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和节气、时令、气候、水土,以及祭祀、祈祷、敬 (2)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仰、吟诵相关联,有着緬怀、祝愿、庆贺、新愿、 “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敬祭等种种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有据。 现在的节日几乎都没有祈祷和敬祭等内容,失去了 (3)写一段抒情文字,纪念自己的18岁。要庄严的文化氛围,人们对一些不接地气的节日越来 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越淡化,相反对产生于国外的又接地气的节日情有 二、现代文阅读 独钟。当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自然就会 (一)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式微。 1.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尽管传统节日式微是文化在“物化”的结果, 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但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很多传统节日属于非物质文 过年的感受。甚至有人评论说,中国侍统节日只是 化遺产,是需要保护的,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 存留于父辈记忆里的尤物,已经成为国人食之无 予以传承,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也会 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压岁钱水涨船高,变成 增加新的民俗活动和新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正确 地看待传统节日的式微。在笔者看来,节日武微的 了负担,失去了原来祈福去灾的本意;庙会办到商 内容多是不贴近现实生活或不被当今社会人们的价 场里边,实际就是商品交易;群发短信拜年,平均 给每个人的情感又有多少?专家们认为,这一现象 值观、审美观所认可的不合时宜的传统内容。我们 是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等原因 应该通过努力,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切 造成的。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提高全民的文化 不可在我们手中消失。 自觉,让传统在现代社会得到很好的廷续。 (本文有删节) 其实式微的不只是春节,元宵、端午、七夕、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不属于中国传 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这是不争的事实 °统节日式微现象的一项是 要究其原因,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 A.随着人们生活走向富裕,压岁钱水涨船高 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在笔者看来,这都是表面的 节日的经济意味越来越浓。 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 B.随着通讯的现代化,过节时大家已习惯了编 “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当灵魂越来越缺乏发短信互贺,进行“隔空对话”。 依附的載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 C.传统节日现在已不再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庙 比如,春节文化包含教育、敬神、祭祖、尊老爱幼会也成了商品交易的载体。 等内容,并通过一系列仪式来完成。而现在几乎没 D.国内不少人对产生于国外的、接地气的节日 有人在敬神、祭祖,由于无法团聚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情有独钟。 尊老爱幼也成了“隔空对话”,春节还有什么文化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中国传统节 味道啊?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越来越物质化,越来日式微真正原因的理解,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越热闹,但越来越没有文化。 A.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 传统节日值得我们緬怀,但对待统节日的式微 B.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 我们也无可奈何,因为社会在发展,原来传统节日 C.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趋向 所承栽的东西,不再是人们的必需,那么传统节日物质化。 就会发生变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指 D.传统节日不合时宜的内容得不到今天人们的 出:“原来的传统节日是有大量丰富的民俗活动的,认可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节日是需要保在思维不可表达性的悲哀 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 内心将如何表达它自己? 保护与传承传统节日的看法。 他人将如何理解?(F.尤契夫)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是不可能的,不仅 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在生理上不可能,而且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交 身是一种功能。它仍然是一种言语,也就是说,与流只能用迁回的方式才能达到 词语相联结的思维。但是在外部言语中,思维是由 (选自列夫·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有 词来体现的,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语产生思删节) 维,词语就消亡了。内部言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纯 (1)下列对文中“内部言语”的理解,不正确 粹的意义来思维的。它是一种动态的、转移的、不 的一项是 稳定的东西,在词和思维之间波动着,而词和思维 4.内部言语功能与外部言语相对,是完成言语 或多或少是稳定的,或多或少描绘了言语思维的组思维的内在方面。 成成分。只有在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层面以后 B.与外部言语一样,内部言语中的思维也与词 (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才能理解 语有密切的关联。 言语思维的真正性质和位置 C.内部言语可以基于纯粹意义来思维,不需要 这个层面就是思维本身。每种思单都创造了二始终伴随着词语。 种联结,完成了一种功能,解决了一个问题。思维 D内部言语作为一种功能,它是在一定的思维 的流动并不同时伴随着言语的展开。这两个过程不 过程当中实现的。 是同一的,在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也不存在刻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板的一致性。当一种思维过程流产时——如陀思妥 A.作为比内部言语更内在的层面的“思维”, 耶夫斯基指出的,当一种思维“不再进入词语 在文中实际上就是“言语思维”。 时,这种情况尤其明显。思维有其自己的结构。因 B.如果把思维比作乌云,那么每朵乌云终究都 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并非易事 思维和言语不一样,思维并不是由彼此独立的 会变成一阵阵词的雨点洒下。 单位所组成。当我想与别人交流下面的思想,即今 C.每种思维都不是彼此独立的单位,因此它们 天我见到一名赤足的男孩身穿蓝村衫沿着街道奔 与言语单位不可能完全一致。 跑,我并不把其中每个项目(item)分别对待:即 D.言语表述时需一个词语一个词语相继展开, 男孩、衬衫、衬杉的篮颜色、他的奔跑、不穿鞋子 并通过意义和思维联系起来。 等。我把所有这一切在一次思维中构想出来,但是 (3)在文章末尾,作者认为“心灵和心灵之间 表述时却用分别开来的词语。一个讲话者往往要花的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 几分钟时间才能将一个思想展现出来。在讲话者的 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 心中,整个思维是立刻呈现的,但是在言语中,它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必须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相继展开来。我们可以把 张柠和格非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对话 思维比作一朵乌云洒下一阵词的雨点。由于思维在 张柠:我觉得,大作家能够通过直觉的力量穿 言语中没有它的自动对应物 utomatic countermaN,透文明史,并创造一种新的形式。比如废名,他对 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必须通过意义。在我们的文化史的走向和时代精神国境的处理方式,有着非 言语中,始终存在着隐蔽的思维,即潜台词。由于常自觉的观念。他具有对整个中国人的文明史和人 从思维向言语的直接过渡是不可能的,因此始终存心的高度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