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泵的保养要及时进行,每班加入钙基润滑脂适量。经常检查水封螺母处是否漏水,漏水时应拧紧水封螺母。注意:水封螺母不可拧得过紧。如水封失效应及时更换填料,装复水封螺母时,不宜拧得过紧。4.必要时清洗冷却系统中的水垢。在其他工作部件技术状态均正常,但发动机冷却水工作温度经常过高时,就必须清洗冷却系统中的水垢。清洗方法是:放尽冷却水,加入清洗液,发动机中速转动5一10分钟,熄火放置10一12小时,发动机再运转10分钟,换用清洁水后继续清洗两次。实验九、离合器、变速箱的构造和调整实验内容:研究离合器和变速箱的构造特点,离合器和变速箱的调整方法。学时分配:1学时。教学方法:在实验室进行现场实物教学。要求:掌握离合器、变速箱的构造原理和离合器的调整方法。实验方法和步骤:离合器:(一)、离合器结构的研究1、研究BJ212、EQ141汽车离合器的结构,熟悉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加压机构和操纵机构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2、研究杠杆加压式离合器的结构,熟悉各部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二)、离合器的检查调整1、离合器的检查(1)、离合器自由行程的检查调整:离合器自由行程系指分离摇臂下端所移动的直线距离应为4~7毫米,这时相应分离轴承与分离杠杆之间的间隙为2~3毫米,如自由行程不当,可通过改变推杆的长度进行调整。(2)、离合器工作行程的检查调整:分离摇臂完成自由行程后继续前移至限位螺钉相接触时,所移动的直线距离即离合器工作行程,应为26~36毫米。工作行程可通过改变限位螺钉的位置进行调整。(3)、分离杠杆与分离轴承端面间隙的检查调整:该间隙应为2~3毫米,且三个分离杠杆的间隙应一致,允差不超过0.15毫米,如允差不符合规定要求,可通过分离杠杆上的调整螺母进行调整。10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0 3.水泵的保养要及时进行,每班加入钙基润滑脂适量。经常检查水封螺母处是否漏水,漏 水时应拧紧水封螺母。注意:水封螺母不可拧得过紧。如水封失效应及时更换填料,装复水封 螺母时,不宜拧得过紧。 4.必要时清洗冷却系统中的水垢。在其他工作部件技术状态均正常,但发动机冷却水工作温 度经常过高时,就必须清洗冷却系统中的水垢。清洗方法是:放尽冷却水,加入清洗液,发 动机中速转动 5—10 分钟,熄火放置 10—12 小时,发动机再运转 10 分钟,换用清洁水后继 续清洗两次。 实验九、离合器、变速箱的构造和调整 实验内容:研究离合器和变速箱的构造特点,离合器和变速箱的调整方法。 学时分配:1 学时。 教学方法:在实验室进行现场实物教学。 要 求:掌握离合器、变速箱的构造原理和离合器的调整方法。 实验方法和步骤: 离合器: (一)、离合器结构的研究 1、研究 BJ212、EQ141 汽车离合器的结构,熟悉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加压机构和操纵机构 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研究杠杆加压式离合器的结构,熟悉各部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 (二)、离合器的检查调整 1、离合器的检查 (1)、离合器自由行程的检查调整:离合器自由行程系指分离摇臂下端所移动的直线距离 应为 4~7 毫米,这时相应分离轴承与分离杠杆之间的间隙为 2~3 毫米,如自由行程不当,可 通过改变推杆的长度进行调整。 (2)、离合器工作行程的检查调整:分离摇臂完成自由行程后继续前移至限位螺钉相接触 时,所移动的直线距离即离合器工作行程,应为 26~36 毫米。工作行程可通过改变限位螺钉 的位置进行调整。 (3)、分离杠杆与分离轴承端面间隙的检查调整:该间隙应为 2~3 毫米,且三个分离杠杆 的间隙应一致,允差不超过 0.15 毫米,如允差不符合规定要求,可通过分离杠杆上的调整螺 母进行调整。