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周文貴、卢立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2004年6月
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周文贵、卢立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2004 年 6 月
录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 第一节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4 第二节对重商主义的理论清算。。。。9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3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13 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章供需关系与国际贸易均衡。。。33 第一节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33 第二节马歇尔的国际供需理论。。。。4 第三节 Offer Curve oa0009。。。51 第四节 Offer Curve的性质。。。61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由来及其基本原理 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命题。。。。79 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命题。。。。86 第五章里昂惕夫之“谜” 第一节里昂惕夫之“谜”的由来 第二节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广泛经验验证10 第三节始作俑者说。。。11 第六章“谜”之求解与贸易新理论。。。。118 第一节要素异质性理论。。 第二节要素种类扩展理论。。。。。。12 第三节效应“逆转”理论。。。。127
2 目 录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 。。。。。。。。。。。。。。。4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4 第二节 对重商主义的理论清算 。。。。。。。。。9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3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13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20 第三章 供需关系与国际贸易均衡 。。。。。。。。。。33 第一节 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33 第二节 马歇尔的国际供需理论 。。。。。。。。43 第三节 Offer Curve 。。。。。。。。。。。。。。。。。。51 第四节 Offer Curve 的性质 。。。。。。。。。。。。61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70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由来及其基本原理 71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命题 。。。。。。79 第三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命题 。。。。。。86 第五章 里昂惕夫之“谜” 。。。。。。。。。。。。。。。。100 第一节 里昂惕夫之“谜”的由来 。。。。。100 第二节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广泛经验验证 106 第三节 始作俑者说 。。。。。。。。。。。。。。。。。111 第六章 “谜”之求解与贸易新理论。。。。。。。。118 第一节 要素异质性理论 。。。。。。。。。。。。。118 第二节 要素种类扩展理论 。。。。。。。。。。。122 第三节 效应“逆转”理论 。。。。。。。。。。。127
第七章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138 第一节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138 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151 第八章关税。 第一节关税概述 第二节进口关税的影响。。。。167 第三节关税结构与有效保护率。。。。173 第九章非关税壁垒。。。。。。。。178 第一节配额和许可证。。179 第二节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 第十章其他贸易政策工具 第一节补贴。 193 第二节其他鼓励出口的措施。。。。201 第十一章新贸易保护主义。。 第一节新贸易保护主义 第二节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观点。。210 第三节战略性贸易政策。。。。。214 第十二章地区经济一体化。 219 第一节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第二节关税同盟理论 第十三章多边贸易体制。。。。。237 第一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37 第二节世界贸易组织 三节中国与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
3 第七章 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 。。。。。。。。。。。。。138 第一节 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138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 。。。。。151 第八章 关税 。。。。。。。。。。。。。。。。。。。。。。。。。。。161 第一节 关税概述 。。。。。。。。。。。。。。。。。。。162 第二节 进口关税的影响 。。。。。。。。。。。。。167 第三节 关税结构与有效保护率 。。。。。。。173 第九章 非关税壁垒 。。。。。。。。。。。。。。。。。。。。。178 第一节 配额和许可证 。。。。。。。。。。。。。。。179 第二节 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 。。。。。。。。。184 第十章 其他贸易政策工具 。。。。。。。。。。。。。。。193 第一节 补贴 。。。。。。。。。。。。。。。。。。。。。。。193 第二节 其他鼓励出口的措施 。。。。。。。。。201 第十一章 新贸易保护主义 。。。。。。。。。。。。。。。206 第一节 新贸易保护主义 。。。。。。。。。。。。。206 第二节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观点 。。。210 第三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 。。。。。。。。。。。。。214 第十二章 地区经济一体化 。。。。。。。。。。。。。。。。。219 第一节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20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 。。。。。。。。。。。。。。。229 第十三章 多边贸易体制 。。。。。。。。。。。。。。。。。237 第一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37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 。。。。。。。。。。。。。。。。。243 第三节 中国与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 254
