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 2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3回到家中,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 4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每天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 6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那天,我告诉 7父亲,我不怕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 8境。这是不敢夜行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011.小说的主人公是 他是一个 的人。 1112.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12A.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14C.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 15D.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1613.你如何理解“谁与我同行”?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共一课时) 基础驿站 22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3A.渺茫(miao)搽(cha)诓骗( kuang) 24B.玄虚(xuan)脂粉(z1)拜佛(f6) 25C.宰相(zhai)麻醉(zhui)慨叹(kai) 26D.省悟(xing)脊梁(j1)倘若(tang) 27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8A.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渺茫: 29离的很远,视觉模糊,看不清楚。) 30B.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31(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自己,接触困苦。) 32C.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33(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一一却也是事实。(怀古伤今:追念古代 35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36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37(1)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 38前仆后继: 39(2)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40不足为据 41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是 字。我们以前还学过该作者的散 文 小说 本文运用 的论证方式,采取 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驳 43倒对方的论点 综合园地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 46了。“这句中“他信力”加上引号,所起的作用是() 第16页共57页
第 16 页 共 57 页 1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 2 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3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 4 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5 以后,每天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 6 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那天,我告诉 7 父亲,我不怕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 8 境。这是不敢夜行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9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0 11.小说的主人公是 ,他是一个 的人。 11 12.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12 A.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13 B.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14 C.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 15 D.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16 13.你如何理解“谁与我同行”? 17 18 19 20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共一课时) 21 一、基础驿站 22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3 A.渺.茫(miǎo) 搽.(chá) 诓.骗(kuāng) 24 B.玄.虚(xuán) 脂.粉(zǐ) 拜佛.(fó) 25 C.宰.相(zhǎi) 麻醉.(zhuì) 慨.叹(kǎi) 26 D.省.悟(xǐng) 脊.梁(jí) 倘.若(tǎng) 27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8 A.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渺茫: 29 离的很远,视觉模糊,看不清楚。) 30 B.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31 (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自己,接触困苦。) 32 C.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33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34 D.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了——却也是事实。(怀古伤今:追念古代 35 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36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37 (1)他们在前仆后继 ....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 38 前仆后继: 39 (2)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 ....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40 不足为据: 41 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是 ,原名 ,字 。我们以前还学过该作者的散 42 文 ,小说 。本文运用 的论证方式,采取 和 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驳 43 倒对方的论点。 44 二、综合园地 45 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 46 了。“这句中“他信力”加上引号,所起的作用是( )
1A.表示引用 2B.表示强调 3C.表示特殊称谓 4D.表示讽刺否定 5鲁迅先生说:“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6.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 6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分别是 7①“筋骨和脊梁”是指: 8②“状元宰相”是指 9③“地底下”是指: 107.“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都指的哪些人?请你结合自已所学 11到的历史知识,写出这些人的代表,如“埋头苦干的人”有 拼命硬干的人” 12“为民请命的人”有 “舍身求法的人”有 138.阅读下列一段文字,说说它和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什么异同 14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 15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 16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这个和那个》) 10.《吴汉何尝杀妻》(共一课时) 基础驿站 2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篡位()②自刎()③无稽()④诬害()⑤奉诏() 23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4A.投机取巧面面俱到死心踏地 25B.杀父之仇举一反三漠不关心 26C.大书特书披星带月滔滔不绝 27D.自以为是事半工倍埋头苦干 283.下列词语没有结合语境解释的一项是() 29A.为什么要无中生有地硬把“杀妻”的情节,安在吴汉的头上。(本来没有的事,凭空说成有) 30B.吴汉果然死心塌地随刘秀去打天下。(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31C.这些都证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毫无根据) 32D.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装订成册的著作) 33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4A.这又证明,从来厉史记述都没有把吴汉描写成《斩经堂》的人物 35B.刘珍是后汉安帝永初年间的史官,曾奉诏校订东观诸书,并且负责编辑建武以后的名臣列传。 36C.吴汉的夫人名位也很正常,并没有引起吴汉“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察究:吴汉的家庭和夫妇关系到底怎样? 385.本文作者邓拓,当代 学家 家。福建闽侯人。此文发表时笔名是 作者以丰富的 9史料,批驳了“ ”的说法,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 41二、综合园地 42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43A.据他说:“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44B.照《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45C.这样看来,吴汉的夫人名位也很正常,并没有引起吴汉“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第17页共57页
