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2016年九年级调研测试卷(二) 语文 考生注意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为试题卷,不允许作为答题卷使用,答题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同时填写 在试卷上。 4.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政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 位置 字体工 整、笔迹清楚 、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 (请将以下第1-6小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收敛(ian) 卑鄙(bei) 悴(jio) 头晕目眩(xn) B.归省(xng) 冗杂(mng) 羁绊(j) 人迹罕至(han) C.诘责(jie) 禁(ga 眷念(juan) 广表无垠(mb) D.牟取(mu) 阴晦(hu) 恣雎(su) 根深蒂固(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骇人听闻 随声附合 滚瓜烂熟 忍俊不惊 B.大彻大捂 参差不齐 高视阔步 人声顶沸 C.深恶痛疾 抑扬顿挫 诚惶诚恐 孤苦伶仃 D.莫衷一是 孤漏寡闻 断章取义 寻章摘句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四地制宜:根据 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B.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生,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 之盛如同好斗的公牛。) C.既然人称何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长说话也就吃文 (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D.那可不行,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 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干了。(有例可援:有先例可以参照。)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没有强健的体魄,是能不能成为一个运动员的前提条件之一。 B.她是一个年纪很轻的聪明美丽的少女。 C.校长说:“同学们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会对此进行调查的。” D.在科技下乡活动中,科技工作者宣讲的信息被当地农民们索要一空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极目远望 ②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③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浪,一排赶着一排,浩洁荡荡 ④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 ⑤像冲锋陷阵的大军 6像秋天田野盛开的棉朵 A.③⑥①②④⑤B.①③⑤④⑥②C.③⑥④⑤①②D.①④⑥②③⑤ 6.下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 悲剧作品。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四幕第一场。 B.《范进中举》出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 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词”是旧体诗歌的一种,原是一种按照乐曲节拍创造的歌词,后来逐渐与音乐脱离,成 为一种有固定格式的诗歌体。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 D.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 燃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 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请将以下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的无效) 7.按要求填空。(10分) (1)“我是你法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现是新刷出的赏白的起跑线…”(舒婷《祖国啊,我亲受的祖》) (2)“李社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赵翼《论诗》)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表现他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4)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表现她哀愁沉重的句子是“ (5)我们应当像《爱莲说》中的莲花那样 ”始终保 持自己高洁的品质,即使身处恶劣的环境,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8.综合性学习。(3分 邻居杨朝霞奶奶收到了朝阳社区工作人员李芳送来的“朝阳社区老年人端午节慰问 金”1050.00元。今天(2016年5月16日)请你替杨朝霞奶奶给朝阳社区工作人员写个收 据(条)。 二、口语交际(3分) 9.人际交流离不开对话,而充满智慧的应答对话,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在公交车 上,当你看到一个阿姨手提东西既没有刷卡,也没有投币就急忙走到你身旁时,你该怎么巧 妙地提醒她,既不伤阿姨的自尊,又能使她愉快地刷卡补投钱币呢? 答 三、古诗文阅读(12分) 10.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回答问题。(3分) 归国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苹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长,夕露沾我衣 衣话不足措,但使愿元违。 (1)诗中表现诗人平勤劳作的句子是: (2)诗中“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的是什么?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阅读下面甲1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求耕。仲永生五年,来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 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已人奇之,精稍宾容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 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 人而已耶?(《伤仲永》)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立就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之 ②但当涉猪,见往事耳 耳 13.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1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2分) 甲]文中,方神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直接原因是 ②乙文中促使鲁肃与吕蒙结为朋友的直接原因是 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15.【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从不同的方面证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选择你比较喜欢的一篇,谈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1分) 我喜欢: 悟出的道理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朱自清的《春》一文,回答问题。(15分)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速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的闹着,大小 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扬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 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果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眼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 成天嘹亮的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 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 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 作的农民,披着蓑载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珑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①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 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微抖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 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③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 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胖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