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中学2011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终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基础训练(24分) 1、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潜(qian)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B、揠(yan)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坏事。 C、难辞其昝(j):难以说清罪责。 D、未雨绸缪(mj):原指趁着天没有下雨,预先修理房屋门窗。现通常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3分) A、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B、五月的文化公园,姹紫嫣红,一片绚丽的景象 C、登高远眺,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节日的梅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 3、在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西安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在颁奖盛典现场,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4、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错漏添1字扣1分。) ()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干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
1 蓝田中学 2011 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终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基础训练(24 分) 1、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潜.(qián)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B、揠.(yàn)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坏事。 C、难辞其咎.(jiù):难以说清罪责。 D、未雨绸缪.(miù):原指趁着天没有下雨,预先修理房屋门窗。现通常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3 分) A、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 ....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B、五月的文化公园,姹紫嫣红 ....,一片绚丽的景象。 C、登高远眺,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 D、节日的梅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 ....。 3、在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西安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在颁奖盛典现场,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4、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错漏添 1 字扣 1 分。) ⑴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⑵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
(3)如果说,龚自珍是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意的生命之歌 那么,李商隐在《无题》中则用 来倾诉思念不尽、 泪水难干的绕指柔肠 (4)在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_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干古的佳句是:“无可奈何花 落去 (5)《约客》中把约客久侯不至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的诗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赏析诗歌(4分)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该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叶茂花残 B、红花绿叶相映衬 C、红花绿叶很艳丽 绿叶红花茂盛 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词,写出了女主人憧憬美好生活,关切美好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 B、“昨夜雨疏风骤”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这本是大自然的景象,却在词人的心中激起涟漪,引 起了她对自然景物的关注 C、《如梦令》是词牌名,本词写的是词人酒醉梦醒后的感受
2 ⑶如果说,龚自珍是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意的生命之歌, 那么,李商隐在《无题》中则用“ , 。”来倾诉思念不尽、 泪水难干的绕指柔肠。 ⑷在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无可奈何花 落去, 。” ⑸《约客》中把约客久侯不至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的诗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 。” 二、阅读理解(46 分) (一)赏析诗歌(4 分)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该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叶茂花残 B、红花绿叶相映衬 C、红花绿叶很艳丽 D、绿叶红花茂盛 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这是一首词,写出了女主人憧憬美好生活,关切美好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 B、“昨夜雨疏风骤”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这本是大自然的景象,却在词人的心中激起涟漪,引 起了她对自然景物的关注。 C、《如梦令》是词牌名,本词写的是词人酒醉梦醒后的感受
D、“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把女主人活泼好逗、富有情趣的性格表现了出来。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 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 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4)此之谓失其本心( 2、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2分)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C、向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3、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春秋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B、《孟子》是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著作,如选文《鱼我所欲也》等文章 C、选文主要运用分析推理的论证方法,从反面立论,再从正反两方面运用举例论证,证明自己的观 点 D、“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3 D、“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把女主人活泼好逗、富有情趣的性格表现了出来。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 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 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⑴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⑵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⑶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⑷此之谓失其本心..( ) 2、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2 分)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C、向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3、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选文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春秋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B、《孟子》是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著作,如选文《鱼我所欲也》等文章。 C、选文主要运用分析推理的论证方法,从反面立论,再从正反两方面运用举例论证,证明自己的观 点。 D、“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 (三)文言文阅读(4分) 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 欲挞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八岁,诵《孝经》《诗》和 《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诵书,夜则然糠自照。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遺诸子与 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父使驱田中雀:父亲让他驱赶田里的麻雀。 B、无遗忘者:没有漏掉的 C、躬耕诵书:(顾欢)一边亲自种地,一边读书。 D、见而异之:用奇怪的眼神看他。 2、对短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的主题是顾欢勤奋好学。 B、顾欢的父亲和同郡的顾恺之都是阻拦顾欢学习的人。 C、顾欢“于舍壁后倚听”的结果是“八岁,诵《孝经》、《诗》和《论》。 D、短文启示我们:只要勤奋学,任何困难都克服,并且有所成就。 (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各小题。(8分) 藏羚羊跪拜 ()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至今,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 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4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 (三)文言文阅读(4 分) 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 欲挞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八岁,诵《孝经》、《诗》和 《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诵书,夜则然糠自照。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 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父使驱田中雀:父亲让他驱赶田里的麻雀。 B、无遗忘者:没有漏掉的。 C、躬耕诵书:(顾欢)一边亲自种地,一边读书。 D、见而异之:用奇怪的眼神看他。 2、对短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文章的主题是顾欢勤奋好学。 B、顾欢的父亲和同郡的顾恺之都是阻拦顾欢学习的人。 C、顾欢“于舍壁后倚听”的结果是“八岁,诵《孝经》、《诗》和《论》。” D、短文启示我们:只要勤奋学,任何困难都克服,并且有所成就。 (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各小题。(8 分) 藏羚羊跪拜 ⑴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至今,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 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侯,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 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3)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个肩披长发,留者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 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碗冰雪 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 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4)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 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蓬里岀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 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 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 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沖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 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 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 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闭,扳机 在手指下-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 的留着。 (s那天,老猎人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 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 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6)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 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 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 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7)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5 ⑵那时侯,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 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⑶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者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 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 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 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⑷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 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蓬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 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 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 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 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 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 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 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 的留着。 ⑸那天,老猎人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 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 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⑹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 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 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 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⑺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