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2.环境保护部将2015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践行绿色生活”,旨在提升人们对“生活 方式绿色色化”的认识和理解.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废旧电池回收利用 B.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C.超市购物提倡使用布袋D.在城市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 3.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手机 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 4.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天然气 B.氢气 C.石油 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6.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A.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B.釜底抽薪一一移走可燃物 C.吹灭蜡烛一一降低着火点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一一隔绝空气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当氧气参与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空间里氧分子越多,反应越剧烈 C.如果没有催化剂的帮助,过氧化氢也可以分解产生氧气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因此属于缓慢氧化 8.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 减灾意识,下列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的是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2.环境保护部将 2015 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践行绿色生活”,旨在提升人们对“生活 方式绿色色化”的认识和理解.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废旧电池回收利用 B.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C.超市购物提倡使用布袋 D.在城市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 3.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手机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 4.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A.天然气 B.氢气 C.石油 D.煤 5.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6.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B.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 C.吹灭蜡烛——降低着火点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当氧气参与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空间里氧分子越多,反应越剧烈 C.如果没有催化剂的帮助,过氧化氢也可以分解产生氧气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因此属于缓慢氧化 8.2018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 减灾意识,下列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的是
△國△ PVC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H20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因为有机物中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有机物 10.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全部正确的是 A.对除杂方法的认识 B.对物质鉴别的认识 ①用木炭燃烧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 ①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②用明矾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 ②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 C.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D.对安全知识的认识 ①原子中一定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①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 ②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②酒精灯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 11.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高层楼房失火时,要乘电梯迅速撤离 12.下列有关资源和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使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 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分解成焦炭、煤焦油、汽油等物质 C.地球表面约96.5%被水覆盖 D.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资源储量无限,而且可再生 13.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C.转化观: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 D.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
A. B. C. D.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 H2O 和 H2O2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有机物中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有机物 10.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全部正确的是 ( ) A.对除杂方法的认识 B.对物质鉴别的认识 ①用木炭燃烧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 ②用明矾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 ①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②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 C.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D.对安全知识的认识 ①原子中一定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②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①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 ②酒精灯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 A.A B.B C.C D.D 11.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高层楼房失火时,要乘电梯迅速撤离 12.下列有关资源和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使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 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分解成焦炭、煤焦油、汽油等物质 C.地球表面约 96.5%被水覆盖 D.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资源储量无限,而且可再生 13.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C.转化观: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 D.守恒观:18g 氢气和 18g 氧气反应,一定生成 36g 水
14.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 将海水转化成淡水 过滤、活性炭吸附、煮沸 C 鉴别氦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 D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C. C 15.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喝汽水后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C.制糖工业中常常利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D.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碳在充分燃烧 二、填空题 1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是有关水的几个问题分析,请填空: (1)某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的天然水,经吸附、沉定、过滤、蒸馏等初步净 化处理后,再加热煮沸,在盛水的器具上会有水垢生成,则这种煮沸前经初步净化处理 后的水是 (填“软水”或“硬水”), (2)净化水的方法有很多,自然界的水依次经过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净 化程度最高的是其中过滤 (填“能”、或“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 杂质。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用到的非玻璃仪器是 (3)学校、家庭,办公室常用的净水器的基本原理可用下图甲所示的简易净水装置表 示其中活性炭吸附的原理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小明利用下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与试管b所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试管a中气体为气。通过该电解实验,小明 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14.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 将海水转化成淡水 过滤、活性炭吸附、煮沸 C 鉴别氦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 D 除去 CO2 中的 CO 点燃 A.A B.B C.C D.D 15.