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力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力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和《力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 理办法》执行。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南华大学力学教研室编,2017版 2、主要参考书: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中南工学院材料力学实验室编1999年12月 八、教改说明及其他 无。 执笔人:廖艳果系室审核人:郭长青 之
21 参照《力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力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和《力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 理办法》执行。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南华大学力学教研室编,2017 版 2、主要参考书: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中南工学院材料力学实验室编 1999 年 12 月 八、教改说明及其他 无。 执笔人:廖艳果 系室审核人:郭长青
《材料力学A》课程考试大纲(机械类)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 课程编号:130702001 总学时数: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4学时,实验或实践教学8学时) 学分:45学分 一、考试对象 修完本课程所规定的各专业学生:机械类专业 二、考试目的 本课程考试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三、考试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专业学科,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12分值 1、考试内容:①材料力学的任务:②基本假设:③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 2、考试要求:全面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研究对象,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和杆件的基本变 形形式。 第二章轴向拉伸和压缩 10分值 1、考试内容:①轴向拉压的内力和应力计算:②轴向拉压的变形计算:③轴向拉压的强 度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轴向拉压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强度计算。 第三章扭转 10分值 1、考试内容:①扭转的内力和应力计算:②扭转的变形计算:③扭转的强度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扭转的内力、应力、变形、强度及刚度计算。 第四章弯曲应力10分值 1、考试内容:①梁弯曲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做法:②弯曲的强度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梁弯曲的内力、应力及强度计算。 第五章梁弯曲时的变形10分值 22
22 《材料力学 A》课程考试大纲(机械类)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 课程编号:130702001 总学时数:72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64 学时,实验或实践教学 8 学时) 学分:4.5 学分 一、考试对象 修完本课程所规定的各专业学生:机械类专业。 二、考试目的 本课程考试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三、考试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专业学科,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1-2 分值 1、考试内容: ① 材料力学的任务;② 基本假设;③ 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 2、考试要求:全面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研究对象,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和杆件的基本变 形形式。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10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轴向拉压的内力和应力计算;②轴向拉压的变形计算;③ 轴向拉压的强 度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轴向拉压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强度计算。 第三章 扭转 10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扭转的内力和应力计算;②扭转的变形计算;③ 扭转的强度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扭转的内力、应力、变形、强度及刚度计算。 第四章 弯曲应力 10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梁弯曲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做法;② 弯曲的强度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梁弯曲的内力、应力及强度计算。 第五章 梁弯曲时的变形 10 分值
1、考试内容:①梁弯曲的变形计算:②梁弯曲时的刚度计算。 2、考试要求:在掌握梁弯曲时的变形及刚度度计算。 第六章简单的超静定问题10分值 1、考试内容:①轴向拉压的超静定计算:②扭转的超静定计算:③弯曲的超静定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轴向拉压、扭转及弯曲的超静定计算。 第七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10分值 1、考试内容:①平面应力状态分析:②四种强度理论的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和四种强度理论计算 第八章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10分值 1、考试内容:①轴向拉压与弯曲的组合:②扭转和弯曲的组合:③剪切的实用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轴向拉压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及与弯曲的组合及剪切的实用计算。 第九章压杆稳定10分值 1、考试内容:①临界力的计算:②欧拉公式的适应范围:③稳定性的校核。 2、考试要求:掌握压杆临界力的计算、欧拉公式的适应范围和稳定性的校核。 第十章能量法 10分值 1、考试内容:①卡氏第一定理的应用:②卡氏第二定理的应用:③图乘法计算位移。 2、考试要求:掌握卡氏定理的应用、图乘法计算位移。 第十一章动荷载交变应力 10分值 1、考试内容:①动静法的应用:②冲击问题的计算:③交变应力的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动静法的应用、冲击问题的计算和交变应力的计算。 附录!截面的几何性质10分值 1、考试内容:①惯性矩的计算:②截面形心的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组合截面的形心和惯性矩的计算。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和方法:闭卷理论考,考试时间:100分钟。 六、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本课程考试采用的题型及题型分值所占大致比例及卷面总分。 判断题:5一10%单项选择题:10~20% 填空题:10~20% 计算分析题:50~60% 23
