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水槽2.中心管3.反射板4.挡板5.排泥管 6.缓冲层7.集水槽8.出水管9.桥 图121-4圆形竖流式沉淀池(重力排泥) 12.124隔油 采用自然上浮法去除可浮油的设施,称为隔油池。 常用的隔油池有平流式隔油池和斜板式隔油池两类。平流式隔油池的结构与 平流式沉淀池基本相同。 12.1.3工业废水的化学处理 12.1.3.1中和处理 中和主要是指对酸、碱废水的处理,废酸碱水的互相中和。中和首先考虑的 是废酸碱水的相互中和,只有在中和后不平衡时,才考虑采用药剂中和 (1)酸碱废水相互中和 酸碱废水相互中和一般是在混合反应池内进行,池内设有搅拌装置。一般在 混合反应池前设均质池,以确保两种废水相互中和时,水量和浓度保持稳定 (2)酸性废水的投药中和 酸性废水的中和药剂有石灰(CaO)、石灰石(CaCO3)和氢氧化钠(NaOH) 等 酸碱废水投药中和流程如图12.1-5所示
298 1.进水槽 2.中心管 3.反射板 4.挡板 5.排泥管 6.缓冲层 7.集水槽 8.出水管 9.桥 图 12.1-4 圆形竖流式沉淀池(重力排泥) 12.1.2.4 隔油 采用自然上浮法去除可浮油的设施,称为隔油池。 常用的隔油池有平流式隔油池和斜板式隔油池两类。平流式隔油池的结构与 平流式沉淀池基本相同。 12.1.3 工业废水的化学处理 12.1.3.1 中和处理 中和主要是指对酸、碱废水的处理,废酸碱水的互相中和。中和首先考虑的 是废酸碱水的相互中和,只有在中和后不平衡时,才考虑采用药剂中和。 (1)酸碱废水相互中和 酸碱废水相互中和一般是在混合反应池内进行,池内设有搅拌装置。一般在 混合反应池前设均质池,以确保两种废水相互中和时,水量和浓度保持稳定。 (2)酸性废水的投药中和 酸性废水的中和药剂有石灰(CaO)、石灰石(CaCO3)和氢氧化钠(NaOH) 等。 酸碱废水投药中和流程如图 12.1-5 所示
酸性废水「混合反应 中和剂制备 脱水或干化 出渣 污泥泵 图121-5酸性废水投药中和过程 投药中和法的优点是可处理任何浓度的酸性废水,允许废水中有较多的悬浮 杂质,对水质、水量的波动适应性强,且中和过程易调节。缺点是劳动条件差, 药剂配制及投加设备较多,泥渣多且脱水难 (3)碱性废水的中和 碱性废水的投药中和主要是采用工业硫酸,使用盐酸的优点是反应产物的溶 解度大,泥渣量小,但出水溶解固体浓度高。中和过程和设备与酸性废水投药中 和基本相同。 12.1.32化学沉淀处理 (1)化学沉淀法是向废水中投加某些化学药剂(沉淀剂),使其与废水中溶 解态的污染物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固体生成物,然后进行固废分离, 除去水中污染物 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汞、镉、铅、锌、镍、铬、铁、铜等)、碱土金属(如 钙、镁)、某些非重金属(如砷、氟、硫、硼)均可采用化学沉淀法去 (2)化学沉淀法的工艺过程:①投加化学沉淀剂,与水中污染物反应,生成 难溶的沉淀物析岀;②通过凝聚、沉降、浮上、过滤、离心等方法进行固液分离 ③泥渣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1213.3氧化还原处理 利用有毒有害污染物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被氧化或还原的性质,改变污染物 的形态,将它们变成无毒或微毒的新物质、或者转化成容易与水分离的形态,从 而达到处理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氧化还原法。 按照污染物的净化原理,氧化还原处理方法包括药剂法、电化学法(电解) 和光化学法三大类 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色、嗅、味、COD)以及还原性无机离子(如CN S2^、Fe2-、Mn2等)都可通过氧化法消除其危害,而废水中的许多金属离子(如 汞、铜、隔、银、金、六价铬、镍等)都可通过还原法去除
299 图 12.1-5 酸性废水投药中和过程 投药中和法的优点是可处理任何浓度的酸性废水,允许废水中有较多的悬浮 杂质,对水质、水量的波动适应性强,且中和过程易调节。缺点是劳动条件差, 药剂配制及投加设备较多,泥渣多且脱水难。 (3)碱性废水的中和 碱性废水的投药中和主要是采用工业硫酸,使用盐酸的优点是反应产物的溶 解度大,泥渣量小,但出水溶解固体浓度高。中和过程和设备与酸性废水投药中 和基本相同。 12.1.3.2 化学沉淀处理 (1)化学沉淀法是向废水中投加某些化学药剂(沉淀剂),使其与废水中溶 解态的污染物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固体生成物,然后进行固废分离, 除去水中污染物。 