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2 (二)我国稻作区域的划分 • 丁颖(1957)将我国稻作区域划分为6个 稻作带,主要是包括了地理位置和稻作 制度的含义。后来中国水稻研究所又作 了补充,主要是新增加了水分状况的地 带差异。这样,我国6个稻作带分别命名 为:
2024年11月1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2 (二)我国稻作区域的划分 • 丁颖(1957)将我国稻作区域划分为6个 稻作带,主要是包括了地理位置和稻作 制度的含义。后来中国水稻研究所又作 了补充,主要是新增加了水分状况的地 带差异。这样,我国6个稻作带分别命名 为:
2024年11月1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3 (二)我国稻作区域的划分 • 1 华南湿热双季稻作带 • 2 华中湿润单、双季稻作带 • 3 华北半湿润单季稻作带 • 4 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带 • 5 西北干燥单季稻作带 • 6 西南高原湿润单季稻作带
2024年11月1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3 (二)我国稻作区域的划分 • 1 华南湿热双季稻作带 • 2 华中湿润单、双季稻作带 • 3 华北半湿润单季稻作带 • 4 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带 • 5 西北干燥单季稻作带 • 6 西南高原湿润单季稻作带
2024年11月1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4 (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 • 我国稻作历史悠久,早在7 000年前就栽 培水稻,并有籼、粳稻之分,且稻种资 源繁多,是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种稻 经验丰富,早在2 000年前的《诗经》、 《周礼》、《吕氏春秋》及以后的《齐 民要术》、《农桑要诀》、《理生玉 镜——稻品》、《农政全书》、《天工 开物》等历史名著中,都有种稻经验的 精辟论述
2024年11月1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4 (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 • 我国稻作历史悠久,早在7 000年前就栽 培水稻,并有籼、粳稻之分,且稻种资 源繁多,是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种稻 经验丰富,早在2 000年前的《诗经》、 《周礼》、《吕氏春秋》及以后的《齐 民要术》、《农桑要诀》、《理生玉 镜——稻品》、《农政全书》、《天工 开物》等历史名著中,都有种稻经验的 精辟论述
2024年11月1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5 (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 • 1949年以后,我国农民和科技工作者, 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传统稻作技术,一方 面开展科学研究,以现代科技成就指导 稻作实践,促进了水稻产量持续增长和 稻作技术的进步,在有些方面,如杂交 水稻技术、水稻基因组研究等方面,处 于世界领先地位
2024年11月1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5 (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 • 1949年以后,我国农民和科技工作者, 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传统稻作技术,一方 面开展科学研究,以现代科技成就指导 稻作实践,促进了水稻产量持续增长和 稻作技术的进步,在有些方面,如杂交 水稻技术、水稻基因组研究等方面,处 于世界领先地位
2024年11月1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6 (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 • 2000年我国水稻总面积为29961.9 khm2 , 约占世界面积的20%;总产量为1.9亿 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3%左右。 • 50多年来我国水稻的增产幅度,高于 同期世界平均增产水平。 • 河北省2000年的播种面积为143.9 ,总 产量为65.8万吨
2024年11月1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6 (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 • 2000年我国水稻总面积为29961.9 khm2 , 约占世界面积的20%;总产量为1.9亿 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3%左右。 • 50多年来我国水稻的增产幅度,高于 同期世界平均增产水平。 • 河北省2000年的播种面积为143.9 ,总 产量为65.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