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科要求,教师可选讲部分教学内容:课后阅读材料是课堂教学内容的 必要补充,要求学生自学,但不列为考试内容。 本课程的成绩评定以闭卷考试为主,并参考平时作业情况,考试内容应着重 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尽量避免死记硬背。 成绩评定: 1.期末闭卷笔试占总成绩的70%: 2.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讨论和小论文等)占30%。 制订:力热教研室 执笔人:许军旗2015年8月1日 审核人:秦萍2015年8月10日 33
33 根据学科要求,教师可选讲部分教学内容;课后阅读材料是课堂教学内容的 必要补充,要求学生自学,但不列为考试内容。 本课程的成绩评定以闭卷考试为主,并参考平时作业情况,考试内容应着重 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尽量避免死记硬背。 成绩评定: 1.期末闭卷笔试占总成绩的 70%; 2.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讨论和小论文等)占 30%。 制 订:力热教研室 执笔人:许军旗 2015 年 8 月 1 日 审核人:秦萍 2015 年 8 月 10 日
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电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110034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合专业:物理学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总学时数:6472 学分:4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电磁学》在教学计划中列为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 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电动力学、电工学和电子线路等课程和今 后应用电磁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也应使学生在运用高等数 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的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 用类比的方法研究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复杂现象中抽象出本质建立物理图象或 物理模型能力等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全面地认识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系统地掌握 电磁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的发展和发明过 程中的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 力,从知识上和方法上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和基 本概念,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
34 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电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110034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合专业:物理学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总学时数:64-72 学 分:4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电磁学》在教学计划中列为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 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电动力学、电工学和电子线路等课程和今 后应用电磁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也应使学生在运用高等数 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的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 用类比的方法研究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复杂现象中抽象出本质建立物理图象或 物理模型能力等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全面地认识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系统地掌握 电磁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的发展和发明过 程中的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 力,从知识上和方法上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和基 本概念,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
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对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的发现和发明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思 想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获得科学方法论上的 教益。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演示实验和注意与实验课的配合, 从而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理论体系与实验方法、基础理论与近代科学成就等之 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微分、积分、矢量场论等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 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科学素质。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1.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可适当引进现代化教学 手段,要因材施教,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要使学生学握电磁学的理论精 髓,又要使学生体会和领略实验对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使学生学会 采用必要的高等数学方法去分析和研究电磁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 解决实际电磁学问题的能力。 2.电磁学应致力于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正确、严格的阐述,对某些难 点作较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讨论,但也要注意因现代物理学发展条件的改变,某 些概念可能有拓宽和演变,要充分利用电磁学与某些问题的联系,寻找与电磁学 有关的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寻找适合的延伸点,介绍电磁学与工程、 技术学科的密切相关的某些重要应用,要适当介绍一些电磁学定律建立的某些历 史以及有价值的背景资料,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 主义的基本观点。 3.电磁学要重视现象的观察,实验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物 的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要巧妙地应 用高等数学总结、概括和表达电磁学规律,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高等数学, 把“物”和“理”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演绎能力。要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 和参考文献,使学生扩大电磁学理论的知识视野,不断培养并提高自学能力和科 学研究能力。 35