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汞、镉、铅、锌、镍、铬、铁、铜等)、碱土金属(如 钙、镁)、某些非重金属(如砷、氟、硫、硼)均可采用化学沉淀法去除。 (2)化学沉淀法的工艺过程:①投加化学沉淀剂,与水中污染物反应,生成 难溶的沉淀物析出;②通过凝聚、沉降、浮上、过滤、离心等方法进行固液分离; ③泥渣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12.1.3.3 氧化还原处理 利用有毒有害污染物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被氧化或还原的性质,改变污染物 的形态,将它们变成无毒或微毒的新物质、或者转化成容易与水分离的形态,从 而达到处理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氧化还原法。 按照污染物的净化原理,氧化还原处理方法包括药剂法、电化学法(电解) 和光化学法三大类。 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色、嗅、味、COD)以及还原性无机离子(如 CN-、 S 2-、Fe2+、Mn2+等)都可通过氧化法消除其危害,而废水中的许多金属离子(如 汞、铜、隔、银、金、六价铬、镍等)都可通过还原法去除。 酸性废水 混合反应 沉淀池 出水 中和剂制备 搅拌 污泥泵 脱水或干化法 出渣
废水处理中最常采用的氧化剂是空气、臭氧、氯气、次氯酸钠及漂白粉:常 用的还原剂有硫酸亚铁、亚硫酸氢钠、硼氢化钠、铁屑等。 与生物氧化法相比,化学氧化还原法需较高的运行费用。因此,目前化学氧 化还原法仅用于饮用水处理、特种式业用水处理、有毒工业废水处理和以回用为 目的的废水深度处理等有限的场合。 12.14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12.14.1混凝澄清法 混凝是在混凝剂的离解和水解产物作用下,使水中的胶体污染物和细微悬浮 物脱稳,并凝聚为具有可分离的絮凝体的过程 混凝沉淀的处理过程包括投药、混合、反应及沉淀分离。 澄清池:澄清池是用于混凝处理的一种设备。在澄清池内,可以同时完成混 合、反应、沉淀分离过程。 澄清池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悬浮泥渣型,有悬浮澄清池、脉冲澄清池 另一类是泥渣循环型,有机械加速澄淸池和水力循环加速澄淸池。 目前常用的是机械加速澄清池,多为圆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图1.1-6所示 出水 进才 2 回流泥渣 排污 1.进水管2.进水槽3.第一反应室(混合室)4.第二反应室5.导流室6.分 离室7.集水槽8.泥渣浓缩室9.加药管10.机械搅拌器11.导流板12.伞形板 图121-6加速澄清池示意
300 废水处理中最常采用的氧化剂是空气、臭氧、氯气、次氯酸钠及漂白粉;常 用的还原剂有硫酸亚铁、亚硫酸氢钠、硼氢化钠、铁屑等。 与生物氧化法相比,化学氧化还原法需较高的运行费用。因此,目前化学氧 化还原法仅用于饮用水处理、特种式业用水处理、有毒工业废水处理和以回用为 目的的废水深度处理等有限的场合。 12.1.4 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12.1.4.1 混凝澄清法 混凝是在混凝剂的离解和水解产物作用下,使水中的胶体污染物和细微悬浮 物脱稳,并凝聚为具有可分离的絮凝体的过程。 混凝沉淀的处理过程包括投药、混合、反应及沉淀分离。 澄清池:澄清池是用于混凝处理的一种设备。在澄清池内,可以同时完成混 合、反应、沉淀分离过程。 澄清池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悬浮泥渣型,有悬浮澄清池、脉冲澄清池; 另一类是泥渣循环型,有机械加速澄清池和水力循环加速澄清池。 目前常用的是机械加速澄清池,多为圆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图 12.1-6 所示。 1.进水管 2.进水槽 3.第一反应室(混合室) 4.第二反应室 5.导流室 6.分 离室 7.集水槽 8.泥渣浓缩室 9.加药管 10.机械搅拌器 11.导流板 12.伞形板 图 12.1-6 加速澄清池示意
