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2学时) 一、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P1)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在《邓小平理论概论》的 基础上开设的一门新的政治理论课。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 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 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虽然遇到挫折,但是社会主义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仍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 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 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 题,刨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 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 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 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 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
1 绪 论(2学时) 一、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P1)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在《邓小平理论概论》的 基础上开设的一门新的政治理论课。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 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 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虽然遇到挫折,但是社会主义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仍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 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 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 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 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 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 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 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
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 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 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站在 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国际国內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岀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正如胡锦涛同 志所指出: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申时度势的领导才能、 与时俱进的政治勇气和励精图治的工作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发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普 遍赞誉。尤其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国 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 承的科学思想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生动 的教材。在当代中国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二、主要内容和特色(P2)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全面 论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 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建设 的路线方针政策 课程的特点:第一,始终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
2 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 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 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站在 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正如胡锦涛同 志所指出:“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审时度势的领导才能、 与时俱进的政治勇气和励精图治的工作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发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普 遍赞誉。尤其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国 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 承的科学思想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生动 的教材。在当代中国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二、主要内容和特色(P2)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全面 论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 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建设 的路线方针政策。 课程的特点:第一,始终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
开;第二,始终贯穿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继承 与发展的关系;在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战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丰 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 论上做到精练、准确,逻辑严密,并紧紧扣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发 展的实际。第四,教材毎章开头有内容提要,介绍本章的主要原理、观点, 末尾有基本概念和思考题,供大家学习掌握。 三、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P5) 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 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 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 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 实践中去。 四、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 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江泽民同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论述和党的重要文献,坚持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认识与实际的统一。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 脑,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课 程的学习要同学习《邓小平文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等有 关文献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同自学结合起来
3 开;第二,始终贯穿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继承 与发展的关系;在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战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丰 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 论上做到精练、准确,逻辑严密,并紧紧扣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发 展的实际。第四,教材每章开头有内容提要,介绍本章的主要原理、观点, 末尾有基本概念和思考题,供大家学习掌握。 三、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P5) 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 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 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 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 实践中去。 四、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 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江泽民同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论述和党的重要文献,坚持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认识与实际的统一。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 脑,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课 程的学习要同学习《邓小平文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等有 关文献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同自学结合起来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比较系统地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形成的主客观条 件。这是本章的重点 ◆全面、深刻地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 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本章的难点。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革命风范和崇高品格,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树 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讲授课时:六学时 知识点结构图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必然性和主体因素 (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两次飞跃 (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4)坚持邓论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种理论的出现、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 代条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条件形成了诸子百家;中国半封建、半
4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 比较系统地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形成的主客观条 件。这是本章的重点。 ◆ 全面、深刻地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 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本章的难点。 ◆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革命风范和崇高品格,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树 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讲授课时:六学时 ——知识点结构图——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必然性和主体因素 (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两次飞跃 (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4)坚持邓论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种理论的出现、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 代条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条件形成了诸子百家;中国半封建、半
殖民地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在一个国 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它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任何理论都有其形成 的土壤和条件,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 凝聚着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 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 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 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建 设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 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 人的实践经验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P7)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当代中国和世界一系列客观历史条件 为基础、为根据的。 1、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时代背景) 邓小平理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感,而且具有恢弘的“世界观”和鲜 明的时代感。历史进入现代以来,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要真正得到发展, 不仅取决于这个民族、国家的内部条件,而且还取决于其外部条件,即当 时的世界格局。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即“东西南北”关系左右了世界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带有全球性、战 略性的意义”的问题。“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 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
5 殖民地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在一个国 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它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任何理论都有其形成 的土壤和条件,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 凝聚着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 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 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 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建 设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 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 人的实践经验。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P7)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当代中国和世界一系列客观历史条件 为基础、为根据的。 1、 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时代背景) 邓小平理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感,而且具有恢弘的“世界观”和鲜 明的时代感。历史进入现代以来,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要真正得到发展, 不仅取决于这个民族、国家的内部条件,而且还取决于其外部条件,即当 时的世界格局。20 世纪 70—80 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即“东西南北”关系左右了世界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带有全球性、战 略性的意义”的问题。“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 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