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喝汽水后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C.制糖工业中常常利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D.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碳在充分燃烧 二、填空题 1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是有关水的几个问题分析,请填空: (1)某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的天然水,经吸附、沉定、过滤、蒸馏等初步净 化处理后,再加热煮沸,在盛水的器具上会有水垢生成,则这种煮沸前经初步净化处理 后的水是_________(填“软水”或“硬水”), (2)净化水的方法有很多,自然界的水依次经过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净 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其中过滤________(填“能”、或“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 杂质。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用到的非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3)学校、家庭,办公室常用的净水器的基本原理可用下图甲所示的简易净水装置表 示其中活性炭吸附的原理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小明利用下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 a 与试管 b 所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________.试管 a 中气体为____气。通过该电解实验,小明 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试管a 试管b [电 3 (5)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 ,上图丙是氢气验纯的方法,点燃前试管口 朝下的原因是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 应重新收集检 (6)电解水实验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能转为能:在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 和氧气反应又可以生成水,此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是能转化为能 17.化学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请从化学视角认识生活、能源及环境问题。 (1)“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CH50N3)是DXA水 解产物之一。胞嘧啶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化学为人类提供动力。”在能源领域,氨能属于绿色能源,一氧化碳是液态氢 的一种重要补充物,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也是在我国储量很高的一种海底 矿产能源。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燃料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3)“化学使天更蓝,水更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 体,反应原理之一:2No+2C0N2+2X其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 18.“砂锅鱼头”汤鲜汁浓,其烹饪方法为:将鱼头下油锅煎黄后,放入砂锅中加适量 食盐、葱段、生姜、香菜、矿泉水等,在火上煨煮数小时即成 (1)用液化气灶煨制砂锅鱼头时,砂锅外壁出现黑灰,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C3H3),丙烷完全燃烧的化 学方程式为 (2)使用液化气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液化气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 从微观角度解释发生爆炸的原因是_。 19.现有六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食盐:B硬铝:C甲烷:D石油:E石灰石:F酒精 (1)可用作厨房调味品 (2)可用作制造飞机 (3)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4)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5)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_________,上图丙是氢气验纯的方法,点燃前试管口 朝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______,应重新收集检 验。 (6)电解水实验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______能转为_____能;在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 和氧气反应又可以生成水,此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17.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请从化学视角认识生活、能源及环境问题。 (1)“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DNA 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C4H50N3)是 DXA 水 解产物之一。胞嘧啶是由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化学为人类提供动力。”在能源领域,氨能属于绿色能源,一氧化碳是液态氢 的一种 重要补充物,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 CH4),也是在我国储量很高的一种海底 矿产能源。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燃料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 (3)“化学使天更蓝,水更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 体,反应原理之一: 其中物质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18.“砂锅鱼头”汤鲜汁浓,其烹饪方法为:将鱼头下油锅煎黄后,放入砂锅中加适量 食盐、葱段、生姜、香菜、矿泉水等,在火上煨煮数小时即成。 (1)用液化气灶煨制砂锅鱼头时,砂锅外壁出现黑灰,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_____ (填“调大”或“调小”)。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C3H8),丙烷完全燃烧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 (2)使用液化气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液化气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 从微观角度解释发生爆炸的原因是_____。 19.现有六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 食盐;B 硬铝;C 甲烷;D 石油;E 石灰石;F 酒精 (1)___可用作厨房调味品 (2)___可用作制造飞机 (3)___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4)______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20.中科院建成了国际首座10兆瓦级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原理如图所示: 空气入口 废 风力发电动机压缩机 涡轮机发电积→电能 冷却器 缩空气 (1)空气变成压缩空气,从微粒角度分析,其变化的是。 (2)燃烧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推断题 21.A~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D为亮红色金属,C、E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C的化学式为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通常状况下,A、B、D为气体,且B为单质,C、E为无色液体,则A的化学式 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22.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不同的物质,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B和C为单质 C和F状态相同,D和F为氧化物,B→A的过程比较复杂,它们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 (图中的“一”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图中的“→”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 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己略去)。请写出 =[0 (1)物质A的化学式为 (2)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题 23.化学常通过对比实验来获得信息。请根据图中三个对比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20.中科院建成了国际首座 10 兆瓦级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原理如图所示: (1)空气变成压缩空气,从微粒角度分析,其变化的是______。 (2)燃烧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推断题 21.A~E 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 D 为亮红色金属,C、E 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 C 的化学式为_____,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通常状况下,A、B、D 为气体,且 B 为单质,C、E 为无色液体,则 A 的化学式 为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2.A~F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不同的物质,A 是铁锈的主要成分,B 和 C 为单质, C 和 F 状态相同,D 和 F 为氧化物,B→A 的过程比较复杂,它们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 (图中的“一”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图中的“→”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 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己略去)。请写出: (1)物质 A 的化学式为_____; (2)E 与 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实验题 23.化学常通过对比实验来获得信息。请根据图中三个对比实验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