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 §11钢中的合金元素及合金钢概述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 钢是铁基合金,钢中除Fe元素外,还有以下4类元素: 常存元素:C、Si、Mn、P、S即钢中的五大元素; 偶存元素:由于矿石、废钢中含有的在冶炼及工艺操 作时,带入钢中,如Cu等; 隐存元素: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元素,如H、O、N 等 合金元素:为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物理、化 学性能而特别添加到钢中的化学元素
第一章 钢的合金化原理 §1-1 钢中的合金元素及合金钢概述 一、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 钢是铁基合金,钢中除Fe元素外,还有以下4类元素: ◼ 常存元素:C、Si、Mn、P、S即钢中的五大元素; ◼ 偶存元素:由于矿石、废钢中含有的在冶炼及工艺操 作时,带入钢中,如Cu等; ◼ 隐存元素: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元素,如H、O、N 等; ◼ 合金元素:为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物理、化 学性能而特别添加到钢中的化学元素
钢中除基本元素C以外,不是“特别添加”的元 素,又称为“杂质”或“残余元素”。 同一元素既可作为杂质又可能作为添加的合金元 素,一般根据其含量而定。 如P、S一般看作杂质元素,其含量≤0.05%。 易切削钢中,S含量可达0.3~04%,是作为改善 切削性能的合金元素。 在耐蚀钢中,P含量可达006-015%,可看作是 提高耐蚀性的合金元素
钢中除基本元素C以外,不是“特别添加”的元 素,又称为“杂质”或“残余元素”。 同一元素既可作为杂质又可能作为添加的合金元 素,一般根据其含量而定。 如P、S一般看作杂质元素,其含量≤0.05%。 易切削钢中,S含量可达0.3~0.4%,是作为改善 切削性能的合金元素。 在耐蚀钢中,P含量可达0.06~0.15%,可看作是 提高耐蚀性的合金元素
目前钢铁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十几个,分属于 素周期表中不同周期: 第二周期:B、C 第三周期:A、Si、P、S 第四周期:Ti、V、Cr、Mn、co、Ni、cu 第五周期:zr、Nb、Mo 第六周期:W、Ta 第七周期:稀土元素
目前钢铁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十几个,分属于 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周期: ◼ 第二周期:B、C、N ◼ 第三周期:Al、Si、P、S ◼ 第四周期:Ti、V、Cr、Mn、Co、Ni、Cu ◼ 第五周期:Zr、Nb、Mo ◼ 第六周期:W、Ta ◼ 第七周期:稀土元素
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态 (1)以溶质形式溶入固溶体,如:溶入铁素体,奥氏 体和马氏体中。 (有利) (2)形成强化相,形成碳化物或金属间化合物。(有 利) (3)形成非金属夹杂物,如氧化物(Al2O3、SiO2 等),氮化物和硫化物(MnS、FeSs等)(有害、尽量减 (4)以游离态存在,如C以石墨状态存在(一般也有 害) 元素以哪种形式存在,取决于元素的种类、含量、 冶炼方法及热处理工艺等
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态 (1)以溶质形式溶入固溶体,如:溶入铁素体,奥氏 体和马氏体中。 (有利) (2)形成强化相,形成碳化物或金属间化合物。(有 利) (3)形成非金属夹杂物,如氧化物(Al2O3、SiO2 等),氮化物和硫化物(MnS、FeS等)(有害、尽量减 少) (4)以游离态存在,如C以石墨状态存在(一般也有 害) 元素以哪种形式存在,取决于元素的种类、含量、 冶炼方法及热处理工艺等
二、合金钢定义与分类 1、定义: 合金钢:在化学成分上特别添加合金元素 用以保证一定的生产和加工工艺以及所要求的组 织与性能的铁基合金
二、合金钢定义与分类 1、定义: 合金钢:在化学成分上特别添加合金元素 用以保证一定的生产和加工工艺以及所要求的组 织与性能的铁基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