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为心理学—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 闻界的关注,而且人们表现出足够的惊讶和好奇;其次,它也提示我们,要 想理解心理学和因特网,不仅要着眼于现在,而且要回顾历史。这并不是 说用于交流的特定工具不重要(显然是重要的),而是说借助媒介进行的 交流行为具有跨越时间和媒介的优势。 工具和因特网心理学 1980年代,我正在攻读我的第一个心理学学位,并修了一门计 算机课程。我们学习使用的计算机都是磁盘操作系统的个人计算 机,做任何事情你都必须使用命令行界面 要想使用文字处理软件,你需要一张置于键盘“F”键上方的长 条卡片。卡片放妥之后,计算机就会告诉用户使用什么样的击键 组合可以达到特定的效果(如,将字体加粗),但是用户得不到任何 反馈,呈现在他(她)们面前的始终是纯文本的屏幕,因而无法知道 是否已经达到了操作目的。用这些看似简单的方式编排文件曾被 视为一种成就,以至于这种操作在课程考核评估中占了相当大的 比重。 因为无法完成下标操作(有人偷走了我的粘贴卡),我计算机 课程不及格。就在那个时候,计算机实验室角落里的一台苹果机 呈现在我眼前。我从未见到任何人摆弄过那台机器,于是想试 试。可是我只能看到在右上角标有“麦金托什机一硬盘”图标的 灰色空屏。除了可以在灰色屏幕上到处移动“麦金托什机一硬 盘”的图标外,我什么也做不了。我从未想到过要“双击”(为什 么是那样?),而且会觉得小图标里可能还藏有什么东西的想法 有些滑稽可笑。 两年后,我的兄弟买了一台新的苹果麦金托什机,并安装在他的 2
第一章心理学与网络 公寓里。那台新机器使用起来让我既困惑又兴奋。操作界面让人觉 得它似乎真的具有深度——好像你真的可以打开那些项目并钻进去 进行探索一样。我后来就成了苹果机的一个忠实用户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工具远不仅仅是使任务更容易完成的某种东西。 工具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完成任务的方式(甚至是任务本身的3 性质),甚至能够引发我们未曾想象到的广泛的社会变化。 如果让我们依次考虑两种情况,我们或者使用一种工具(如一张购物 清单),或者仅凭借自己的记忆,那么我们的任务(例如,记住要购买的物 品)就会有本质上的差别。在前一种情况下,任务就变成了“将你篮中购 买的物品和购物清单上的项目相匹配(并且记得使用购物清单)”;而在后 种情况下,任务将是记住你需要购买的物品。工具的发展直接源自最 早的字母和编号系统,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任务,而且也增强了人类的 能力。维果斯基(1978)称之为“媒介作用”,并且认为工具(和其他人一 样)可以使人类的能力得以延伸。 当采用技术媒介(如采用电话或互联网)进行交流时,就会使任务发 生类似的变化。我们传统上依赖的交流工具,如用来表示同意的话轮转 换( turn-taking)或点头,就显得过时了。尽管身体语言并没有消失(当阅 读电子邮件的时候,谁没有笑过呢?),但它在人际情感交流中变得无关紧 要了。 更重要的是,借助媒介与不借助媒介进行交流的结果是否相同尚 不明了。当我们写下购物清单,或者记住它,而且假设我们有相当好的 记忆(或有一张简短的购物清单)时,其结果(你冰箱里的食物)很可能 是相同的。然而相对于类似的面对面交流,借助媒介的交流很可能会 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是网络心理学( cyberpsychology)的关键所 在。为了预测和解释任务有何不同、任务的结果可能会有何差异,以及 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我们需要理解媒介交流所涉及的基本心理过程。 重要的不是我们完成任务的方式,而是结果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我
网络行为心理学—一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 们开始理解因特网的蓬勃发展,并通过看似简单的任务去预测广泛的 社会变化。 因特网简介 因特网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所开发的计算机分布 式网络。最初因特网(当时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计算机网)只被 视为一种共享数据的方法,其原来的目的是在计算机之间而不是在人与 4人之间建立联系。然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计算机网的用户却 较早地开发出电子邮件作为一种人与人(相对于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交 流的方式。随着1990年代早期万维网的出现,以及1993-1994年网络 浏览器的商业发布,因特网开始迅猛发展,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业组织 和个人用户。