35 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对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的发现和发明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思 想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使学生获得科学方法论上的 教益。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演示实验和注意与实验课的配合, 从而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理论体系与实验方法、基础理论与近代科学成就等之 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微分、积分、矢量场论等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 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科学素质。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1.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可适当引进现代化教学 手段,要因材施教,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要使学生掌握电磁学的理论精 髓,又要使学生体会和领略实验对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使学生学会 采用必要的高等数学方法去分析和研究电磁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 解决实际电磁学问题的能力。 2.电磁学应致力于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正确、严格的阐述,对某些难 点作较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讨论,但也要注意因现代物理学发展条件的改变,某 些概念可能有拓宽和演变,要充分利用电磁学与某些问题的联系,寻找与电磁学 有关的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寻找适合的延伸点,介绍电磁学与工程、 技术学科的密切相关的某些重要应用,要适当介绍一些电磁学定律建立的某些历 史以及有价值的背景资料,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 主义的基本观点。 3.电磁学要重视现象的观察,实验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物 的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要巧妙地应 用高等数学总结、概括和表达电磁学规律,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高等数学, 把“物”和“理”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演绎能力。要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 和参考文献,使学生扩大电磁学理论的知识视野,不断培养并提高自学能力和科 学研究能力
4.通过思考题、习题的习作,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有意识地培养和 提高严谨的分析能力,并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数学工具。此外,布置一些自找数 据的估算和独立性较强的习题,对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并培养物理思维能力也 将大有脾益。 (四)实贱教学要求 无 (五)教学学时分配数 总学 学时分配 章次 各章名称 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小计 静电场的基本规律 8 8 有导体时的静电场 12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8 四 恒定电路和电路 五 恒定电路的磁场 8 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 磁介质 4 八 交流电路 4 4 4 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 4 4 4 复习和习题课 0-8 0-8 0-8 总计 64-72 64.72 64-72 (六)大纲内容 第一章静电场的基本规律 一、教学目标
36 4.通过思考题、习题的习作,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有意识地培养和 提高严谨的分析能力,并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数学工具。此外,布置一些自找数 据的估算和独立性较强的习题,对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并培养物理思维能力也 将大有脾益。 (四)实践教学要求 无 (五)教学学时分配数 章次 各章名称 总学 时 学时分配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小计 一 静电场的基本规律 8 8 8 二 有导体时的静电场 12 12 12 三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8 8 8 四 恒定电路和电路 8 8 8 五 恒定电路的磁场 8 8 8 六 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 8 8 8 七 磁介质 4 4 4 八 交流电路 4 4 4 九 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 4 4 4 复习和习题课 0-8 0-8 0-8 总计 64-72 64-72 64-72 (六)大纲内容 第一章 静电场的基本规律 一、 教学目标
熟悉并掌握库仑定律和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及安培环路定理, 二、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库仑定律,明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场”进行的,定义 电场强度。在重点强调场强迭加原理基础上,学会运用微积分方法计算某些连续 带电体的电场分布 2.利用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理解静电场是有源无旋场。在学会应用高斯定 理计算某些具有对称性的带电体的场强的同时,必须熟悉高斯定理本身所包含的 物理意义。 3.由静电力作功的特点引入电位能概念,定义电位。强调电位值的相对意 义。由定义公式计算电位差和电位:在规定无限远处为零电位的条件下,用叠加 原理计算场点的电位。 4.理解电位能的概念,加深对电场强度和电位两个重要概念的理解,分清 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内容 §1.1.电荷: §1.2.库仑定律: §1.3.静电场: §1.4.高斯定理: §1.5.电场线: §1.6.电势。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原理:库仑实验及库仑定律,静电力的叠加原理:静电场的 描述,电场强度的引入:表述静电场整体性质的高斯定理及环路定理:用高斯定 理求电场:由环路定理引出的电势,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难点:电场的基本概念理解:静电场的两条基本定理的把握及应用:电势的 零点的选取问题。 第二章有导体时的静电场 37
37 熟悉并掌握库仑定律和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及安培环路定理。 二、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库仑定律,明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场”进行的,定义 电场强度。在重点强调场强迭加原理基础上,学会运用微积分方法计算某些连续 带电体的电场分布。 2.利用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理解静电场是有源无旋场。在学会应用高斯定 理计算某些具有对称性的带电体的场强的同时,必须熟悉高斯定理本身所包含的 物理意义。 3.由静电力作功的特点引入电位能概念,定义电位。强调电位值的相对意 义。由定义公式计算电位差和电位;在规定无限远处为零电位的条件下,用叠加 原理计算场点的电位。 4.理解电位能的概念,加深对电场强度和电位两个重要概念的理解,分清 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内容 §1.1.电荷; §1.2.库仑定律; §1.3.静电场; §1.4.高斯定理; §1.5.电场线; §1.6.电势。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原理;库仑实验及库仑定律,静电力的叠加原理;静电场的 描述,电场强度的引入;表述静电场整体性质的高斯定理及环路定理;用高斯定 理求电场;由环路定理引出的电势,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难点:电场的基本概念理解;静电场的两条基本定理的把握及应用;电势的 零点的选取问题。 第二章 有导体时的静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