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飞将军李广》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解”、“从”、“举”、“幸”、“属”、“亡”、 被”、“顾”、“固”等文言实词。 2、总结“乃”、“为”、“何”、“而”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能结合文本,根据特殊句式的特点正确理解和翻译文句。 课前案 阅读课文,自主复习文言基础知识 识记字音 骓zhui数阕que属zh绐dai刈yi披靡mi舣船yi创 chuang八百石dan 益解xie讷ne口屏bing野翳yi数奇q1悛xun悛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乃引兵解而东归 2、诸侯不 从约 3、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4、不如因其机 而遂取之 5、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 、信、越未有分地 其不至固宜 7、今可立致也 8、君 王能自陈以东傅海 9、诣项 王 10、时不 利兮骓不逝 11、田父绐曰“左” 12、举九江 兵 12、岂尝有所恨乎 14、中首 虏率 (三)说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乃 (2) 何 引兵解而东归 是何 楚人之多也 汉军乃觉之 何 如? (3)为 (4) 而
《垓下之战》《飞将军李广》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解”、“从”、“举”、“幸”、“属”、“亡”、 “当”、“被”、“顾”、“固”等文言实词。 2、 总结“乃”、“为”、“何”、“而”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能结合文本,根据特殊句式的特点正确理解和翻译文句。 课前案 阅读课文,自主复习文言基础知识 (一)识记字音 骓 zhuī 数阕 què 属 zhǔ 绐 dàì 刈 yì 披靡 mǐ 舣船 yǐ 创 chuāng 八百石 dàn 益解xiè 讷nè 口 屏bǐng 野 翳 yì 数奇 qí 悛xún悛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乃引兵解而东归 2、诸侯不 从约 3、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4、不如因其机 而遂取之 5、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 6、信、越未有分地, 其不至固宜 7、今可立致也 8、君 王能自陈以东傅海 9、诣项 王 10、时不 利兮骓不逝 11、田父绐曰“左” 12、举九江 兵 12、岂尝有所恨乎 14、中首 虏率 (三)说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乃 (2) 何 引兵解而东归 是何 楚人之多也 汉军乃觉之 何 如? (3)为 (4) 而
为之奈 发即应 弦而倒 自为诗 以为虎 而射之 愿为诸君快战 军无功 与其骑会为三处 而又迷 失道 我何渡为 (四)找出下面句中活用的字,并说明活用情况 1、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2、络而盛卧广 3、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4、鞭马南驰数十里 5、尝夜从一骑出 止广宿亭下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l、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3、纵使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4、汉骑追者数千人 有美人名姬,常幸从 6、固自辞于大将军。 7、见匈奴三人,与战。 课堂案 、翻译下列句子 l、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 (5分) 译文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 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5分) 文 3、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 乃降
为之奈 何 发即应 弦而倒 自为诗 曰 以为虎 而射之 愿为诸君快战 而广 军无功 与其骑会为三处 而又迷 失道 我何渡为 (四)找出下面句中活用的字,并说明活用情况 1、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2、络而盛卧广 3、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4、鞭马南驰数十里 5、尝夜从一骑出 6、 止广宿亭下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3、纵使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4、汉骑追者数千人。 5、有美人名姬,常幸从。 6、固自辞于大将军。 7、见匈奴三人,与战。 课堂案 一、翻译下列句子 1、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 (5 分) 译 文: 。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 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5 分) 译 文: 。 3、 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 乃降
译文分 (5 4、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 步行,行数十里。 译 文 (4分) 5、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 即有急,奈何?” 译文 4分) 6、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译文分译文 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3分 8、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3分) 译文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5 分) 译 文 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 文 (4分) 、拓展翻译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弃市:即死罪。)(3分) 译 文 2、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其:陈胜)(2分)
译 文: 。(5 分) 4、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 步行,行数十里。 译 文: (4 分) 5、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 即有急,奈何?” 译 文: (4 分) 6、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译 文: (3 分) 7、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3 分) 译 文: 。 8、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3 分) 译 文: 。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5 分) 译 文: 。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 文: 。(4 分) 二、拓展翻译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弃市:即死罪。)(3 分) 译 文: 。 2、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其:陈胜)(2 分)
译 文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5分) 译 4、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3分) 译文三 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 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 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 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 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 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 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 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 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 《史记·循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阿避:指阿谀和逃避 B.夫以父立政,不孝也立政:指树立政绩 C.废法纵罪,非忠也废法:指废除法律 D.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傅:指把罪责推给别人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王赦其罪 A.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3、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维护了法纪的尊 石奢为官清廉,李离严守法纪,二人都值得称道。 C.石奢清廉正直,李离勇于自责,后者更值得称道 D.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以保住自己的名誉 4、翻译:
译 文: 。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5 分) 译 文: 。 4、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3 分) 译 文: 。 三、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 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 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 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 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 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 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 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 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 死。 (《史记·循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阿避:指阿谀和逃避 B.夫以父立政,不孝也 立政:指树立政绩 C.废法纵罪,非忠也 废法:指废除法律 D.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傅:指把罪责推给别人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不当伏罪 子其治事矣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王赦其罪 A.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3、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维护了法纪的尊严。 B.石奢为官清廉,李离严守法纪,二人都值得称道。 C.石奢清廉正直,李离勇于自责,后者更值得称道。 D.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以保住自己的名誉。 4、翻译:
(1)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 也;伏诛而死,臣职也。”(4分) 译文 (2)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4分) 译文 课后案 、素材积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奈何? 江水悠悠,泊船无数,纵使晴空万里,也无船载得动昨日“力拔山兮气 盖世”的冲天霸气。莫说一生只有一次失败,纵然有一千次,也永远无法抹去这 伟岸男子的千古雄姿。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钢铁铸成的生命,竟然伟大到毫无韧性的地步,没有一丝一毫的 权宜与苟且。要么一战灭暴秦,要么一战而弃天下,酣畅淋漓而壁立千仞,真是 种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啊! 【名句·回味】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论语·子路篇》) 二、一课一词 十四、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 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 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 同 对”、“对于”、“给”、“由于”等。如:得复见将军于此。(《鸿 门宴》在)\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苟全 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请奉命求救于孙 将军。(《赤壁之战》向)\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元。(《左忠毅公逸事》从、自)\故燕王欲结 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 对于)\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1)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 也;伏诛而死,臣职也。”(4 分) 译 文: 。 (2)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4 分) 译 文: 。 课后案 一、素材积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奈何? 江水悠悠,泊船无数,纵使晴空万里,也无船载得动昨日“力拔山兮气 盖世”的冲天霸气。莫说一生只有一次失败,纵然有一千次,也永远无法抹去这 伟岸男子的千古雄姿。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钢铁铸成的生命,竟然伟大到毫无韧性的地步,没有一丝一毫的 权宜与苟且。要么一战灭暴秦,要么一战而弃天下,酣畅淋漓而壁立千仞,真是 一种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啊! 【名句·回味】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论语·子路篇》) 二、一课一词 十四、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 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 “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 “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如:得复见将军于此。(《鸿 门宴》 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在……方面)\ 苟全 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 将军。(《赤壁之战》 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到) \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元。(《左忠毅公逸事》 从、自)\ 故燕王欲结 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对、 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