第 17 页 共 57 页 1 A.表示引用 2 B.表示强调 3 C.表示特殊称谓 4 D.表示讽刺否定 5 鲁迅先生说:“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 6.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 6 的有无,状元宰相 ....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分别是: 7 ①“筋骨和脊梁”是指: 8 ②“状元宰相”是指: 9 ③“地底下”是指: 10 7.“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都指的哪些人?请你结合自己所学 11 到的历史知识,写出这些人的代表,如“埋头苦干的人”有 ,拼命硬干的人” 有 12 “为民请命的人” 有 “舍身求法的人” 有 。 13 8.阅读下列一段文字,说说它和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什么异同。 14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 15 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 16 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这个和那个》) 17 18 19 10.《吴汉何尝杀妻》(共一课时) 20 一、基础驿站 2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2 ①篡.位( ) ②自刎.( )③无稽.( )④诬.害( ) ⑤奉诏.( ) 23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4 A.投机取巧 面面俱到 死心踏地 25 B.杀父之仇 举一反三 漠不关心 26 C.大书特书 披星带月 滔滔不绝 27 D.自以为是 事半工倍 埋头苦干 28 3.下列词语没有结合语境解释的一项是( ) 29 A.为什么要无中生有 ....地硬把“杀妻”的情节,安在吴汉的头上。(本来没有的事,凭空说成有) 30 B.吴汉果然死心塌地 ....随刘秀去打天下。(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31 C.这些都证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毫无根据) 32 D.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 ....。(装订成册的著作) 33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4 A.这又证明,从来厉史记述都没有把吴汉描写成《斩经堂》的人物。 35 B.刘珍是后汉安帝永初年间的史官,曾奉诏校订东观诸书,并且负责编辑建武以后的名臣列传。 36 C.吴汉的夫人名位也很正常,并没有引起吴汉“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37 D.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察究:吴汉的家庭和夫妇关系到底怎样? 38 5.本文作者邓拓,当代 学家、 家。福建闽侯人。此文发表时笔名是 。作者以丰富的 39 史料,批驳了“ ”的说法,有力地论证了“ , , 40 , ”的观点。 41 二、综合园地 42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43 A.据他说:“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44 B.照《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45 C.这样看来,吴汉的夫人名位也很正常,并没有引起吴汉“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17.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2(1)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了 4(2)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王莽篡位以后,下令捉拿汉宗室刘秀。( 5(3)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6(4)解放前,邓稼先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国 7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8A.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9B.各地中小学要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10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11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129.这篇课文告诫作者不可捏造史实,胡编乱造。现实生活中,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屡见不鲜,请以“我看‘戏 13说’“为题,谈一谈你对这类作品的创作原则或社会效应的看法。 14 16 11.《大小猫洞》(共一课时) 17一、基础驿站 18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9A.泮宫(pan)晏婴(yan)爵士(je) 20B.仆役(bu)玲珑(1ing)效率(10) 21C.祭孔(j)称心(chen)状元( zhuang) 22D.宰相(zdi)尊重(zhun)大殿(dian) 23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4A.伸张正义寻根究底不计其数闭门造车 25B.出死入生同舟共济真假难辩崭露头角 26C.长篇大论为民请命投机取巧平淡无奇 27D.匹夫有责无独有偶前呼后拥各霸一方 8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9(1)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晏子决不能一个人徒步走来 30前呼后拥 31徒步 (2)话说当年齐国宰相晏婴名满天下。 33名满天下: 44.本文从 的故事,联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从城门联想到 联想到文庙的桥, 35从文庙的门和桥联想到 思路流畅,结构清晰。 36二、综合园地 375.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38(1)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39(2)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 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41(3)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42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都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 43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 456.下列问句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第18页共57页
第 18 页 共 57 页 1 7.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2 (1)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了。 3 ( ) 4 (2)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王莽篡位以后,下令捉拿汉宗室刘秀。 ( ) 5 (3)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 6 (4) 解放前,邓稼先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国。 ( ) 7 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 ...的一项是( ) 8 A.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9 B.各地中小学要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10 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11 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12 9.这篇课文告诫作者不可捏造史实,胡编乱造。现实生活中,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屡见不鲜,请以“我看‘戏 13 说’“为题,谈一谈你对这类作品的创作原则或社会效应的看法。 14 15 16 11.《大小猫洞》(共一课时) 17 一、基础驿站 18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9 A.泮.宫(pàn) 晏.婴(yàn) 爵.士(jüé) 20 B.仆.役(bú) 玲.珑(líng) 效率.(lǜ) 21 C.祭.孔(jì) 称.心(chèn) 状.元(zhuàng) 22 D.宰.相(zǎi) 尊.重(zhūn) 大殿.(diàn) 23 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4 A.