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变速箱:(一)、变速箱结构的研究1、研究BJ212、EQ141变速箱的组成和各部结构特点,并对同步器的结构和作用作深入的了解,掌握简单式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和传动路线。2、研究自动变速箱的组成和各部结构特点,并对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深入的了解,掌握自动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和传动路线。3、研究各种类型变速箱的换档机构、锁定机构和联锁机构、互锁机构的结构和作用。4、研究各种类型联轴节和万向节的结构和工作性能特点,掌握其选用依据。(二)、变速箱的检查调整1、变速箱联锁机构的检查调整:联锁机构调整不当,将使换档发生困难。调整原则是在离合器踏板置于放松位置和变速杆置于空档位置时,联锁轴外圆表面应紧压锁销,使拨叉轴定位可靠,在踩下离合器踏板时,锁销应能解除锁定,使变速杆能顺利改变拨叉轴的位置实现换档。2、变速箱轴承间隙的检查:由于轴承的磨损,使轴承间隙和轴的轴向移动量增大,必须进行调整。输入轴(第一轴)用调整垫片调整,调整垫片的厚度一般为0.8~2.1毫米。增减垫片数目以改变其轴承间隙和轴向移动量,其轴向移动量一般不大于0.1毫米。输出轴(第二轴)由锥轴承支承,可通过轴承座的垫片调整其轴向移动量和通过轴承盖垫片调整其轴承间隙(详见中央传动的调整)。实验十、后桥及转向系统的构造和调整实验内容:研究汽车后桥和转向系统的构造特点,以及后桥和转向系统的调整方法。学时分配:1学时。教学方法:在实验室进行现场实物教学。要求:掌握后桥和转向系统的构造特点、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实验方法和步骤一后桥的实验方法与步骤(一)汽车后桥的总体研究对汽车后桥进行总体研究,了解汽车后桥(有最终传动和无最终传动)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性能特点。(二)中央传动的拆装和检查调整11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1 变速箱: (一)、变速箱结构的研究 1、 研究 BJ212、EQ141 变速箱的组成和各部结构特点,并对同步器的结构和作用作深入的了解, 掌握简单式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和传动路线。 2、 研究自动变速箱的组成和各部结构特点,并对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深入的了 解,掌握自动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和传动路线。 3、 研究各种类型变速箱的换档机构、锁定机构和联锁机构、互锁机构的结构和作用。 4、 研究各种类型联轴节和万向节的结构和工作性能特点,掌握其选用依据。 (二)、变速箱的检查调整 1、变速箱联锁机构的检查调整:联锁机构调整不当,将使换档发生困难。调整原则是在离 合器踏板置于放松位置和变速杆置于空档位置时,联锁轴外圆表面应紧压锁销,使拨叉轴定位 可靠,在踩下离合器踏板时,锁销应能解除锁定,使变速杆能顺利改变拨叉轴的位置实现换档。 2、变速箱轴承间隙的检查:由于轴承的磨损,使轴承间隙和轴的轴向移动量增大,必须进 行调整。 输入轴(第一轴)用调整垫片调整,调整垫片的厚度一般为 0.8~2.1 毫米。增减垫片数目以 改变其轴承间隙和轴向移动量,其轴向移动量一般不大于 0.1 毫米。输出轴(第二轴)由锥 轴承支承,可通过轴承座的垫片调整其轴向移动量和通过轴承盖垫片调整其轴承间隙(详见 中央传动的调整)。 实验十、后桥及转向系统的构造和调整 实验内容:研究汽车后桥和转向系统的构造特点,以及后桥和转向系统的调整方法。 学时分配:1 学时。 教学方法:在实验室进行现场实物教学。 