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GS的基本概念 、信息、地理信息 1、信息和数据 信息( Information)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 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 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信息具有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 等特征。信息来源于数据(Dta)。数据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数字、文字、符号、图 像都是数据。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例如,从实地或社会调查数据中可获取到各种专门信息;从测量数据中可以抽取出地面目标 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信息:从遥感图像数据中可以提取出各种地物的图形大小和专 题信息。 2、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 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而地理数据则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 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简称属性)及时域特征三部分。空间位置 数据描述地物所在位置。这种位置既可以根据大地参照系定义,如大地经纬度坐标,也可以 定义为地物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空间上的相邻、包含等;属性数据有时又称非空间数据, 是属于一定地物、描述其特征的定性或定量指标。时域特征是指地理数据采集或地理现象发 生的时刻时段。时间数据对环境模拟分析非常重要,正受到地理信息系统学界越来越多的重 视。空间位置、属性及时间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 3、地理信息的特征 地理信息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特性,还具有以下独特特性: (1)空间分布性。地理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的特点,先定位后定性,并在区域上表现出分 布式特点,其属性表现为多层次,因此地理数据库的分布或更新也应是分布式。 (2)数据量大。地理信息既有空间特征,又有属性特征,另外地理信息还随着时间的变 化而变化,具有时间特征,因此其数据量很大。尤其是随着全球对地观测计划不断发展,我 们每天都可以获得上万亿兆的关于地球资源、环境特征的数据。这必然对数据处理与分析带 来很大压力。 (3)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地理信息的第一载体是地理实体的物质和能量本身,除此之外 还有描述地理实体的文字、数字、地图和影像等符号信息载体以及纸质、磁带、光盘等物理 介质载体。对于地图来说,它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播媒介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GIS 的基本概念 一、信息、地理信息 1、信息和数据 信息(Information)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 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 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信息具有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 等特征。信息来源于数据(Data)。数据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数字、文字、符号、图 像都是数据。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例如,从实地或社会调查数据中可获取到各种专门信息;从测量数据中可以抽取出地面目标 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信息;从遥感图像数据中可以提取出各种地物的图形大小和专 题信息。 2、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 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而地理数据则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 象 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简称属性)及时域特征三部分。空间位置 数据描述地物所在位置。这种位置既可以根据大地参照系定义,如大地经纬度坐标,也可以 定义为地物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空间上的相邻、包含等;属性数据有时又称非空间数据, 是属于一定地物、描述其特征的定性或定量指标。时域特征是指地理数据采集或地理现象发 生的时刻/时段。时间数据对环境模拟分析非常重要,正受到地理信息系统学界越来越多的重 视。空间位置、属性及时间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 3、地理信息的特征 地理信息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特性,还具有以下独特特性: (1)空间分布性。地理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的特点,先定位后定性,并在区域上表现出分 布式特点,其属性表现为多层次,因此地理数据库的分布或更新也应是分布式。 (2)数据量大。地理信息既有空间特征,又有属性特征,另外地理信息还随着时间的变 化而变化,具有时间特征,因此其数据量很大。尤其是随着全球对地观测计划不断发展,我 们每天都可以获得上万亿兆的关于地球资源、环境特征的数据。这必然对数据处理与分析带 来很大压力。 (3)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地理信息的第一载体是地理实体的物质和能量本身,除此之外, 还有描述地理实体的文字、数字、地图和影像等符号信息载体以及纸质、磁带、光盘等物理 介质载体。对于地图来说,它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播媒介
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信息系统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在计算机时代信息系统都部 分或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支持,并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组成、另外,智 能化的信息系统还包括知识。 计算机硬件包括各类计算机处理及终端设备:软件是支持数据信息的采集、存贮加工、 再现和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数据则是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 基础:用户是信息系统所服务的对象。 2、信息系统的类型 根据系统所执行的任务,信息系统可分为事务处理系统( Transaction process system)和 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 support system)。事务处理系统强调的是数据的记录和操作,民航定 票系统是其典型示例之一。