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及发病机制一遗传因素 ▣MS有明显家族倾向 ▣ 两同胞可同时罹患 口 约15%的MS患者有一患病亲属 口患者一级亲属患病风险较一般人群大12-15倍
病因及发病机制-遗传因素 MS有明显家族倾向 两同胞可同时罹患 约15%的MS患者有一患病亲属 患者一级亲属患病风险较一般人群大12-15倍
病因及发病机制-环境因素 加意大 ▣MS发病率随纬度增高而增加:南北 纬35°之间很少发生 美围北部 日照减少和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罹 40/10万 患风险 新西兰南部 斯马尼亚岛
病因及发病机制-环境因素 MS发病率随纬度增高而增加:南北 纬35°之间很少发生 日照减少和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罹 患风险
病理改变-大体 ▣ 脑和脊髓冠状切面: >粉灰色分散的形态各异脱髓鞘病灶 >直径1-20mm >半卵圆中心&脑室周围 侧脑室前角最多见
病理改变-大体 脑和脊髓冠状切面: ➢ 粉灰色分散的形态各异脱髓鞘病灶 ➢ 直径1-20mm ➢ 半卵圆中心&脑室周围 ➢ 侧脑室前角最多见
病理改变-显微 ◇ 早期活动阶段以明显的髓鞘崩解为特征, 髓鞘脱失 进入疾病慢性期,斑块内显示较多含髓鞘碎 片的巨噬细胞伴周边高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 口至慢性非活动期,斑块逐步向纤维性星形细 淋巴细胞套 胞胶质“瘢痕”演化 胶质细胞增生
病理改变-显微 早期活动阶段以明显的髓鞘崩解为特征, 进入疾病慢性期,斑块内显示较多含髓鞘碎 片的巨噬细胞伴周边高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 至慢性非活动期,斑块逐步向纤维性星形细 胞胶质“瘢痕”演化 髓鞘脱失 胶质细胞增生 淋巴细胞套
临床特征 青壮年患者多见: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男女患病之比约为1:2 ▣ 亚急性起病多见,急性和隐匿起病仅见于少数病例 临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空间多发性是指病变部位的多发,时 间多发性是指多次复发-缓解的病程
临床特征 青壮年患者多见: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男女患病之比约为1:2 亚急性起病多见,急性和隐匿起病仅见于少数病例 临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空间多发性是指病变部位的多发,时 间多发性是指多次复发-缓解的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