为了便于研究心理学和因特网,有必要将因特网活动分为 以下八个不同的领域: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异步的、基于文本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 流方式。基于电子邮件的讨论列表(也叫 Listservs:管理讨论邮件 清单的程序)包括邮寄给群体,因此可以将信息发布给所有的成 员。随着电子邮件的发展,许多新的功能相继出现,包括附件(添 加到电子邮件里的文件)和电子邮件窗体( e-mail forms)(整合到 电子邮件中的标记框等) ·聊天聊天软件支持同步的(实时的)、基于文本的交流,而且是 对一或多对多的交流[如因特网在线聊天系统( Internet Relay Chat,IRC)]。聊天可以通过万维网或者使用专用软件(如因特网 在线聊天系统)来进行。其他的聊天服务包括发送即时消息、创建 好友列表(与你经常聊天的人),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文件共 享
第一章心理学与网络 文件共享文件共享是因特网上最早的活动之一。因特网上文件 共享的早期形式包括登录远程服务器[例如,使用文件传输协议 ( 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或使用基于菜单驱动的因特网信息 查询工具( Gopher)以及上传和下载文件。到1990年代末,点对 点( peer-to-peer)式的文件共享(如 Napster、 Aimster和 gnutella) 使人们能够直接连接到其他计算机上共享文件,而不是通过远程 服务器来共享。 异步讨论群组异步讨论群组是用于交换消息的多对多系统,如 世界新闻组网络系统( Usenet)的新闻群组( newsgroups)或电子公 告牌( bulletin boards)。它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万维网或使用新 闻群组服务器和阅读器进行主持或发布。通常,用户会预订一个 特定的群组来阅读和发布消息。 ·多用户网络游戏多用户网络游戏是从角色扮演游戏中发展而来 的基于文本的虚拟环境。它们不仅提供了同步交流的环境,也提5 供了关于环境的描述以及一系列用于和环境及其他参加者进行交 互的命令。 虚拟世界虚拟世界是典型的三维多用户网络游戏(如宫殿),其 中的参加者以图形化的方式出现,并与环境及图形化三维环境中 的其他用户进行交互。参加者用“化身”他们的角色图形来表 示。随着更多沉浸式虚拟现实(VR)的开发,虚拟现实工具(如虚 拟现实眼镜、数据衣)的使用将更可能增加虚拟空间中的“现实”成 分 ·视频/语音交流视频会议最初用于商业目的,但由于网络摄像机 用于因特网上传递实况录像的视频摄像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 目前因特网上的视频会议变得很普遍了。像 CuSeeme之类的应 用软件通过在用户之间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如网络讲座)或者多 对多的语音、文本和视频链接可以有效地创建聊天室。 万维网因特网上的大多数数据是通过万维网来传输的(尽管在
网络行为心理学——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 使用程度上,万维网次于使用最广泛的电子邮件)。尽管很多数据 是由作为内容分发设备的万维网构成,但页面间的超文本链接才 是万维网提供给用户的独特功能。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 Java描述语言( JavaScript)、冷聚变( Coldfusion)和其他脚本语言 及应用软件都可以用于设计“动态”的网页,但是万维网页面却是 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来编写的。 上述列表并不详尽,其中的活动或工具也并不相互排斥。邮件发送 清单虽然使用了电子邮件,但仍可以存储在万维网上(而且就新闻组而 言,现在能够通过万维网界面来发布消息)。文件共享的应用软件,特别 是点对点式的软件(如 Napster)有时也包括聊天功能。随着技术的发 展,特别是随着媒体(如交互式电视)和日益沉浸的虚拟体验之间的融合, 很可能会出现崭新的因特网活动。 上面概述的这些各不相同的因特网活动和工具给用户带来诸多利 弊,其中不少利弊是用户主动意识到的透过这些利弊用户们渴求的是 实现自己的目标( Mantovani,1996)。这些利弊也决定了用户能做什么 和谁做,以及在某种程度上以何种方式做。用户对因特网利弊的认识与 6他们的行为或心理状态所受影响之间的平衡,正是网络心理学的研究范 围。 无须见面的交谈:对媒介交流心理影响的简要回顾 盖肯巴赫和艾勒曼( Ellerman)(1998在一个有关私人无线电通信的 讨论中指出,从1920年代到1940年代: 大量学术论著相继涌现……这些论著研究新技术正在以怎样的 方式重塑人际关系、家庭结构、儿童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及人类进行批 判性思考和自我表达的能力。我们只需经过任何一家书店的书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