12.142浮选法 浮选法:通过投加混凝剂或絮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颗粒、乳化油脱稳、絮凝 以微小气泡作载体,粘附水中的悬浮颗粒,随气泡夹带浮升至水面,通过收集泡 沫或浮渣以分离污染物。 浮选法主要用于处理废水中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浮油或相对密度接 近于1的悬浮颗粒。 浮选过程包括气泡产生、气泡与颗粒附着,以及上浮分离等连续过程 按水中气泡产生的方式,浮选法分为溶气浮选法、布气浮选法和电解浮选法 其中,溶气浮选法中的加压溶气浮选法应用最广泛。 12.14.3活性炭吸附 吸附就是使液相中的污染物转移到吸附剂表面的过程。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 附剂。 在污水处理中,活性炭吸附主要用于处理难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或用于深度 活性炭吸附装置一般采用固定床、移动床及流动床,移动床活动炭吸附塔构 造示意图见图12.1-7。 移动床的运行操作方式:原水从下而上流过吸附层,吸附剂由上而下间歇或 连续移动。由于原水从塔底进入,水中夹带的悬浮物随饱和炭排出,不需要反冲 洗设备,对原水预处理的要求较低,操作管理方便。 流动床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床型,吸附剂在塔中处于膨胀状态,塔中吸附剂与 废水逆向连续流动。由于吸附剂保持流化状态,与水的接触面积大,因此设备小 而生产能力大,基建费用低
301 12.1.4.2 浮选法 浮选法:通过投加混凝剂或絮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颗粒、乳化油脱稳、絮凝, 以微小气泡作载体,粘附水中的悬浮颗粒,随气泡夹带浮升至水面,通过收集泡 沫或浮渣以分离污染物。 浮选法主要用于处理废水中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浮油或相对密度接 近于 1 的悬浮颗粒。 浮选过程包括气泡产生、气泡与颗粒附着,以及上浮分离等连续过程。 按水中气泡产生的方式,浮选法分为溶气浮选法、布气浮选法和电解浮选法。 其中,溶气浮选法中的加压溶气浮选法应用最广泛。 12.1.4.3 活性炭吸附 吸附就是使液相中的污染物转移到吸附剂表面的过程。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 附剂。 在污水处理中,活性炭吸附主要用于处理难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或用于深度 处理。 活性炭吸附装置一般采用固定床、移动床及流动床,移动床活动炭吸附塔构 造示意图见图 12.1-7。 移动床的运行操作方式:原水从下而上流过吸附层,吸附剂由上而下间歇或 连续移动。由于原水从塔底进入,水中夹带的悬浮物随饱和炭排出,不需要反冲 洗设备,对原水预处理的要求较低,操作管理方便。 流动床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床型,吸附剂在塔中处于膨胀状态,塔中吸附剂与 废水逆向连续流动。由于吸附剂保持流化状态,与水的接触面积大,因此设备小 而生产能力大,基建费用低
一出水 溢流水 、暮¥客睿苔 进水 式 a=60° 压力水 冲洗水 去再生炉 通气阀2.进料斗3.溢流管4、5.直流式衬胶阀6.水射器7.截止阀 图121-7移动床活性炭吸附塔构造示意图 12.144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化学分离方法。对于工业废水、离子交换主 要用来去除废水中的阳离子(如重金属),但也能去除阴离子,如氯化物、砷酸盐、 铬酸盐等 离子交换操作是在装有离子交换剂的交换柱中以过滤方式进行的。整个工艺 过程包括交换、反冲洗、再生和清洗等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进行,形成循 环 离子交换树脂可以由沸石等无机材料制成,晶格中有数量不足的阳离子,也 可以由合成的有机聚合制成,聚合材料有可离子化的官能团,如磺酸基、酚羟基
302 1.通气阀 2.进料斗 3.溢流管 4、5.直流式衬胶阀 6.水射器 7.截止阀 图 12.1-7 移动床活性炭吸附塔构造示意图 12.1.4.4 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化学分离方法。对于工业废水、离子交换主 要用来去除废水中的阳离子(如重金属),但也能去除阴离子,如氯化物、砷酸盐、 铬酸盐等。 离子交换操作是在装有离子交换剂的交换柱中以过滤方式进行的。整个工艺 过程包括交换、反冲洗、再生和清洗等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进行,形成循 环。 离子交换树脂可以由沸石等无机材料制成,晶格中有数量不足的阳离子,也 可以由合成的有机聚合制成,聚合材料有可离子化的官能团,如磺酸基、酚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