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 第一讲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多级政区制。 路一府一一州一一县 中央一行省一(道)府一州——县 州—县 元中期实行十一行省:中书省、岭北 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 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云南 行省、江浙行省、江西、湖广行省
六、元 路—— 府—— 州—— 县 中央 —行省 —(道) 府—— 州—— 县 州—— 县 元中期实行十一行省:中书省、岭北 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 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云南 行省、江浙行省、江西、湖广行省。 多级政区制。 第 一 讲 空 间 与 政 权 | 中 国 历 史 政 区 与 地 方 行 政 制 度
第 《元史地理志》:初,太宗六年甲午,灭金,得中原州郡。七年乙 讲 未,下诏籍民,自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 空 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五。宪宗二年壬子,又籍之,增户 二十余万。世祖至元七年,又籍之,又增三十余万。十三年,平宋, 与 政 全有版图。二十七年,又籍之,得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有奇。于 是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 中 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立中书省 ,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 历 史 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路 政 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 方 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 政 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藩,执臣礼惟谨,亦古所未见 度
•《元史.地理志》: 初,太宗六年甲午,灭金,得中原州郡。七年乙 未,下诏籍民,自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 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五。宪宗二年壬子,又籍之,增户 二十余万。世祖至元七年,又籍之,又增三十余万。十三年,平宋, 全有版图。二十七年,又籍之,得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有奇。于 是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 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立中书省 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 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路 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 一百二十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 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 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 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藩,执臣礼惟谨,亦古所未见。 第 一 讲 空 间 与 政 权 | 中 国 历 史 政 区 与 地 方 行 政 制 度
第一讲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元 代 图
元 代 全 图 第 一 讲 空 间 与 政 权 | 中 国 历 史 政 区 与 地 方 行 政 制 度
辽 阳 岭北行省 行 第一讲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代 察合台汗国 省 十 哈密力 中 辽阳路 甘肃行省 书 陕 省 分 图例 省奉元路 宣政院辖地 河南江北 布 国都 江 陪都 图 ·行省治所 湖 广 行 云南行偷 行
元代十一省分布图 第 一 讲 空 间 与 政 权 | 中 国 历 史 政 区 与 地 方 行 政 制 度
第 讲五级具全: 中书省——上都路—顺宁府 保安州——永兴县 蔚州——灵仙、灵丘、飞狐、定安、广灵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二级:岭北行省—和宁路
五级具全: 中书省——上都路——顺宁府 ——保安州——永兴县 ——蔚州——灵仙、灵丘、飞狐、定安、广灵 二级:岭北行省——和宁路 第 一 讲 空 间 与 政 权 | 中 国 历 史 政 区 与 地 方 行 政 制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