决策支持系统是用以获得辅助决策方案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 般是由语言系统、知识系统和问题处理系统共同构成 三、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 Information system,GlS)有时 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 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 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 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 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 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定义可提出GS的如下基本概念: l、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 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像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 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处理的 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 2、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空间数 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 描述、这是GIS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的根本标志,也是其技术难点之所在 3、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 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4、GS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为GIS中的空间实体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数:电子速 测仪、GPS全球定位技术、解析或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 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动地获取空间目标的数字信息产品,为GIS提供丰富和更为实时 的信息源,并促使GS向更高层次发展。地理学是GIS的理论依托。有的学者断言,“地理信 息系统和信息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如果说GIS的兴起和发展是
2 二、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信息系统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在计算机时代信息系统都部 分或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支持,并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组成、另外,智 能化的信息系统还包括知识。 计算机硬件包括各类计算机处理及终端设备;软件是支持数据信息的采集、存贮加工、 再现和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数据则是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 基础;用户是信息系统所服务的对象。 2、信息系统的类型 根据系统所执行的任务,信息系统可分为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 system)和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事务处理系统强调的是数据的记录和操作,民航定 票系统是其典型示例之一。决策支持系统是用以获得辅助决策方案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一 般是由语言系统、知识系统和问题处理系统共同构成。 三、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 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 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 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 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 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 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定义可提出 GIS 的如下基本概念: 1、GIS 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 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像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 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 GIS 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处理的 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 2、 GIS 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空间数 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 描述、这是 GIS 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的根本标志,也是其技术难点之所在。 3、GIS 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 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4、 GIS 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为 GIS 中的空间实体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数;电子速 测仪、GPS 全球定位技术、解析或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 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动地获取空间目标的数字信息产品,为 GIS 提供丰富和更为实时 的信息源,并促使 GIS 向更高层次发展。地理学是 GIS 的理论依托。有的学者断言,“地理信 息系统和信息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如果说 GIS 的兴起和发展是
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把钥匙,那么,信息地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将是打开地理科学信息革命 的一扇大门,必将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GiS被誉为地学的第三代 语言一一用数字形式来描述空间实体。 GIS按研究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和局部性的: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综合性的与专题性的。同级的各种专业应用系统集中起来,可以构成相应地域同级的区域综 合系统。在规划、建立应用系统时应统一规划这两种系统的发展,以减小重复很费,提高数 据共享程度和实用性 第二节GIS的发展概况 、国际发展状况 综观GIS发展,可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地理信息系统的开拓期(60年代): 当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计算机获得广泛应用以后,很快就被应用于空间数据的存储 和处理,使计算机成为地图信息存储和计算处理的装置,将很多地图转换为能被计算机利用 的数字形式,出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早期雏形。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 R.TOmlinson首先 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术语,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一一加拿大地理 信息系统(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这时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是和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在计算机存储能力小,磁带存取速度慢。机助制图能力较强 地学分析功能比较简单,实现了手扶跟踪的数字化方法,可以完成地图数据的拓扑编辑,分 幅数据的自动拼接,开创了格网单元的操作方法,发展了许多面向格网的系统。例如哈佛大 学的 SYMAP是最著名的一例,另外还有GRD、MLMS等系统。