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覆盖 雪被形成条件冰点,固态降水 雪线:概念(194) 雪线高度影响因素(纬度,其他) 冰雪覆盖-冷源(因反射强,能量交换弱,);水分 交换弱(致干 ·冰雪覆盖通过大气环流-影响远方气温降低, 影响远方降水
冰雪覆盖 • 雪被形成条件:冰点,固态降水 • 雪线:概念(194) • 雪线高度影响因素(纬度,其他) • 冰雪覆盖-冷源(因反射强,能量交换弱,);水分 交换弱(致干) • 冰雪覆盖通过大气环流-影响远方气温降低, 影响远方降水
Monsoon cloud below Tengboche (India) 亚洲季风和中国主要的 天气系多
亚洲季风和中国主要的 天气系统 Monsoon cloud below Tengboche(India)
季风是一个古者的气候学问题,季风一词起源于拉伯语 nansun”,意思是季芳( season) 早期人们用季风来表示印度洋特别是阿拉伯海沿海地区地面风向 的季节性反转,即一年中半年吹西南风,而另半年吹东北风。随着 人们对季风认识的不断深入,原有季风的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 展,从单纯表示风向的季节性反转,扩展到表示几乎与亚洲、澳大 利亚和非洲的热带、副热带大陆,以及毗邻的海洋地区所有的天气 年循环相关的现象 南亚是著名的季风区,季风的各种特征在这里表现得最明显。季 风对我国大气和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认识和掌握它的特 征及其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季风是一个古老的气候学问题,季风一词起源于阿拉伯语 “ mansim”,意思是季节(season)。 早期人们用季风来表示印度洋特别是阿拉伯海沿海地区地面风向 的季节性反转,即一年中半年吹西南风,而另半年吹东北风。随着 人们对季风认识的不断深入,原有季风的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 展,从单纯表示风向的季节性反转,扩展到表示几乎与亚洲、澳大 利亚和非洲的热带、副热带大陆,以及毗邻的海洋地区所有的天气 年循环相关的现象。 南亚是著名的季风区,季风的各种特征在这里表现得最明显。季 风对我国大气和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认识和掌握它的特 征及其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亚洲季风系统概述 1季风的定义 Ramage(“ Monsoon Meteorology”,1971: ①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有1200; ②1月与7月盛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 Webster ( Monsoons'”187):③至少在月和7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合成风超过3m/s 冬、夏风向的季节性 反转和干、湿期的季④在5经纬度矩形内,这两个月份中每个月气旋与反气 节性交替出现。 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 弱, Webste 40~110E,0~20N 850200 )指数值大于零表示夏季风,小于零表示冬季风
为了定量描述季风及其强弱,Webster等(1992)从环流变化角度出发,定 义了一个大尺度南亚季风指数: 即利用 40~110E, 0~20N 低纬度热带区域平均 850 hPa和 200 hPa纬 向风切变(U850-U200),指数值大于零表示夏季风,小于零表示冬季风。 一、亚洲季风系统概述 1 季风的定义 Ramage ( “Monsoon Meteorology”, 1971): ① l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有120o; ② l月与7月盛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 ③至少在1月和7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合成风超过3m/s ; ④在5 经纬度矩形内,这两个月份中每个月气旋与反气 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 Webster (“Monsoons”,1987): 冬、夏风向的季节性 反转和干、湿期的季 节性交替出现
郭其蕴(1983): 采用10N-50N内各纬度上月平均110E 面气压与160E海平面气压差,定义了东亚 指数 施能等(1996) 时郭其蕴的方法作了改进,用东亚纬向海陆之 间的气压梯度大小作为东亚强度指数具有较好 的表征能力。 还有其他定义方法
郭其蕴(1983): 采用 10N~50N内各纬度上月平均 110 E海 平面气压与 160 E海平面气压差,定义了东亚季 风指数。 施能等(1996): 对郭其蕴的方法作了改进,用东亚纬向海陆之 间的气压梯度大小作为东亚强度指数,具有较好 的表征能力。 还有其他定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