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流行条件 (1)气候因素:降雨量多,尤其是台风前后的连续暴 雨是本病发生和流行的主导因素。 (2)地形与土壤质地:一般土质粘重、排水不良、 低注积水地段发病严重。 (3)栽培管理:选地不当,排水系统不好或长期失修 大面积连片种植,无防护林;椒头枝叶密闭,枯枝落 叶没有及时清除,损伤椒头;雨天作业;除草不当: 偏施氮肥等都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4)品种:大叶种胡椒比小叶种胡椒易发病。 返回
2.流行条件 ⚫ (1)气候因素:降雨量多,尤其是台风前后的连续暴 雨是本病发生和流行的主导因素。 ⚫ (2)地形与土壤质地: 一般土质粘重、排水不良、 低洼积水地段发病严重。 ⚫ (3)栽培管理:选地不当,排水系统不好或长期失修; 大面积连片种植,无防护林;椒头枝叶密闭,枯枝落 叶没有及时清除,损伤椒头;雨天作业;除草不当; 偏施氮肥等都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 (4)品种:大叶种胡椒比小叶种胡椒易发病。 返回
防治2-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抓好椒园治“水”为上的 综合农业措施及时适当地使用农药。 1.新建的胡椒园要搞好规划和基本建设:选地;修 梯田或等高起畦,开设环园大排水沟和行间小排水沟, 每个椒园面积一般以3~5亩为宜;营造防风林。 2。培育或选用无病壮苗园。 3.加强抚育管理:除草、施肥时不要碰伤椒头和根 系。进行椒头培土;适当修剪贴近地面的枝叶,搞好 田间卫生;:椒园行间种植覆盖作物或用干草作死覆盖。 返回
防治2-1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抓好椒园治“水”为上的 综合农业措施及时适当地使用农药。 ⚫ 1.新建的胡椒园要搞好规划和基本建设:选地;修 梯田或等高起畦,开设环园大排水沟和行间小排水沟, 每个椒园面积一般以3~5亩为宜;营造防风林。 ⚫ 2.培育或选用无病壮苗园。 ⚫ 3.加强抚育管理:除草、施肥时不要碰伤椒头和根 系。进行椒头培土;适当修剪贴近地面的枝叶,搞好 田间卫生;椒园行间种植覆盖作物或用干草作死覆盖。 返回
防治2-2 4.做好病情调查和病区隔离工作。及时挖除病死株 集中烧毁,已挖出的病死株,病穴让阳光曝晒或淋灌 出硫酸铜液进行土壤消毒。 5.化学防治: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区),应立即喷 射1%波尔多液或0.5%敌菌丹,把病区封锁隔离;并 在病株(区)及四周邻近植株椒头附近的地面淋灌1 %硫酸铜液、40%乙磷铝1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倍 液,控制病害蔓延;在病害流行季节,对易发病的小 区或地段应定期喷射上述农药。 返回
防治2-2 ⚫ 4.做好病情调查和病区隔离工作。及时挖除病死株 集中烧毁,已挖出的病死株,病穴让阳光曝晒或淋灌 出硫酸铜液进行土壤消毒。 ⚫ 5.化学防治: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区),应立即喷 射1%波尔多液或0.5%敌菌丹,把病区封锁隔离;并 在病株(区)及四周邻近植株椒头附近的地面淋灌1 %硫酸铜液、40%乙磷铝1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倍 液,控制病害蔓延;在病害流行季节,对易发病的小 区或地段应定期喷射上述农药。 返回
第二节胡椒细菌性叶斑病Pepper bacterial leaf spot 胡椒细菌性叶斑病是胡椒主要病害之一。中国 于1962年在海南省的一些胡椒园首次发现此病。 以海南万宁地区发病最严重。 症状 病害循环 防治 病原 发病条件 返回
第二节胡椒细菌性叶斑病Pepper bacterial leaf spot ⚫ 胡椒细菌性叶斑病是胡椒主要病害之一。中国 于1962年在海南省的一些胡椒园首次发现此病。 以海南万宁地区发病最严重。 症状 病原 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 返回
症状 叶片症状: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发展为紫褐 色或黑褐色圆形或多角形病斑,边缘具明显黄 色晕圈,病健交界处有一条紫褐色分界线。在 潮湿条件下,叶片背面的病斑上溢出菌脓。图 枝蔓症状:呈不规则形的紫褐色病斑,可见维 管束变色。严重时,枝蔓枯死脱落,甚至整株 死亡。 返回
症状 ⚫ 叶片症状: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发展为紫褐 色或黑褐色圆形或多角形病斑,边缘具明显黄 色晕圈,病健交界处有一条紫褐色分界线。在 潮湿条件下,叶片背面的病斑上溢出菌脓。图 ⚫ 枝蔓症状:呈不规则形的紫褐色病斑,可见维 管束变色。严重时,枝蔓枯死脱落,甚至整株 死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