综合分析能力的习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方法 物质结构部分以基本概念题为主,采用形式为是非、选择和 简答题,通过综合训练题提高学生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固体 结构和配合物结构知识的认识。 元素化学的练习题中以是非、选择、简答题形式的基本概念 题为主,综合分析计算题为辅,着重使学生学习掌握元素性质的 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性问题。 在保证大纲要求的知识点、线和面都兼顾到的前提下,对各 章具体的习题每年进行更改。 第一章:结论 思考题:3题,简答题:2题。 第二章:热化学 基本概念题:4题,热力学每一定律及热化学计算题:5题。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基本概念题:2题。 第四章:化学平衡 基本概念题:5题,化学平衡计算题:4题,热力学第二定律 及吉布斯函数计算题:4题,综合分析训练题:2题。 第五章: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作业(中英文)安排 在习题的安排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习题中,以基本概念 的 练 习 为 纲 ,并 通 过 分 单 元 的 计 算 题 为 学 生 打 好 基 础 ,同 时 利 用 综合分析能力的习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方法。 物质结构部分以基本概念题为主,采用形式为是非、选择和 简 答 题 ,通 过 综 合 训 练 题 提 高 学 生 对 原 子 结 构 、分 子 结 构 和 固 体 结构和配合物结构知识的认识。 元素化学的练习题中以是非、选择、简答题形式的基本概念 题 为 主 ,综 合 分 析 计 算 题 为 辅 ,着 重 使 学 生 学 习 掌 握 元 素 性 质 的 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性问题。 在保证大纲要求的知识点、线和面都兼顾到的前提下,对各 章具体的习题每年进行更改。 第一章:结论 思考题: 3 题,简答题: 2 题 。 第二章:热化学 基本概念题: 4 题,热力学每一定律及热化学计算题: 5 题 。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基本概念题: 2 题 。 第四章:化学平衡 基本概念题:5 题,化学平衡计算题:4 题,热力学第二定律 及吉布斯函数计算题: 4 题,综合分析训练题: 2 题 。 第五章:酸碱平衡
基本概念题:3题,弱酸、弱碱电离平衡计算,4题,多元弱酸 弱碱计算题2题,配位平衡计算题:3题,综合分析训练题:2 题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 基本概念题:3题,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3题,沉淀平衡: 4题,综合训练题:3题。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基本概念与氧化还原反应配平题:8题,电极电势与能斯特 方程:5题,酸碱-沉淀-配位化学.氧化还原综合平衡训练题4题 各类化学平衡习题课:综合计算训练题5题。 第八章:原子结构 基本概念题:6题,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题:6题,综合 训练题4题。 第九章:分子结构: 价键理论基本概念题:3题,杂货轨道理论概念题:4题,价 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概念题:4题,分子轨道理论概念题:3题; 简答题:5题,综合分析训练题:4题。 第十章:固体结构 晶体结构和类型:基本概念3题,简答题2题;金属晶体: 基本概念2题,简答题2题;离子晶体:基本概念5题,简答题 3题;分子晶体:基本概念3题,简答题3题;综合训练题2通。 第十一章:配合物结构
基本概念题: 3 题,弱酸、弱碱电离平衡计算, 4 题,多元弱酸 弱碱计算题 2 题,配位平衡计算题: 3 题,综合分析训练题: 2 题 。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 基本概念题: 3 题,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 3 题,沉淀平衡: 4 题,综合训练题: 3 题 。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基本概念与氧化还原反应配平题: 8 题,电极电势与能斯特 方程:5 题 ,酸 碱 -沉 淀 -配位化学 -氧化还原综合平衡训练题 4 题 。 各类化学平衡习题课:综合计算训练题 5 题 。 第八章:原子结构 基本概念题:6 题,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题:6 题,综合 训练题 4 题 。 第九章:分子结构: 价键理论基本概念题:3 题,杂货轨道理论概念题:4 题,价 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概念题: 4 题,分子轨道理论概念题: 3 题 ; 简答题: 5 题,综合分析训练题: 4 题 。 第十章:固体结构 晶体结构和类型:基本概念 3 题,简答题 2 题;金属晶体: 基本概念 2 题,简答题 2 题;离子晶体:基本概念 5 题,简答题 3 题 ;分 子 晶 体 :基 本 概 念 3 题 ,简 答 题 3 题 ;综 合 训 练 题 2 题 。 第十一章:配合物结构
基本概念题5题,简答题4题,计算题2题,综合训练题2 题。 第十二章:s区元素: 基本概念题5题;化合物合成制备题2题;元素性质特点题 3题。 第十三章:p区元素(一) B、A1性质特点题6题;碳族元素性质特点题6题;化合物 合成制备题4题。 第十四章:p区元素(二) 氮族元素性质特点题8题;氧族元素性质特点题5题;化合 物合成制备题5题。 第十五章:p区元素(三) 卤素元素基本性质特点题8题,卤化物合成制备题4题,P 区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性质特点题4题,主族元素综合训练题3 题。 第十六章:d区元素(一) 区元素基本概念题4题,铬的性质特点及其化合物制备题4 题,锰的性质特点及其化合物制备题5题,铁、钴、镍性质特点 及其化合物制备题6题。 第十七章:d区元素(一) 铜族元素基本概念题4题,锌族元素基本概念题5,d区元素 训练题2题,元素化学综合训练题4题