要 求:掌握后桥和转向系统的构造特点、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 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 后桥的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 汽车后桥的总体研究 对汽车后桥进行总体研究,了解汽车后桥(有最终传动和无最终传动)的结构特点和使用 性能特点。 (二) 中央传动的拆装和检查调整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1.拆装注意事项:变速箱输出轴(二轴)的拆装要主要调整垫片的数量和技术状态,不得遗漏和损坏;自紧油封、轴承、轴和齿轮均需防止损伤;各部螺母(栓)必须保持技术状态良好,紧固可靠。2.检查调整方法(1)主动齿轮端面至后桥轴中心线距离的检查调整:用撬杠将主动齿轮轴前撬,测得主动齿轮端面至后桥轴外圆面的值A。测量后桥轴的直径值Al。A+A/2应为102.5+a3毫米。若不符规定时,可增减前轴承座调整垫片(老产品)或拧动轴端调整螺母(新产品)以调整安装距离。(2)主动齿轮轴轴向游动量的检查调整:用撬杠分别将主动齿轮轴撬向前、后两止点,并测得该两点至后桥轴外圆的距离A和A2。A一A2的正常值应为0.15一0.3毫米。不符合规定时可拆下前轴承盖,按所测得数据减去相应厚度的调整垫片,以调整其轴向游动量。如调整垫片已抽完,允许在轴承盖和轴承外圈之间增加一厚度不大于2毫米的垫圈,继续使用。轴向游动量也可用百分表架和百分表测量。(3)后桥轴轴向游动量的检查调整:将百分表触针与后桥轴线平行地抵住从动齿轮端面分别扳动左右转向离合器操纵杆,测得的总位移量值应不大于0.15一0.3毫米。不符规定时予以调整。调整方法如下:将后桥左右隔板的紧固螺母拧松1一2圈,并拆下左右调整螺母锁片。用专用钩形扳手先拧松右调整螺母,再拧紧左调整螺母,使后桥轴右移,直至锥齿轮副的齿侧间隙消除为止,在将它退回10一12个齿(如旧齿轮副因磨损齿侧间隙增大,退回的齿数要适当增加)。拧紧右调整螺母,使后桥轴左移,直至左调整螺母的端面与隔板相接触为止,再将它退回4一5个齿。用撬杠拨动从动齿轮。使右调整螺母随后桥轴右移,直至右调整螺母的端面与隔板相接触为止。再将从动齿轮转动一周,复查后桥轴轴向游动量,待达规定要求后,分别拧紧左右隔板固定螺母,并装复锁片。(4)啮合印痕的检查调整:检查调整啮合印痕,应在主动齿轮的安装距正确的条件下,首先保证前进档工作面的啮合印痕,适当照顾倒退档工作面的啮合印痕。啮合印痕的测取方法如下:1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2 1.拆装注意事项:变速箱输出轴(二轴)的拆装要主要调整垫片的数量和技术状态,不得 遗漏和损坏;自紧油封、轴承、轴和齿轮均需防止损伤;各部螺母(栓)必须保持技术状态良 好,紧固可靠。 2.检查调整方法 (1)主动齿轮端面至后桥轴中心线距离的检查调整:用撬杠将主动齿轮轴前撬,测得 主动齿轮端面至后桥轴外圆面的值 A。测量后桥轴的直径值 A1。A+A1/2 应为 102.5+0.3毫米。 若不符规定时,可增减前轴承座调整垫片(老产品)或拧动轴端调整螺母(新产品)以调整安 装距离。 (2)主动齿轮轴轴向游动量的检查调整: 用撬杠分别将主动齿轮轴撬向前、后两止点,并测得该两点至后桥轴外圆的距离 A 和 A2。A-A2的正常值应为 0.15-0.3 毫米。不符合规定时可拆下前轴承盖,按所测得数据减去 相应厚度的调整垫片,以调整其轴向游动量。如调整垫片已抽完,允许在轴承盖和轴承外圈 之间增加一厚度不大于 2 毫米的垫圈,继续使用。 轴向游动量也可用百分表架和百分表测量。 (3)后桥轴轴向游动量的检查调整:将百分表触针与后桥轴线平行地抵住从动齿轮端面, 分别扳动左右转向离合器操纵杆,测得的总位移量值应不大于 0.15-0.3 毫米。不符规定时, 予以调整。调整方法如下: 将后桥左右隔板的紧固螺母拧松 1-2 圈,并拆下左右调整螺母锁片。用专用钩形扳手先 拧松右调整螺母,再拧紧左调整螺母,使后桥轴右移,直至锥齿轮副的齿侧间隙消除为止,在 将它退回 10-12 个齿(如旧齿轮副因磨损齿侧间隙增大,退回的齿数要适当增加)。 拧紧右调整螺母,使后桥轴左移,直至左调整螺母的端面与隔板相接触为止,再将它退 回 4-5 个齿。用撬杠拨动从动齿轮。使右调整螺母随后桥轴右移,直至右调整螺母的端面与 隔板相接触为止。再将从动齿轮转动一周,复查后桥轴轴向游动量,待达规定要求后,分别拧 紧左右隔板固定螺母,并装复锁片。 (4)啮合印痕的检查调整:检查调整啮合印痕,应在主动齿轮的安装距正确的条件下, 首先保证前进档工作面的啮合印痕,适当照顾倒退档工作面的啮合印痕。啮合印痕的测取方法 如下: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将红印油均匀涂在主动齿轮的工作面上(前进工作面为凹面,倒退工作面为凸面)。挂上档并摇转发动机曲轴(或转动变速箱第一轴),并以制动器略加负荷,直到齿面上出现清晰的印痕为止,可用白纸条将轮齿上的印痕印取下来。注意事项:重新调整后检查齿宽方向的啮合印痕时,应将变速箱输出轴前推,以消除轴承间隙;移动从动齿轮时,当一连的调整螺母松退或紧一定齿数后,另一连的调整螺母应紧或松退相同的齿数,以保证调整好的轴向游动量不变。每次调整后检查前,应先将隔板鲁拧紧。(5)啮侧间隙的检查:换用新齿轮副时,应按规定调整齿侧间隙。旧齿轮副由于磨损引起齿侧间隙的增大属正常现象,故不应把旧齿轮副的齿侧间隙恢复的新齿轮副所要求的数值。齿侧间隙的测量常采用熔断丝或铅片。将熔断丝弯曲成S形或将铅片剪成与齿面相同形状,然后将其放入两啮合齿的非工作面之间,转动齿轮副,测得被挤压后的最薄处厚度,即为该齿轮副的齿侧间隙。新齿轮副的齿侧间隙为0.2一0.55毫米;旧齿轮副的齿侧间隙大于2.5毫米时应成对报废,换用新齿轮副。(三)最终传动的保养和调整检查各密封部位有无渗漏现象,并通过更换密封元件(橡胶密封圈、自紧油封、纸垫等)及时排除。每班保养时,通过箱侧的油面检查螺塞,检查最终传动箱内的润滑油面。油面低于塞孔口时,应添加齿轮油,直至油从塞孔处溢出为止。清洗最终传动箱要热打开最终传动箱底的放油螺赛孔,放出旧油。加入清洁柴油,使拖拉机运转3一5分钟后放尽清洗油,加入新齿轮油。调整驱动轮的轴向游动量。随看轴承的磨损使驱动轮的轴向游动量增大,必要时予以调整。轴向游动量的正常值为0.0一0.1毫米。可通过抽减轴承盖或压盘下的垫片进行调整。二、转向装置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一)各种汽车的转向和制动装置的总体布置了解转向器、制动器的安装部位、传动机构的组成和操纵方式。(二)各型转向器结构的研究1拆卸球面蜗杆滚轮式、螺杆螺母循环球式转向器,研究其结构和工作原理。2.分析研究转向机构的结构和作用。13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3 将红印油均匀涂在主动齿轮的工作面上(前进工作面为凹面,倒退工作面为凸面)。挂 上档并摇转发动机曲轴(或转动变速箱第一轴),并以制动器略加负荷,直到齿面上出现清晰 的印痕为止,可用白纸条将轮齿上的印痕印取下来。 注意事项:重新调整后检查齿宽方向的啮合印痕时,应将变速箱输出轴前推,以消除轴承 间隙;移动从动齿轮时,当一连的调整螺母松退或拧紧一定齿数后,另一连的调整螺母应拧紧 或松退相同的齿数,以保证调整好的轴向游动量不变。每次调整后检查前,应先将隔板鲁拧紧。 (5)啮侧间隙的检查:换用新齿轮副时,应按规定调整齿侧间隙。旧齿轮副由于磨损 引起齿侧间隙的增大属正常现象,故不应把旧齿轮副的齿侧间隙恢复的新齿轮副所要求的数 值。 齿侧间隙的测量常采用熔断丝或铅片。将熔断丝弯曲成 S 形或将铅片剪成与齿面相同形 状,然后将其放入两啮合齿的非工作面之间,转动齿轮副,测得被挤压后的最薄处厚度,即为 该齿轮副的齿侧间隙。 新齿轮副的齿侧间隙为 0.2-0.55 毫米;旧齿轮副的齿侧间隙大于 2.5 毫米时应成对报 废,换用新齿轮副。 (三)最终传动的保养和调整 检查各密封部位有无渗漏现象,并通过更换密封元件(橡胶密封圈、自紧油封、纸垫等) 及时排除。 每班保养时,通过箱侧的油面检查螺塞,检查最终传动箱内的润滑油面。油面低于塞孔口 时,应添加齿轮油,直至油从塞孔处溢出为止。 清洗最终传动箱要趁热打开最终传动箱底的放油螺赛孔,放出旧油。加入清洁柴油,使 拖拉机运转 3-5 分钟后放尽清洗油,加入新齿轮油。 调整驱动轮的轴向游动量。随着轴承的磨损使驱动轮的轴向游动量增大,必要时予以调 整。轴向游动量的正常值为 0.0-0.1 毫米。可通过抽减轴承盖或压盘下的垫片进行调整。 二、转向装置的试验方法和步骤 (一) 各种汽车的转向和制动装置的总体布置 了解转向器、制动器的安装部位、传动机构的组成和操纵方式。 (二)各型转向器结构的研究 1. 