所有这些处理空间数据的 主要技术,奠定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基础。这一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另一显著标志, 是许多有关的组织和机构纷纷建立,例如1966年美国成立城市和区域信息系统协会( URISA), 1969年又建立州信息系统全国协会( NASIS),国际地理联合会(1GU于1968年设立了地理数 据收集和处理委员会( CGDSP)。这些组织和机构的建立,对于传播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和发 展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发展期(70年代) 在70年代,计算机发展到第三代,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数据处理速度加快,内存 容量增大,而且输入、输出设备比较齐全,推出了大容量直接存取设备一磁盘,为地理数据 的录入、存储、检索、输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特别是人机对话和随机操作的应用,可以 通过屏幕直接监视数字化的操作,而且制图分析的结果能很快看到,并可以进行实时的编辑。 这时,由于计算机技术及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环境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促使地理信息系统迅 速发展。例如从1970年至1976年,美国地质调查所就建成50多个信息系统,分别作为处理 地理、地质和水资源等领域空闻信息的工具。其它如加拿大、联邦德国、瑞典和日本等国也 先后发展了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使一些商业公司开始活跃起来,软 件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在此期间,曾先后召开了一系列地理信息系统的国际讨论会,国际地
3 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把钥匙,那么,信息地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将是打开地理科学信息革命 的一扇大门,必将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GIS 被誉为地学的第三代 语言——用数字形式来描述空间实体。 GIS 按研究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和局部性的;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综合性的与专题性的。同级的各种专业应用系统集中起来,可以构成相应地域同级的区域综 合系统。在规划、建立应用系统时应统一规划这两种系统的发展,以减小重复很费,提高数 据共享程度和实用性。 第二节 GIS 的发展概况 一、国际发展状况 综观 GIS 发展,可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地理信息系统的开拓期(60 年代): 当 50 年代末和 60 年代初,计算机获得广泛应用以后,很快就被应用于空间数据的存储 和处理,使计算机成为地图信息存储和计算处理的装置,将很多地图转换为能被计算机利用 的数字形式,出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早期雏形。1963 年,加拿大测量学家 R.F.Tomlinson 首先 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术语,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地理 信息系统(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这时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是和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在计算机存储能力小,磁带存取速度慢。机助制图能力较强, 地学分析功能比较简单,实现了手扶跟踪的数字化方法,可以完成地图数据的拓扑编辑,分 幅数据的自动拼接,开创了格网单元的操作方法,发展了许多面向格网的系统。例如哈佛大 学的 SYMAP 是最著名的一例,另外还有 GRID、MLMIS 等系统。所有这些处理空间数据的 主要技术,奠定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基础。这一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另一显著标志, 是许多有关的组织和机构纷纷建立,例如 1966 年美国成立城市和区域信息系统协会(URISA), 1969 年又建立州信息系统全国协会(NASIS),国际地理联合会(1GU)于 1968 年设立了地理数 据收集和处理委员会(CGDSP)。这些组织和机构的建立,对于传播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和发 展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发展期(70 年代) 在 70 年代,计算机发展到第三代,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数据处理速度加快,内存 容量增大,而且输入、输出设备比较齐全,推出了大容量直接存取设备—磁盘,为地理数据 的录入、存储、检索、输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特别是人机对话和随机操作的应用,可以 通过屏幕直接监视数字化的操作,而且制图分析的结果能很快看到,并可以进行实时的编辑。 这时,由于计算机技术及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环境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促使地理信息系统迅 速发展。例如从 1970 年至 1976 年,美国地质调查所就建成 50 多个信息系统,分别作为处理 地理、地质和水资源等领域空闻信息的工具。其它如加拿大、联邦德国、瑞典和日本等国也 先后发展了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使一些商业公司开始活跃起来,软 件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在此期间,曾先后召开了一系列地理信息系统的国际讨论会,国际地
理联合会先后于1979年和1972年两次召开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学术讨论会,1978年FIG规 定第三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同年在联邦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召开了 第一次地理倍息系统讨论会等等。这期间,许多大学(例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等) 开始注意培养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人材:创建了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一些商业性的咨询服 务公司开始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作。总之,地理信息系统在这时受到了政府部门、商业公司 和大学的普遍重视。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地理信息系统在继承60年代 技术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了新的计算机技术,但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仍然很弱:在地理信息 系统技术方面未有新的突破:系统的应用与开发多限于某个机构;专家个人的影响削弱,而 政府影响增强。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大发展时期(80年代) 由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问世,推出了第四代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和远 程通讯传输设备的出现为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创造了条件,加上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使地理信 息的传输时效得到极大的提高。