基本概念题 5 题,简答题 4 题,计算题 2 题,综合训练题 2 题 。 第十二章: s 区元素: 基本概念题 5 题;化合物合成制备题 2 题;元素性质特点题 3 题 。 第十三章: p 区元素 (一 ) B、 Al 性质特点题 6 题;碳族元素性质特点题 6 题;化合物 合成制备题 4 题 。 第十四章: p 区元素 (二 ) 氮族元素性质特点题 8 题;氧族元素性质特点题 5 题;化合 物合成制备题 5 题 。 第十五章: p 区元素 (三 ) 卤素元素基本性质特点题 8 题,卤化物合成制备题 4 题 , p 区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性质特点题 4 题。主族元素综合训练题 3 题 。 第十六章: d 区元素 (一 ) d 区元素基本概念题 4 题 ,铬 的 性 质 特 点 及 其 化 合 物 制 备 题 4 题,锰的性质特点及其化合物制备题 5 题,铁、钴、镍性质特点 及其化合物制备题 6 题 。 第十七章: d 区元素 (一 ) 铜族元素基本概念题 4 题 ,锌 族 元 素 基 本 概 念 题 5,d 区元素 训练题 2 题,元素化学综合训练题 4 题
说明: 中文教材上选出的作业习题,一般都能够在随同该教材的<释疑与习 题解析>辅助材料上得到详尽的答案解释,在此不再重新列出;对于 英文教材上选出的部分习题,也因为每年都更新,如下给出的部分 习题和答案仅供参考。 Chapter Two 6.18 The work done to compress a gas is 74J.As a result,26J of heat is given off to the surroundings.Calculate the change in energy of the gas Answer:work of compression is positive and because heat is released by the gas,q is negative.Therefore,we have A E=q+w=-26J+74J=48J. 6.56 The standard enthalpy change for the following reaction is 436.4kJ/mol: H(g)→H(g+H(g) Calculate the standard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atomic hydrogen(H) Answer: △HEm=△HmH(g】+△HmH(g] 436.4kJ/mol=2AH.m [H2(g)]-0 △Hem=218.2kJ/mol Chapter Three 13.18 consider the reaction
说明: 中文教材上选出的作业习题,一般都能够在随同该教材的<释疑与习 题解析>辅助材料上得到详尽的答案解释,在此不再重新列出; 对于 英文教材上选出的部分习题, 也因为每年都更新,如下给出的部分 习题和答案仅供参考。 Chapter Two 6.18 The work done to compress a gas is 74J.As a result, 26J of heat is given off to the surroundings. Calculate the change in energy of the gas. Answer: work of compression is positive and because heat is released by the gas, q is negative. Therefore, we have △ E=q + w=-26J+74J=48J. 6.56 The standard enthalpy change for the following reaction is 436.4kJ/mol: H2(g)→H(g)+ H(g) Calculate the standard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atomic hydrogen (H). Answer: ΔHθ r, m =Δ Hθ f, m [H(g)] + Δ Hθ f, m[H2(g)] 436.4kJ/mol=2ΔHθ f, m [H2(g)]-0 Δ Hθ f, m =218.2 kJ/mol Chapter Three 13.18 consider the reaction
X+Y→Z From the following data,obtained at 360K,(a)determine the order of the reaction,and(b)determine the initial rate of disappearance of X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X is 0.30M and that of Y is 0.40M. Initial rate of disappearance of X [X](M) [Y](M) (M/s) 0.053 0.10 0.50 0.127 0.20 0.30 1.027 0.40 0.60 0.254 0.20 0.60 0.509 0.40 0.30 Solution:Assume that the rate law takes the form Rate=k[XT[Y] Note the data as experiment 1,2,3,4,and 5 in order (a).Take the ratio of the rates from 2&5 and 3&4 experiments,because in these two groups,the concentration of Y are the same,the ratio equals the ratio of the initial rate of disappearance of X. rate3=ae-0.590M/s_k0.40M0°(0.30M rate,rate2x) =20≈4 0.127M1sk0.20M)°(0.30M)
+ → ZYX From the following data, obtained at 360K, (a) determine the order of the reaction, and (b) determine the initial rate of disappearance of X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X is 0.30M and that of Y is 0.40M. Initial rate of disappearance of X (M/s) [X] (M) [Y] (M) 0.053 0.10 0.50 0.127 0.20 0.30 1.027 0.40 0.60 0.254 0.20 0.60 0.509 0.40 0.30 Solution: Assume that the rate law takes the form ba = [Y]k[X]Rate Note the data as experiment 1, 2, 3, 4, and 5 in order (a). Take the ratio of the rates from 2 & 5 and 3 & 4 experiments, because in these two groups, the concentration of Y are the same, the ratio equals the ratio of the initial rate of disappearance of X. 42 )30.0()20.0( )30.0()40.0( /127.0 /590.0 )(2 )(5 2 5 == = ≈= a a b a b x x MMk MMk sM sM rate rate rat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