拆卸球面蜗杆滚轮式、螺杆螺母循环球式转向器,研究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分析研究转向机构的结构和作用。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三)转向装置的检查调整1.方向盘自由行程的检查、将汽车停放在平地上,并使两导向轮置于直线行驶位置。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至吃力位置并在方向盘上作出记号,然后反向转动方向盘至另一吃力位置,再在方向盘上作出记号,测得两记号之间的夹角,即方向盘的自由行程,应不大于20度。将方向盘向左(或向右)转至极限位置时,其自由行程应不大于30度。方向盘的自由行程如不符合规定要求,则应分别进行拉杆球头销间隙。转向器轴轴承间隙,蜗杆与滚轮啮合间隙的调整。2.球头销间隙的调整:检查纵拉杆和横拉杆端的球头销,如间隙过大,可取下开口销,拧入螺塞直到消除间隙为止。装复后检查,必要时修正。3.转向轴轴承间隙的调整:放出转向器中的润滑油,拆下纵拉杆和转向垂臂,打开转向器侧盖,拉出转向垂臂轴总成,取下转向器下盖。并适当减少调整垫片后装复。在未装转向滚轮的情况下,转动方向盘的操纵力应不大于10牛顿。不符合规定要求,再调整蜗杆与滚轮的啮合间隙。4.蜗杆与滚轮啮合间隙的调整:从汽车上拆下转向器,转动方向盘使蜗杆与滚轮的啮合处于中间位置。拧下转向垂臂轴另一端的锁紧螺母,取出止动垫圈,拧进调整螺钉,使转向垂臂轴轴向移动而啮合间隙减小。要求消除啮合间隙为止,并装复。此时,方向盘的操纵力应在10—25牛顿范围内。上述各项调整完毕后,复查方向盘的自由行程是否正确,转向是否灵活轻便,(四)差速器和差速锁结构的研究1.拆卸差速器总成,研究其结构特点,结合实物分析其差速原理。2.了解差速锁的不同型式,掌握其工作原理。实验十一、制动系统的构造和调整实验内容:观察制动系统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学时分配:1学时。教学法:在实验室进行现场实物教学。要求:掌握气压制动和液压制动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14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4 (三)转向装置的检查调整 1.方向盘自由行程的检查、将汽车停放在平地上,并使两导向轮置于直线行驶位置。向左 (或向右)转动方向盘至吃力位置并在方向盘上作出记号,然后反向转动方向盘至另一吃力位 置,再在方向盘上作出记号,测得两记号之间的夹角,即方向盘的自由行程,应不大于 20 度。 将方向盘向左(或向右)转至极限位置时,其自由行程应不大于 30 度。 方向盘的自由行程如不符合规定要求,则应分别进行拉杆球头销间隙。转向器轴轴承间隙, 蜗杆与滚轮啮合间隙的调整。 2.球头销间隙的调整:检查纵拉杆和横拉杆端的球头销,如间隙过大,可取下开口销,拧 入螺塞直到消除间隙为止。装复后检查,必要时修正。 3.转向轴轴承间隙的调整:放出转向器中的润滑油,拆下纵拉杆和转向垂臂,打开转向器 侧盖,拉出转向垂臂轴总成,取下转向器下盖。并适当减少调整垫片后装复。在未装转向滚轮 的情况下,转动方向盘的操纵力应不大于 10 牛顿。不符合规定要求,再调整蜗杆与滚轮的啮 合间隙。 4.蜗杆与滚轮啮合间隙的调整:从汽车上拆下转向器,转动方向盘使蜗杆与滚轮的啮合处 于中间位置。拧下转向垂臂轴另一端的锁紧螺母,取出止动垫圈,拧进调整螺钉,使转向垂臂 轴轴向移动而啮合间隙减小。要求消除啮合间隙为止,并装复。此时,方向盘的操纵力应在 10-25 牛顿范围内。 上述各项调整完毕后,复查方向盘的自由行程是否正确,转向是否灵活轻便。 (四)差速器和差速锁结构的研究 1.拆卸差速器总成,研究其结构特点,结合实物分析其差速原理。 2.了解差速锁的不同型式,掌握其工作原理。 实验十一、制动系统的构造和调整 实验内容: 观察制动系统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学时分配: 1 学时。 教学法:在实验室进行现场实物教学。 要 求: 掌握气压制动和液压制动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