贸易理论篇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 第一节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国际贸易理论是对蓬勃发展的国际贸易实践的科学总 结,自然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产生国际贸易理论的。大规 模的国际贸易始于重商主义盛行的年代,但重商主义“只 是抓住了假象”,他们对社会经济问题,包括对国际贸易问 题的探讨,还仅仅停留在流通领域,尚未深入到生产领域 而“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 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1。然而,一则重商主义毕竟是 “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更重要的是,重商 主义所作的这些理论探讨,为后来诞生“真正的现代经济 科学”一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一一准备了进行理论清算的对 象,因而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鉴于此,探 讨国际贸易理论,需要对重商主义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重商主义是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 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地理大发现以前,欧洲的商业贸易活动主要是在城镇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版,第376
4 贸易理论篇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国际贸易理论是对蓬勃发展的国际贸易实践的科学总 结,自然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产生国际贸易理论的。大规 模的国际贸易始于重商主义盛行的年代,但重商主义“只 是抓住了假象”,他们对社会经济问题,包括对国际贸易问 题的探讨,还仅仅停留在流通领域,尚未深入到生产领域。 而“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 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1。然而,一则重商主义毕竟是 “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更重要的是,重商 主义所作的这些理论探讨,为后来诞生“真正的现代经济 科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准备了进行理论清算的对 象,因而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鉴于此,探 讨国际贸易理论,需要对重商主义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一、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重商主义是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 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地理大发现以前,欧洲的商业贸易活动主要是在城镇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 年 6 月版,第 376 页
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的地方性经济活动。当时欧洲的社会经 济形态仍是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只是在少数人口聚 集的大城市和中小城镇分布着一些工匠店铺和手工业作 坊,生产少量的生活日用品,交由商人向市场销售。即便 有些长途贸易,也只是零星进行,且规模很小。 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打开了欧洲通往 东方的航路,出于对海外贸易丰厚利润的贪婪追求,国际 贸易彻底地冲破了地域的限制,地中海沿岸的帆船和马可 波罗时代的驼队,已被往来穿梭航行于各大洋的大型商船 队所取代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 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 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 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 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1。商业活动,尤其是海外贸 易的大发展,在给各欧洲大国带来源源不断的金银财富的 同时,亦使商品货币关系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向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转移,进而一 方面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金银即为财富,财富就 是金银”成为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共识。另一方面也使社 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一一商人阶级凭借雄厚的 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大大提高,迅速上升到了支配地位。 农民、手工业者,甚至封建统治者,都在相当程度上产生 了对商业资本的依赖性2。这种社会大变革反映到上层建筑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252页。 在商品货币关系获得长足发展的社会条件下,封建地租完成了从 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化,农民不得不依赖同商人的交换
5 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的地方性经济活动。当时欧洲的社会经 济形态仍是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只是在少数人口聚 集的大城市和中小城镇分布着一些工匠店铺和手工业作 坊,生产少量的生活日用品,交由商人向市场销售。即便 有些长途贸易,也只是零星进行,且规模很小。 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打开了欧洲通往 东方的航路,出于对海外贸易丰厚利润的贪婪追求,国际 贸易彻底地冲破了地域的限制,地中海沿岸的帆船和马可• 波罗时代的驼队,已被往来穿梭航行于各大洋的大型商船 队所取代。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 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 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 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 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1。商业活动,尤其是海外贸 易的大发展,在给各欧洲大国带来源源不断的金银财富的 同时,亦使商品货币关系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向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转移,进而一 方面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金银即为财富,财富就 是金银”成为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共识。另一方面也使社 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商人阶级凭借雄厚的 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大大提高,迅速上升到了支配地位。 农民、手工业者,甚至封建统治者,都在相当程度上产生 了对商业资本的依赖性 2。这种社会大变革反映到上层建筑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1972 年 5 月版,第 252 页。 2 在商品货币关系获得长足发展的社会条件下,封建地租完成了从 “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化,农民不得不依赖同商人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