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氮碱珐的生产原理 令注意到只析出NaCO时P1点的最小,P1点钠利用率最高。 若操作点向P2方向移动,钠利用率降低,氨利用率提高。 因为实际生产中氨是循环利用的,所以应主要考虑钠利用 率,操作点要尽量靠近P1点。 NaHCO, (D ANH NH,HCO, (C) (B) NaCI(A) INHA] Na’] NH,CI 《里种数半 16
16 ❖ 注意到只析出NaHCO3时P1点角最小,P1点钠利用率最高。 若操作点向P2方向移动,钠利用率降低,氨利用率提高。 因为实际生产中氨是循环利用的,所以应主要考虑钠利用 率,操作点要尽量靠近P1点。 4.2.1 氨碱法的生产原理
4,2.1氮碱珐的生产原理 令氨盐比的影响 ◇氨盐比略大于1时,相点落在Ⅴ点附近,只有少量碳酸氢铵 析出。钠利用率高,氨利用率降低,但后者可通过循环弥补, 所以可取。 令氨量高,虽可提高钠利用率,但过高会影响 NaHCo3产量。 其关系如表42和图42。 氮盐水中NH含量/(kg·m-1) A对利用率的影响 B.氨盐比对产量的影响 图4 馆和氨盐水碳酸化时氨盐比对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里种数半 17
17 ❖氨盐比的影响 ❖ 氨盐比略大于1时,相点落在V点附近,只有少量碳酸氢铵 析出。钠利用率高,氨利用率降低,但后者可通过循环弥补, 所以可取。 ❖ 氨量高,虽可提高钠利用率,但过高会影响NaHCO3产量。 其关系如表4.2和图4.2。 图 4.2 4.2.1 氨碱法的生产原理
4,2.1氮碱珐的生产原理 表42 表42饱和氯盐水中NH:NaCl对利用率的影响 氨盐水成分 碳酸化后母液成分 氨盐水生 3 g Ko!·m 成碳酸氢/利用串 钠量 NH i NaCI NaC] 〔物质的量之比 Na*,* Cl-HcO, kg m"UN,UNH 18.0292 1.360.521.670.2 17.783. 579275 0.73 0.841.111.570.18 233 59.k81.4 63.727 0.81 0.561.201.540.22 249 60.079.0 72.4265 0.94 0.501.291.500.29 258 67.9723 76.5260 1.01 0.491.351.490.35 270 72.771.2 82.9258 1.11 0.411.461.530.34 28276.1168.9 13.3↓223 2.06 0.301.631.580.35 261 82.239.7 《里种数半 18
18 ❖表4.2 表 4.2 4.2.1 氨碱法的生产原理
4,2.1氮硫珐的生产原理 NaHCO, D) NH,HCO,(0) ◆摄度的彩响 ☆温度升高,饱和线P1E 向右移动,P1点向右 上移动,钠利用率增 NH,HCO, NaHcO, 大,但氨利用率降低 在生产条件下,一般 为了得到碳酸氢钠, 氨盐水浓度不变,碳 酸化后降低温度可减 少其溶解度,相应提 高钠利用率。 NHC NaCI(A) ANHA NH,CI((B) 温度对Na、NH,+‖Cl-、HCO3+H2O体系的影响 《里种数半 19
19 ❖温度的影响 ❖ 温度升高,饱和线P1E 向右移动,P1点向右 上移动,钠利用率增 大,但氨利用率降低。 ❖ 在生产条件下,一般 为了得到碳酸氢钠, 氨盐水浓度不变,碳 酸化后降低温度可减 少其溶解度,相应提 高钠利用率。 4.2.1 氨碱法的生产原理
4,2.2氮硫珐的工业生产 1.氨碱法的生产流程 氨碱法生产流程如图44。主要分为石灰锻烧制CO2、盐水 预处理、吸收制氨盐水、碳酸化、氨的回收、锻烧制纯碱 等系统。 顶胡种大半
20 4.2.2 氨碱法的工业生产 1. 氨碱法的生产流程 氨碱法生产流程如图4.4。主要分为石灰锻烧制CO2、盐水 预处理、吸收制氨盐水、碳酸化、氨的回收、锻烧制纯碱 等系统