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讲第 “关中”的取与秦统一的战略进程 千二 “关中”取意:函谷关(旧关位于河南灵 宝市,新关位于河南新安县)、潼关(陕 节 西潼关县)、蒲津关(山西永济县蒲州 镇)、武关(映西丹凤县)、嶢关(陕西 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 商州市,北周移蓝田县,称青泥关;后改 陕 为蓝田关)、萧关(汉代设宁夏固原县, 北宋给置同心县)、散关(陕西宝鸡市) 交 2.秦统一的战略选程:雍(戎、狄) 通 栎阳(魏河西之地) 咸阳(天下) 3.以咸阳、长安为中 心的沿渭河道路
第 二 节 川 陕 交 通 一 “关中 ”的取意与秦统一的战略进程 1. “关中 ”取意: 函谷关(旧关位于河南灵 宝市,新关位于河南新安县)、潼关(陕 西潼关县)、蒲津关(山西永济县蒲州 镇)、武关(陕西丹凤县)、嶢关(陕西 商州市,北周移蓝田县,称青泥关;后改 为蓝田关)、萧关(汉代设宁夏固原县, 北宋给置同心县)、散关(陕西宝鸡市)。 2. 秦统一的战略进程:雍(戎、狄)—— 栎阳(魏河西之地)—— 咸阳(天下) 3.以咸阳、长安为中 心的沿渭河道路。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o古代地名 泾 ●现代地名 今省界 四秦人早期活动区域 西周故地 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 秦亭 4汧 阳 水 8栋阳 7雍 1天水 枝山 ●扶风 4西犬丘 9咸阳 5汧渭之会 ●西安 6平阳 水 稿京 水 历史上秦曾九次迁都 春秋:秦宪公迁平阳,秦德公迁雍 战国:秦献公迁栎阳,秦孝公迁咸阳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屈 吴 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 山 栎阳 鸡 洛阳 咸阳 西安 黍一的山 函谷关(旧关位于河南灵宝市,新关位于河南新安县)、潼关(陕西潼 军‖关县)、蒲津关(山西永济县蒲州镇)、武关(陕西丹凤县)、嶢关(陕 事 地西商州市,北周移蓝田县,称青泥关;后改为蓝田关)、萧关(汉代设宁 理‖夏固原县,北末改置同心县)、散关(陕西宝鸡市)
函谷关(旧关位于河南灵宝市,新关位于河南新安县)、潼关(陕西潼 关县 )、蒲津关(山西永济县蒲州镇)、武关(陕西丹凤县)、嶢关(陕 西商州市,北周移蓝田县,称青泥关;后改为蓝田关)、萧关(汉代设宁 夏固原县,北宋改置同心县)、散关(陕西宝鸡市)。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栎阳 雍
合胞 泽州 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 临猗⊙ 运城条 济源市 秋区鱼州市 西 Q三门峡帝 新安孟津⊙ 马市 府市 ③1902 点关西函谷关关东 交 通 蒲 道山西崤山山东 城 路 军 一一 理
关西 函谷关 关东 蒲城黄河铁牛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山西 崤山 山东
连合秦统一六国战争要图 横纵 第三讲千古 呼 事 蔚 众 强弱 渤海 以以 221年 中国 攻攻 众 齐 委山 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 弱强 国名攻灭时间 Q开封 函谷关 韩 前230年 魏D(299 赵|前28年 魏|前22年 222年 寿县 o合肥) 楚|前22年 秦军进攻方向 国军队退却题 燕|前22年 齐|前21年
第三讲 千古 足 音 —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 合纵 :合众弱以攻一强 连横 : 事 一强以攻众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