在系统软件方面,完全面向数据管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通过操作系统(OS)管理数据,系统软件工具和应用软件工具得到硏制,数据处理开始和数学 模型、模拟等决策工具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从资源管理、环境规划到 应急反应,从商业服务区域划分到政治选举分区等,涉及到了许多的学科与领域,如古人类 学、景观生态规划、森林管理、土木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这时期,许多国家制定了本国 的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规划,启动了若干科研项目,建立了一些政府性、学术性机构,如美国 于1987年成立了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 NCGIA),英国于1987年成立了地理信息协会 同时,商业性的咨询公司、软件制造商大量涌现,并提供系列专业化服务。地理信息系统不 仅引起工业化国家的普遍兴趣,例如英、法、联邦德国、挪威、瑞典、荷兰、以色列、澳大 利亚、苏联等国都在积极解决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而且不再受国家界线的限制,地 理信息系统开始用于解决全球性的问题。 4、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普及时代(90年代) 由于计算机的软硬件均得到飞速的发展,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许 多机构必备的工作系统,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受地理信息系统影响而改变 了现有机构的运行方式、设置与工作计划等。另外,社会对地理信息系统认识普遍提高,需 求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扩大与深化。国家级乃至全球性的地理信息系 统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已列入美国政府制定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战略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理信息系统将 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服务系统。 、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自80年代初开始。以1980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成立全国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为标志,在几年的起步发展阶段中,我国地理信息系统 在理论探索、硬件配制、软件硏制、规范制订、区域试验硏究、局部系统建立、初步应用试 验和技术队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积累了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地理信息系统的 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进入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从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作为政
4 理联合会先后于 1979 年和 1972 年两次召开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学术讨论会,1978 年 FIG 规 定第三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同年在联邦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召开了 第一次地理倍息系统讨论会等等。这期间,许多大学(例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等) 开始注意培养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人材;创建了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一些商业性的咨询服 务公司开始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作。总之,地理信息系统在这时受到了政府部门、商业公司 和大学的普遍重视。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地理信息系统在继承 60 年代 技术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了新的计算机技术,但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仍然很弱;在地理信息 系统技术方面未有新的突破;系统的应用与开发多限于某个机构;专家个人的影响削弱,而 政府影响增强。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大发展时期(80 年代): 由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问世,推出了第四代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和远 程通讯传输设备的出现为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创造了条件,加上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使地理信 息的传输时效得到极大的提高。在系统软件方面,完全面向数据管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通过操作系统(OS)管理数据,系统软件工具和应用软件工具得到研制,数据处理开始和数学 模型、模拟等决策工具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从资源管理、环境规划到 应急反应,从商业服务区域划分到政治选举分区等,涉及到了许多的学科与领域,如古人类 学、景观生态规划、森林管理、土木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这时期,许多国家制定了本国 的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规划,启动了若干科研项目,建立了一些政府性、学术性机构,如美国 于 1987 年成立了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NCGIA),英国于 1987 年成立了地理信息协会。 同时,商业性的咨询公司、软件制造商大量涌现,并提供系列专业化服务。地理信息系统不 仅引起工业化国家的普遍兴趣,例如英、法、联邦德国、挪威、瑞典、荷兰、以色列、澳大 利亚、苏联等国都在积极解决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而且不再受国家界线的限制,地 理信息系统开始用于解决全球性的问题。 4、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普及时代(90 年代): 由于计算机的软硬件均得到飞速的发展,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许 多机构必备的工作系统,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受地理信息系统影响而改变 了现有机构的运行方式、设置与工作计划等。另外,社会对地理信息系统认识普遍提高,需 求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扩大与深化。国家级乃至全球性的地理信息系 统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已列入美国政府制定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战略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理信息系统将 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服务系统。 二、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自 80 年代初开始。以 1980 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成立全国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为标志,在几年的起步发展阶段中,我国地理信息系统 在理论探索、硬件配制、软件研制、规范制订、区域试验研究、局部系统建立、初步应用试 验和技术队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积累了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地理信息系统的 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进入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从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作为政
