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学与网络 会发现,就因特网而言,本身正在重复这整个过程(第14页)。 盖肯巴赫和艾勒曼的主要观点是:因特网已经使许多学者从本质上 改变了研究思路,也改变了类似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关于新技术如何 影响社会的预言。过去对“新技术”的研究也能够教给我们有关技术对行 为影响的宝贵经验。首先不管使用的是何种媒介技术,媒介行为之间常 常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它们拥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其次有证据表明,早期 的技术会影响后期技术对心理的影响以及后期技术的行为规范。例如, 书写作为交流技术有其社会的历史的和心理的影响,然而当我们考虑计 算机中介交流时,我们往往关注的是更新的技术(计算机)而不是以往的 技术(书写)。我认为这两种技术是不可分的,而且要充分考虑基于文本 交流的心理影响,我们也需要考虑书写本身的影响。此外,随着技术的发 展,早期的技术使用影响着后期技术的使用方式。例如,当无线电通信开 始取代电报的时候,无线电报务员使用与电报员相同的行话和缩略词,这 随后又影响了业余无线电报务员(无线电通信火腿族)的行为和规范,直 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这种影响。 在以下章节里,我们将在历史的和心理的背景下讨论五种“新”(并不7 是非常新)的技术—书写、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和手机短信。 书写 很容易忘记与口头交流相对的书写是一种技术(Ong,1986)。不仅 如此,而且就人类的发展史而言,书写还是一种较新的技术。尽管人类的 口头交流可以追溯到大约5万年前,但是书写和字母表的历史却只有大 约5000年。 与其他更新的媒介交流形式一样,书写需要有专门的工具——不管 是石板和粉笔,钢笔和纸张,还是文字处理软件。而且像因特网和计算机 一样,书写在它的早期阶段也饱受指责。柏拉图在《斐德罗篇》(Phae drus)中主张,书写没有人情味且不真实,它破坏记忆且“削弱灵魂” (Ong,1982,第79页)
网络行为心理学—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 直到中世纪,书写还只是为少数人所享有。文档被手写在昂贵的羊 皮纸上。一名抄写员(通常是和尚)可能要花费一年的时间来抄写一部经 文( Burke,1991)。大量的信息通过旅行的诗人或者教堂/皇室雇佣的一 批信使进行口头传递。除非有官方的印章,否则文档的真实性就得不到 保证(实际上那种文档经常被伪造),因此对文盲而言书写完全没有价值。 在法律上口述才是有价值的—即在法庭上“听”到的对被告辩护人大声 宣读的证据,这些证据旨在驳斥对被告的指控(这种做法一直延续至今)。 与现在有所不同的是,书写的东西曾被期望大声地朗读出来,而且在大多 数富裕家庭里,不同的人将充当书信的读者和作者的角色。要使内容有 意义,就要将书写的内容大声地读出来,这与当今社会大声念出宗教咒语 和遗嘱的做法颇为相似。 许多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作品和文字材料迅速传播一谷登堡(Gu tenberg)在1450年左右(再次)发明的活版印刷机免除了人们手工誊写 的艰辛,同时一种用于书写的廉价材料——纸张的出现,意味着印刷机可 以被真正地使用。阿拉伯人在8世纪发现中国人发明了纸张,并最终在 14世纪将其作为一种技术传播到欧洲。伯克(1991)报道说,14世纪博洛 尼亚( Bologna)的纸张价格下跌了400%。1450年代印刷机的发明“摧毁 8了人类社会的口头交流方式……并且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活动领 域”( Burke,l991,第77页)。 据翁(1986)所说,书写“重构了意识”,它将理解者和理解的内容分离 开来,并且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制造距离。书写不能回答问题,而且永远是 静态的(柏拉图所关心的一点)。翁(1986)甚至认为,书写或许有神经心 理学方面的效用,能够促进字母文字材料的读者大脑左半球的活动。有 种教育运动—跨课程写作(WAC),从1970年代早期就尝试着把书 写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 Hilgers等,199。希尔格等人(1999) 对那些参加写作强化班的学生就其体验进行了采访。他们注意到:“在整 个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对自身感受到的书写的好处作了总结性和概括 性的陈述。”(第341页)一些参加者的陈述表明,书写有助于理解主题,有 8
第一章心理学与网络 助于学习,甚至还利于组织思想(全部都出自 Hilgers等人,第342-343 页) 当我只是列提纲的时候,我对论文没有任何概念,而且我认为写 论文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当我阅读了所有的材料、上了所有的 课,并且知道了所有的信息,然后开始写作时我对事物真谛的顿悟和 要点就会浮现出来,它们好像都完全组织在了一起。 写作帮助我组织思想……现在当我和某人谈话的时候,我往往 会想,“哦,在这次谈话中我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而当我写下一个想法或概念,并由此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时,这 种过程与机械地重述事实是不同的,因为写作时我需要思考如何将 各种思想组织起来。 用于书写的特定技术也是有影响的。当书写是一种耗时的、艰难的 工作时,抄写员的任务通常是将某人的想法写到纸上(所以书写更多的是 种抄写)。当印刷机使书面文字的全新用途(如报纸)成为可能时,它也 使文本变得普遍易读。