伸张正义 寻根究底 不计其数 闭门造车 25 B.出死入生 同舟共济 真假难辩 崭露头角 26 C.长篇大论 为民请命 投机取巧 平淡无奇 27 D.匹夫有责 无独有偶 前呼后拥 各霸一方 28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9 (1)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 ....,晏子决不能一个人徒步..走来。 30 前呼后拥: 31 徒步: 32 (2)话说当年齐国宰相晏婴名满天下 ....。 33 名满天下: 34 4.本文从 的故事,联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从城门联想到 ,从 联想到文庙的桥, 35 从文庙的门和桥联想到 ,思路流畅,结构清晰。 36 二、综合园地 37 5.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38 (1)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 ) 39 (2)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 40 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 41 (3)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42 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都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 43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 44 ( ) 45 6.下列问句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1A.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2B.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 3C.若是各有一洞呢? 4D.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5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6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 7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8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 9确把握声音内容。 10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 11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 13“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 148.怀疑处处有学问,你能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提出自己的思考吗?(要有见地,有深度) 16 12.《世上没有傻问题》(共一课时) 基础驿站 20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1A.疑虑()乏味(fa)深奥(do) 脆弱(cui)脚趾(zhi)尽管(jin) 23C.贬低(bin)惹恼(re)几乎(j1) 24D.猜测(ce)即使(ji)愚蠢(cin) 25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26(1)他们很好奇,爱动脑筋,引起思考的、有洞查力的问题涛涛不绝。() 27(2)他们需要得到照顾、喝护和鼓力。但是仅仅鼓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给他们关健的进行思考的工具。() 28(3)我敢到实在难以理解。成认我们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翠弱吗?() 9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30(1)我们没有谁会 (浪费、花费、破费)很多时间去想:为什么自然是这个样子?宇宙是怎么来的 31它是否一直那样存在? 32(2)为什么成年人在不到六岁的孩子面前要装做 (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所不知 ·承认我们 33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 (憔悴、干脆、脆弱)吗? (3)如果我们对答案有想法,我们可以试着 (解释、辩解、讨论)。即使是一次不完全的尝试也会起 35到消除 (疑虑、怀疑、顾虑)和鼓励的作用 364.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文章的论点是“ ”。这一论点 37的正面论据是“ 反面论据是“ 38二、综合园地 39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是( 40A.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 1B.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脆弱吗? 42C.但是每个问题都表明了他渴望理解这个世界。 43D.有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述不当的问题,以及在不恰当的自我批判之后提出来的问题 446.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45A.2009年10月1日,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即将开始,几乎是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电视,街上显得静悄 第19页共57页
第 19 页 共 57 页 1 A.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2 B.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 3 C.若是各有一洞呢? 4 D.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5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6 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闪现出世博会 159 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 7 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8 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 9 确把握声音内容。 10 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 11 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12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 13 “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 14 8.怀疑处处有学问,你能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提出自己的思考吗?(要有见地,有深度) 15 16 17 18 12.《世上没有傻问题》(共一课时) 19 一、基础驿站 20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1 A.疑虑.(lǜ) 乏.味(fá) 深奥.(ào) 22 B.脆.弱(cuì) 脚趾.(zhǐ) 尽.管(jìn) 23 C.贬.低(biǎn) 惹.恼(rě) 几.乎(jǐ) 24 D.猜测.(cè) 即.使(jí) 愚蠢.(cǔn) 25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26 (1)他们很好奇,爱动脑筋,引起思考的、有洞查力的问题涛涛不绝。( ) 27 (2)他们需要得到照顾、喝护和鼓力。但是仅仅鼓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给他们关健的进行思考的工具。( ) 28 (3)我敢到实在难以理解。成认我们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翠弱吗?( ) 29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30 (1)我们没有谁会 (浪费、花费、破费)很多时间去想:为什么自然是这个样子?宇宙是怎么来的, 31 它是否一直那样存在? 32 (2)为什么成年人在不到六岁的孩子面前要装做 (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所不知)?……承认我们 33 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 (憔悴、干脆、脆弱)吗? 34 (3)如果我们对答案有想法,我们可以试着 (解释、辩解、讨论)。即使是一次不完全的尝试也会起 35 到消除 (疑虑、怀疑、顾虑)和鼓励的作用。 36 4.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文章的论点是“ ”。这一论点 37 的正面论据是“ ”,反面论据是“ ”。 38 二、综合园地 39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是( ) 40 A.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 41 B.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脆弱吗? 42 C.但是每个问题都表明了他渴望理解这个世界。 43 D.有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述不当的问题,以及在不恰当的自我批判之后提出来的问题。 44 6.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45 A.2009 年 10 月 1 日,建国 60 周年的阅兵式即将开始,几乎是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电视,街上显得静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