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或填涂在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并认真核对。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卡)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 题的答案直接涂到答题卡上的相应题号处),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濒危/缤纷炽热/熏炙洽商/商榷缔造/归根结蒂 B.喧豗∫渲染齑粉/稽首缱绻/眷顾赝品/义愤填膺 C.黯然丿谙熟瞭暸望/缭绕媲美/纰漏诟骂/佝偻屈曲 D.摄取/慑服攻讦/劫难紊乱/刎颈勖勉/怜贫恤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消费品价格上涨,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何况食品价格的上涨确实给民众生活, 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增加了支出负担 B.5月12日,四川汶川一带发生我国建国以来最强烈地震,造成了数万个生灵涂炭, 震惊世界 C.我今天郑重其事地提醒你:你如果现在不刻苦努力、迎头赶上,等到落选后再后 悔就来不及了。 D.有些人为百姓做了点应做的事,便以功臣自居,心安理得地享受起别人的奉承乃 至供奉来,浑不知堕落往往由此开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这种时刻,如果怕冒犯各位的尊严而缄口不语,我将认为自己是对祖国的背叛 和对世界上任何国君都更为神圣的上帝的不忠 B.因为写作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情,因此,任何虚张声势 的言辞都无助于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高一语文第1页共10页
高一语文 第 1 页 共 10 页 泰州市 2007~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6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或填涂在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并认真核对。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卡)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 题的答案直接涂到答题卡上的相应题号处),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濒.危 / 缤.纷 炽.热 / 熏炙. 洽.商 / 商榷. 缔.造 / 归根结蒂. B.喧.豗 / 渲.染 齑.粉 / 稽.首 缱绻./ 眷.顾 赝.品 / 义愤填膺. C.黯.然 / 谙.熟 瞭.望 / 缭.绕 媲.美 / 纰.漏 诟.骂 / 佝.偻屈曲 D.摄.取 / 慑.服 攻讦./ 劫.难 紊.乱 / 刎.颈 勖.勉 / 怜贫恤.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对消费品价格上涨,我们不能掉以轻 ...心.,更何况食品价格的上涨确实给民众生活, 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增加了支出负担。 B.5 月 12 日,四川汶川一带发生我国建国以来最强烈地震,造成了数万个生灵涂炭 ...., 震惊世界。 C.我今天郑重其事 ....地提醒你:你如果现在不刻苦努力、迎头赶上,等到落选后再后 悔就来不及了。 D.有些人为百姓做了点应做的事,便以功臣自居,心安理得 ....地享受起别人的奉承乃 至供奉来,浑不知堕落往往由此开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在这种时刻,如果怕冒犯各位的尊严而缄口不语,我将认为自己是对祖国的背叛 和对世界上任何国君都更为神圣的上帝的不忠。 B.因为写作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情,因此,任何虚张声势 的言辞都无助于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C.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大教育投入,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实现教育公平,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的最高 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4.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概括性语句。(3分) 父子俩乘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水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树叶,眼 看就要翻了。儿子惊慌失措,这时,父亲发话了:“快往船舱里灌水。”当船舱里的水位达 到一定程度时,奇迹出现了,小船不再摇晃。 某农村妇女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着几个子女。她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还必须 超负荷干活,虽然人很显老,但身体健康。她没有时间生病,也不能生病。而正是这种负 荷让她坚定而健康地活着 行船如此,生命也如此。 5.请参照下句,仍以“父母的爱”领起,仿写两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要求 句子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当。(6分) 父母的爱是一种本能,他们无怨无悔地为我们付出,直到我们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呼吸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 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军扦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 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土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 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 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 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 高一语文第2页共10页
高一语文 第 2 页 共 10 页 C.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大教育投入,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实现教育公平,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的最高 点已达 290 美元以上。 4.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概括性语句。(3 分) 父子俩乘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水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树叶,眼 看就要翻了。儿子惊慌失措,这时,父亲发话了:“快往船舱里灌水。”当船舱里的水位达 到一定程度时,奇迹出现了,小船不再摇晃。 某农村妇女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着几个子女。她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还必须 超负荷干活,虽然人很显老,但身体健康。她没有时间生病,也不能生病。而正是这种负 荷让她坚定而健康地活着。 行船如此,生命也如此。 。 5.请参照下句,仍以“父母的爱”领起,仿写两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要求 句子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当。(6 分) 父母的爱是一种本能,他们无怨无悔地为我们付出,直到我们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呼吸;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6-9 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 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军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 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 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 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 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
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 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內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 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日:“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 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土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 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 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 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 为大司马。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擢之闾伍之中 闾伍:指平民 B.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谢:道歉。 C.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期:约定时间 D.释兵旅,解约東 约束:管辖,控制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而况大国乎 C.约東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既来之,则安之 D.何后期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穰苴虽然仅是田氏的庶子,但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所以晏婴向齐王推荐 了他。他认为自己人微权轻,所以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 B.司马穰苴说“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这表明他具备了一个杰出将领舍家为国、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 C.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即使对国君的宠臣庄贾也决不宽恕,这是司马穰苴的军队 具有严明的纪律和无往不胜的战斗力并最终使晋、燕两国军队先后撤离的原因之 高一语文第3页共10页
高一语文 第 3 页 共 10 页 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 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 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 “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 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 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 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 为大司马。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君擢之闾伍..之中 闾伍:指平民。 B.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谢:道歉。 C.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期:约定时间。 D.释兵旅,解约束.. 约束:管辖,控制。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B.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而况大国乎 C.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既.来之,则安之 D.何.后期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司马穰苴虽然仅是田氏的庶子,但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所以晏婴向齐王推荐 了他。他认为自己人微权轻,所以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 B.司马穰苴说“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这表明他具备了一个杰出将领舍家为国、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 C.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即使对国君的宠臣庄贾也决不宽恕,这是司马穰苴的军队 具有严明的纪律和无往不胜的战斗力并最终使晋、燕两国军队先后撤离的原因之一
D.因为司马穰苴对士卒关怀备至,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 之赴战”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3分) (2)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3分) (3)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 ①淡磨明镜:形容水面平静,池水清澈。 ②槍楹:屋檐及檐下的堂柱。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诗写景抒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高一语文第4页共10页
高一语文 第 4 页 共 10 页 D.因为司马穰苴对士卒关怀备至,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 之赴战”。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3 分) (2)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3 分) (3)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①照檐楹②。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 ①淡磨明镜:形容水面平静,池水清澈。 ②檐楹:屋檐及檐下的堂柱。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 (2)这首诗写景抒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2)闲云潭影日悠悠 (王勃《滕王阁诗》) (3)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5)天行健, (《易经》)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托尔斯泰灯 蒋子龙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雅斯纳亚波良纳庄 园)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 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 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出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 子上只有三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为他生下 了1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13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都必须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 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 也包括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 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孑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多了 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孩子们自己 围着灯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晩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于是,久而久之便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了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 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 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高一语文第5页共10页
高一语文 第 5 页 共 10 页 (1)剑阁峥嵘而崔嵬, , 。 (李白《蜀道难》) (2)闲云潭影日悠悠, 。 (王勃《滕王阁诗》) (3)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刘禹锡《陋室铭》) (5)天行健, 。 (《易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托尔斯泰灯 蒋子龙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雅斯纳亚·波良纳庄 园)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 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 19 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 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出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 子上只有三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为他生下 了 13 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 13 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都必须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 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 也包括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 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多了。 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孩子们自己 围着灯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于是,久而久之便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了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 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 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