然而直到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文字处理软件包取得 了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书面文字才摆脱了早先诸多技术上的限制。 记者史蒂文·约翰逊(1997)讨论了他对文字处理软件包的使用是如9 何改变他的整个写作过程的: 在仍然使用钢笔和纸张或打字机写作的那些年代里,在把句子 誊写到纸上之前,我几乎总是先在头脑中想好…当麦金托什机的 美妙界面吸引我直接在电脑上写作时,所有的这一切都改变了。 开始我沿用以往熟悉的开始一停止程序,即在打字之前全力地思考 句子。但我很快就发现,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写作将使修订过程变得 非常简单,而利用传统的纸笔写作则会使修订过程非常麻烦……我 注意到我写作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思考和打字的过程开始交织 在一起了。(第143—144页) 可以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计算机技术已经使书写更加接近早先的口述 形式( Yates,1996)。过去当著作被转录然后被大声朗读的时候,书写的
网络行为心理学—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 语体和规则仍然是以口述传统为基础的。然而或许随着书写(和阅读)的 人越来越多,书写的技术变得越来越容易,书写也就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然而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已经允许我们在确定好想要表达的思想之前可 以自由地打字。柏拉图曾抱怨书写只是对心灵的临摹,而口头话语才可 以揭示内心。然而正如约翰逊所阐明的,事实上已不必再这样了。一个 支持证据是,语言学家已经注意到同步的计算机中介交流的语体与口头 交流的语体有许多相似之处( Collot和 Belmore,1996)。互联网已经见 证了群组成员之间进行书面交流的一个高潮,可是十年前,这些人在正常 的工作日里几乎是不写东西的。撇开语体(或语法和拼写方面的错误)不 论,向书面文字转变本身就可能会对人们的心理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电报 尽管书写可能是最早的以技术为媒介进行交流的一种形式,但是电 报(在英语中的意思为“远程书写者”)无疑直接催生了包括因特网在内的 现代电子通信( Standage,1999)。 从文明社会的萌芽阶段开始,如果商业组织和政府具备了在两个相 距甚远的地点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那么就拥有了一种竞争的优势。 例如,在作战期间,如果军队能及时获得战场的信息并传送回命令(和运 送补给品),那么就具备了战胜对方的重要优势。同样,如果一个商业组 织能比其竞争对手更快地收集到(如商品价格的)信息,那么就一定可以 从中获益。 到了欧洲工业革命时期,迅速传递商业和政府信息的需求变得更 加迫切,人们愈加努力地探索新的通信技术。1791年克劳德·沙佩 ( Claude Chappe)演示了一种光学装置,使复杂的信息能传递到10英里 远的地方。他的装置很快就被法国政府所采用,并在1804年得到了拿 破仑的大力推广。这一发明的重要性被整个欧洲所认可,到了19世纪 早期光学电报装置已覆盖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在英国,对遭受人侵(分 别来自西班牙和法国)的恐惧,使他们建立了早期的灯塔系统,将南海岸 10
第一章心理学与网络 与伦敦联系起来。这些灯塔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被光学电报装置所取 代 随后,电报又历经了50年的研究和测试。两地间交流需要解决的 问题之一还在于开发一个适当的协议(毕竟,电流只能是脉冲的形式, 因而字母表中的字母需要以某种其他的方式来表达)。直到1841年, 莫尔斯( Morse)才充分地向人们展示并使人们开始相信他的电报的价 值。到了19世纪末电报已从根本上改变了通信速度,进而改变了生活 节奏本身。 我们可以用电报作为例子来说明媒介交流性质的重要特点。首先是 带宽的重要性和相关的费用。电报信息是按字数收费的,因此人们就有 很强的动机去尽可能地压缩信息,并尽可能地使用简略的表达而非详尽 的表达。尽管一名经过训练的报务员能在一分钟之内用莫尔斯电码发送 40个字,但是他们通常也要缩写一些常用的短语。 第二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一种被称作“漏记”的有趣的交流现象。这 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报务员之间,而不是电报公司的客户之间(尽管可以肯 定,除了速记之外,在电报信息中使用的盒式磁带程序设计系统(CAPS) 确实给报务员们带来了紧迫感)。费用和缺乏隐私通常限制了在大众之 间使用电报进行个人交流。然而电报网络却为电报报务员们提供了一个 拥有数千人的在线社区,这里的人们几乎素未谋面”( Standage,199,第 122-123页)。通过特有的规范、习惯、词汇和签名缩写(通常为两到三 个字母)或签名,以及对特定“线路”的所有感,电报报务员们对他们职业 圈子的归属感增强了。据斯坦奇所言,有经验的报务员们甚至只从莫尔 斯电码的风格就可以认出他们的在线朋友。 因为电报服务一直有人当班(除了乡下的边区村落),所以在闲暇时 段报务员们就会加人到活跃的在线互动中—彼此说笑、讲故事和发表 观点,而这些内容在爱迪生(曾经是一名电报报务员)看来都是一些过于 粗俗而不能公开的东西。社区中有相当一部分成员(估计约有1/3)是女 性,而且往往是18-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尽管这些女报务员通常和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