23 1、考试内容:① 梁弯曲的变形计算;② 梁弯曲时的刚度计算。 2、考试要求:在掌握梁弯曲时的变形及刚度度计算。 第六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10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轴向拉压的超静定计算;②扭转的超静定计算;③ 弯曲的超静定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轴向拉压、扭转及弯曲的超静定计算。 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10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②四种强度理论的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和四种强度理论计算。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10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轴向拉压与弯曲的组合;②扭转和弯曲的组合;③ 剪切的实用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轴向拉压与弯曲的组合、扭转及与弯曲的组合及剪切的实用计算。 第九章 压杆稳定 10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临界力的计算;②欧拉公式的适应范围;③ 稳定性的校核。 2、考试要求:掌握压杆临界力的计算、欧拉公式的适应范围和稳定性的校核。 第十章 能量法 10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卡氏第一定理的应用;②卡氏第二定理的应用;③ 图乘法计算位移。 2、考试要求:掌握卡氏定理的应用、图乘法计算位移。 第十一章 动荷载 交变应力 10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动静法的应用;②冲击问题的计算;③ 交变应力的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动静法的应用、冲击问题的计算和交变应力的计算。 附录 I 截面的几何性质 10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惯性矩的计算;②截面形心的计算。 2、考试要求:掌握组合截面的形心和惯性矩的计算。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和方法:闭卷理论考,考试时间:100 分钟。 六、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本课程考试采用的题型及题型分值所占大致比例及卷面总分。 判断题:5~10% 单项选择题:10~20% 填空题:10~20% 计算分析题:50~60%
试设置偏向于具有机械类各专业工程背景的考题。 七、成绩综合评定办法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上课、出勤、作业等情况确定 实验成绩由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课的课堂和实验报告等情况确定。实验不及格者,该门课程 总成绩不及格。 考试成绩由全校统一的期末考试成绩确定。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山《材料力学()》(第五版),孙训方等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09年。 [2☑《材料力学(Ⅲ)》(第五版),孙训方等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09年。 2、主要参考书: [山《材料力学(I)》,刘鸿文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08年。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08年。 [3)《材料力学》,范软珊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09年 执笔人:肖新跃系室审核人:郭长青
24 试题设置偏向于具有机械类各专业工程背景的考题。 七、成绩综合评定办法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上课、出勤、作业等情况确定。 实验成绩由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课的课堂和实验报告等情况确定。实验不及格者,该门课程 总成绩不及格。 考试成绩由全校统一的期末考试成绩确定。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1] 《材料力学(I)》(第五版),孙训方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2]《材料力学(II)》(第五版),孙训方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2、主要参考书: [1]《材料力学(I)》,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材料力学(II)》,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3]《材料力学》,范钦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执笔人:肖新跃 系室审核人:郭长青
《大学物理A1》教学大纲 University Physics Al 课程编号:130703001 学时:56 学分:3.5 适用对橡:理工类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 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 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大学物理A1课程是 高等学校理工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任务:高等学校开设大学物理A1课程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 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些都起者开阔思路、激 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大学物理A1课程,不仅对 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 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大学物理A1是在低年级开设的课程,它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 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等方 面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物理A1课程在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也起着一 定的作用。通过大学物理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 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在大学物理课的各个教学环 节中,都必须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者重培养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成毕业要 求的第1、2、3、4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开设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在 生产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受到进一步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在实际的科学技 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参加科学实践打 下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5
25 《大学物理 A1》教学大纲 University Physics A1 课程编号:130703001 学时:56 学分:3.5 适用对象:理工类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 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 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大学物理 A1 课程是 高等学校理工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任务:高等学校开设大学物理 A1 课程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 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些都起着开阔思路、激 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大学物理 A1 课程,不仅对 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 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大学物理 A1 是在低年级开设的课程,它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 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等方 面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物理 A1 课程在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也起着一 定的作用。通过大学物理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 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在大学物理课的各个教学环 节中,都必须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成毕业要 求的第 1、2、3、4 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开设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在 生产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受到进一步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在实际的科学技 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参加科学实践打 下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