府行为,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科学研究、应用实 验和工程建设工作。许多部门同时开展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工作。如全国性地理信息 系统(或数据库)实体建设、区域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建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 系统基础软件或专题应用软件的硏制和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培训。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在地理 信息系统技术上的应用开创了新的局面,并在全国性应用、区域管理、规划和决策中取得了 实际的效益。 自∞0年代起,地理信息系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执行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联合科技攻关 计划,强调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用化、集成化和工程化,力图使地理信息系统从初步发展时期 的研究实验、局部应用走向实用化和生产化,为国民经济重大问题提供分析和决策依据。努 力实现基础环境数据库的建设,推进国产软件系统的实用化、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一体 化。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区域工作重心上,出现了“东移”和“进城”的趋向,促进了地理信 息系统在经济相对发达、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用户需求更为急迫的地区和城市首先实用化 这期间开展的主要研究及今后尚需进一步发展的领域有: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系统的建 设和应用;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建立数字化测绘 技术体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专业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基础 通用软件系统的研制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规范化与标准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产品 研制与生产。同时经营地理信息系统业务的公司逐渐增多。 总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事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地理信息系统的 研究和应用正逐步形成行业,具备了走向产业化的条件。 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完整的GIS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 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软硬系统,空间数据库反映了GIS的地理内容 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可综合表示 为图1-1。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可以是电子的、电的、磁的、机械 的、光的元件或装置,是GS的物理外壳,系统的规模、精度、速度、功能、形式、使用方 法甚至软件都与硬件有极大的关系,受硬件指标的支持或制约.GIS由于其任务的复杂性和特 殊性,必须由计算机设备支持.GIS硬件配置一般包括四个部分: 1、计算机主机 2、数据输入设备:数字化仪、图像扫描仪、手写笔、光笔、键盘、通讯端口等 3、数据存贮设备:光盘刻录机、磁带机、光盘塔、活动硬盘、磁盘阵列等;
5 府行为,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科学研究、应用实 验和工程建设工作。许多部门同时开展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工作。如全国性地理信息 系统(或数据库)实体建设、区域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建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 系统基础软件或专题应用软件的研制和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培训。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在地理 信息系统技术上的应用开创了新的局面,并在全国性应用、区域管理、规划和决策中取得了 实际的效益。 自 90 年代起,地理信息系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执行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联合科技攻关 计划,强调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用化、集成化和工程化,力图使地理信息系统从初步发展时期 的研究实验、局部应用走向实用化和生产化,为国民经济重大问题提供分析和决策依据。努 力实现基础环境数据库的建设,推进国产软件系统的实用化、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一体 化。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区域工作重心上,出现了“东移”和“进城”的趋向,促进了地理信 息系统在经济相对发达、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用户需求更为急迫的地区和城市首先实用化。 这期间开展的主要研究及今后尚需进一步发展的领域有;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系统的建 设和应用;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建立数字化测绘 技术体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专业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基础 通用软件系统的研制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规范化与标准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产品 研制与生产。同时经营地理信息系统业务的公司逐渐增多。 总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事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地理信息系统的 研究和应用正逐步形成行业,具备了走向产业化的条件。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完整的 GIS 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 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软硬系统,空间数据库反映了 GIS 的地理内容, 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可综合表示 为图 1-1。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可以是电子的、电的、磁的、机械 的、光的元件或装置,是 GIS 的物理外壳,系统的规模、精度、速度、功能、形式、使用方 法甚至软件都与硬件有极大的关系,受硬件指标的支持或制约.GIS 由于其任务的复杂性和特 殊性,必须由计算机设备支持.GIS 硬件配置一般包括四个部分: 1、计算机主机; 2、数据输入设备:数字化仪、图像扫描仪、手写笔、光笔、键盘、通讯端口等; 3、数据存贮设备:光盘刻录机、磁带机、光盘塔、活动硬盘、磁盘阵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