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福建省(语文)考试说明》 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 关注社会、关注热点,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 作简要阐述
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 关注社会、关注热点,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 作简要阐述。 《2009年福建省(语文)考试说明》
请看《2009年1)省质检》16小题: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1:我曾在夏令营见到一个中学生给大家发自己的名片 上面有她的眢种头衔和所获荣誉,如学生会副主席、xx报小记 者、×x市三好学生、某大赛一等奖等等,她通过这种方式向大 家介绍自己,令夏令营的营员们刮目相看,印象深刻。 材料2:在一所中学的高二年级,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 调查,统计数字显示,被卷入名片交换旋风的人数比例是相当 高的,占3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全班48名学生,居然有 17名学生曾与同学交换过名片,占全班人数的35%以上。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你对中学生使用名片有何看法?请简述。(4分)
请看《2009年1月省质检》16小题: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1:我曾在夏令营见到一个中学生给大家发自己的名片, 上面有她的各种头衔和所获荣誉,如学生会副主席、××报小记 者、××市三好学生、某大赛一等奖等等,她通过这种方式向大 家介绍自己,令夏令营的营员们刮目相看,印象深刻。 材料2:在一所中学的高二年级,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 调查,统计数字显示,被卷入名片交换旋风的人数比例是相当 高的,占3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全班48名学生,居然有 17名学生曾与同学交换过名片,占全班人数的35﹪以上。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你对中学生使用名片有何看法?请简述。(4分)
参考答案: (1)名片热正在中学生中悄然兴起。(意思对即可) (2) 答案示例1:中学生使用名片无可非议。名片作 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能简明而直接地向 别人介绍自己。另外,中学生迟早要进入社会,应 学会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地表现自己,推荐自己。 答案示例2:中学生使用名片为时尚早。中学生 的交际范围有限,所接触的人多是自己熟悉的,无 须通过名片介绍。另外,过早地使用名片,也会助 长一些人的虚荣心,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答案: (1)名片热正在中学生中悄然兴起。(意思对即可) (2) 答案示例1:中学生使用名片无可非议。名片作 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能简明而直接地向 别人介绍自己。另外,中学生迟早要进入社会,应 学会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地表现自己,推荐自己。 答案示例2:中学生使用名片为时尚早。中学生 的交际范围有限,所接触的人多是自己熟悉的,无 须通过名片介绍。另外,过早地使用名片,也会助 长一些人的虚荣心,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补充答案示例 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中学生使用 名片,有利有弊。使用名片,即节省了交际时间,又 扩大了影响,名片便于归类保存,这是利。但中学生 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如制作高档的名片,尚需一定 的费用,势必增加家庭负担,罗列一大堆头衔,容易 助长虚荣心,名不副实,令人生厌,这是弊
补充答案 示例: 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中学生使用 名片,有利有弊。使用名片,即节省了交际时间,又 扩大了影响,名片便于归类保存,这是利。但中学生 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如制作高档的名片,尚需一定 的费用,势必增加家庭负担,罗列一大堆头衔,容易 助长虚荣心,名不副实,令人生厌,这是弊
答题的思路: 第一步:通读材料。即通读语段或材料,抓住主要信 息。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 果的语句,就是记叙文的要素。 或通读全部材料(语段),弄清(语段)材料的 说明对象 第二步:概括归纳。即在通读的基础上,将其准确 切分层次,概括归纳信息内容。 或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即事物的性质、特点 成因、作用、功能等
答题的思路: 第一步:通读材料。即通读语段或材料,抓住主要信 息。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 果的语句,就是记叙文的要素。 或通读全部材料(语段),弄清(语段)材料的 说明对象 第二步:概括归纳。即在通读的基础上,将其准确 切分层次,概括归纳信息内容。 或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即事物的性质、特点 成因、作用、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